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案例-山東濰坊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案例-山東濰坊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1.實驗區基本情況

濰坊高新區成立於1991年,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地處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心節點和“世界風箏都”濰坊市中心城區東部,現轄4個街道、97個村居,面積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萬。濰坊高新區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7%,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12年,濰坊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1億元,財政總收入64.2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1億元,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55元。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先後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被科技部評為“國家高新區建設20年先進集體”。

2.典型做法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

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強化人才支撐,增強協同創新能力,先後投入3億多元打造了國內一流的醫藥中試、軟件信息、雲計算、光電測試等十大公共技術平臺,國家級孵化器、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等主要創新指標居全省國家高新區前列;堅定不移招才引智、招院引所,目前擁有19名國家“千人計劃”、23名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與100多家高校院所、30名兩院院士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碩士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達到5000餘名。

二是堅持產業集群發展。

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形成了裝備製造、電聲器件、半導體發光、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集群,規劃建設了10大特色產業園區,實現了服務集中、用地集約、資源共享。注重抓好招商選資,按照產業鏈相關聯和科技、環保、集約、節能的要求,篩選優勢項目,從源頭上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進入首批國家創新型半導體發光產業集群建設培育試點,承擔著山東省新興產業發展示範工程,形成了藍光外延爐、高硅光刻膠、8擋自動變速器“高新三寶”業界領先,濰柴動力、福田汽車、歌爾集團“三駕馬車”協同拉動,新裝備、新光源、新能源汽車、新信息、新能源、新醫藥“六新”產業快速崛起,大批行業科技“小巨人”企業茁壯成長的發展新格局。

三是全力做大高端服務。

對科技成果先行先試、率先應用。加快新能源技術推廣應用,集成太陽能光伏、地源熱泵、新型建築材料、LED照明技術,建成低碳示範社區14個。區內安裝LED路燈2萬多盞,在全國率先實現白光照明全覆蓋。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應用,建成智慧校園平臺,高新區中小學學生管理及學校安全管理實現智能化,建成數字社區,將社區管理的各類“老大難”問題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無縫隙覆蓋、科學化管理。

四是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

著力區域均衡發展,實施“東進南拓”戰略,對97個村居,按照資源共享、適度超前、設施配套、服務一流、生態佈局的原則,科學規劃建設了十大城市化集中居住區,全面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水平,實現公共服務與城市均等化接軌,有機融入。通過農村城市化改造,土地資源得到集約利用,實現了發展共贏。

五是全力打造幸福民生。

財政民生支出每年保持30%以上增幅,實現發展成果群眾共享。在山東省率先實行學前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完善特色均等衛生服務,率先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就醫模式,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大幅度提高,完成城鄉一體化和制度全覆蓋。建成國家民政部“藍天計劃”首批重點工程——濰坊市兒童福利院,採取公助民辦、多元化投入方式,建成政府扶持、專業化機構管理的五星級老年安養中心。全區人均社會保障費、新農合財政補助、大病救助、計生獎勵、城鄉低保、五保集中供養等水平均居全市首位。

六是持續提升生態文明。

堅持生態優先,實施百項重點環保工程,投資6.5億元建成浞河國家水利風景區和3A景區,投資2.2億元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著力打造“天空更藍、地面更綠、河水更清、空氣更好、居住更佳”的美麗高新區。

3.啟示

通過分析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發展經驗,本節提出六個實驗區發展啟示。具體表現為:

一是完善創新體系、強化人才支撐,增強協同創新能力。

二是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實現服務集中、用地集約、資源共享。

三是全力做大高端服務。對科技成果先行先試、率先應用。

四是城鄉統籌一體發展、農村城市化改造、著力區域均衡發展。

五是提升民眾幸福感。

六是生態優先,實施百項重點環保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