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社会我龙哥,人狠话不多。一言不合就抽刀砍人的昆山龙哥用自己的生命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大讨论。

对于广州市民来说,幸运的是,他们不用面对昆山龙哥此号人物,因为他的外地牌宝马压根就难以开入广州。

今日,广州“开四停四”在执法过渡期后正式实施满一个月。它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这项新政策,人们是怨声载道呢,还是拍手称赞呢?

一、“开四停四”

4月16日,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起草了《关于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所谓“开四停四”指的是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含临时号牌车辆)驶入管控区域连续行驶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天(自然日),再次驶入须间隔4天以上。

虽然广州交警的“权威解读”特意强调“开四停四”不是“限外”措施,但在北京、深圳相继“限外”后,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跟进限制外地牌照车辆似乎也是情理之内的事。

话虽如此,“开四停四”消息传出后,还是迅速引起了激烈的社会讨论。因为,在去年8月深圳扩大“限外”后,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还曾明确表示:广州不会轻言“限外”!

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时间为4月17日至4月26日,总共只有10天。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否让其触达最广泛的人群从而收集到最真实的意见是令人存疑的。

意见稿的具体内容也颇具争议。譬如,“执行任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持道路运输证件的客运车辆(不含租赁中小客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及港澳号牌、使领馆号牌车辆”不受“开四停四”限制。

这样的规定无法抑制民众的困惑、质疑与不满:你说警车、消防车、救护车不受限制我们的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港澳号牌为什么可以豁免?难道港澳之于广州不算外地?

按照广州交警给出的数据,最终收到市民意见3800多条。其中,支持并建议完善措施的意见占比约七成,不建议采取管控措施的意见占比约两成。

看上去地区大多数市民还是支持“开四停四”的。但是,对于户籍人口近千万,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广州来说,仅仅3800余条的意见是否具有代表性,仍值得商榷。

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开四停四”区域

虽然争议不断,广州交警还是于6月1日正式发布了《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通行管理措施通告》,有效期五年,并定于自7月1日开始实施,实施后第一个月为执法过渡期。从推出意见稿到正式实施用时不到三个月,交通部门的效率之高实在令人惊叹。

客观地说,广州的“开四停四”相比起北京和深圳还是相当人性化的。

今年6月15日,北京规定每辆外埠号牌车辆每年可以办理12次进京通行证,通行证每次最长有效期为7天。每辆车每年可以在办证范围内通行的时间为84天,占全年时间的23%。

至于深圳,去年8月时决定外地车限行区域由“原特区内+部分原特区外地区”扩展至深圳全市范围,限行时间为工作日早晚高峰7:00-9:00与17:30-19:30。

与上述两个城市相比,广州的“限外”算得上比较“轻微”。可是,正如物价都是“温和上涨”的一样,在人口持续流入大城市的情况下,我们预计未来广州的“限外”政策严厉程度也会不断“温和上涨”。

二、被改变的生活

8月1日,一辆车牌号为粤EVZ8××的小客车在珠江大桥东桥路段被电子警察抓拍。8月5日,“开四停四” 首罚日。0时0分06秒,该车在环市东路广东电视台路段再次被电子警察抓拍,从而为首辆涉嫌违法进入管控区域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

据广州交警统计,首罚日全市电子警察设备拍摄到涉嫌违法进入“开四停四”管理区域的非广州市籍中小客车有近9000辆,其中广东省内其他市籍车约占7成,外省车约占3成。

显然,“开四停四”还没有像“房住不炒”和“人无贬基”一样深入人心。这是因为政策制定过于匆忙,宣传力度不够,还是广大车主迫于生计,哪怕明知要罚也不得不违规停留?

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开四停四”管理措施

不管怎样,“开四停四”乃既定事实,人们只可以接受。而其正式实施不过一个月,已经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车主还是无车一族。

在“开四停四”政策刚出来时,就有市民称,买两辆非粤A牌车应对就好了。听上去是戏谑,但事实上还真有人这样做了。

我们总是在提倡“广佛同城”,但如上文所述,在“开四停四”政策下只有“广港澳同城”,佛山的车辆被排除在外,哪怕在广佛两城之间通勤来往的人越来越多。8月5日遭遇“首罚”的正是一部佛山牌的车辆。

据《广州日报》报道,有在广州上班、佛山生活的居民发现,现在停车位一位难求,猜测“开四停四”实施后,导致广佛“候鸟”干脆买多一部车、租多一个车位来应付日常出行的需求。

而且,这些非粤A牌的汽车由于需要停开四日,这四日里就会一直占据停车场,造成停车位更加紧缺。物以稀为贵,广州停车费水涨船高指日可待。

彭博新闻报道,5月中国汽车销售额录得2015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此外,2018年1-6月全国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速低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7个百分点。“开四停四”实施后,说不定汽车销售倒有所改善。

汽车销售下跌,但CPI在不断上涨。因此,对于大部分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普通人来说,买两辆车的做法并不现实,而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换个广州车牌。可是,比起抢停车位,抢车牌更非易事。

与北上深一样,“限外”造成广州的车牌愈发昂贵。在确定正式实施“开四停四”后,广州小汽车车牌竞价个人平均成交价连续两个月(6-7月)突破5万元。而且,有时候有钱还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在摇号的机制下,僧多粥少,中签率低下。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主转向考虑申请新能源汽车牌。数据显示,广州8月车牌摇号,个人节能车指标中签率比普通车高10倍。这还让人不禁佩服广州政府的高瞻远瞩。

去年11月,广州印发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现在,广州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的重地。这里有恒大的FF,有恒大老对手宝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还有因即将入职的工程师盗取苹果机密文件被FBI在机场逮住而广为人知的小鹏汽车。

推行“开四停四”,使得新能源汽车车牌备受追捧,不仅有利于环保,还有利于推行既定的产业方案,不可不谓一石二鸟。可是,随着申请者增多,新能源汽车车牌或许也将成为一条独木桥。以北京为例,6月时的新申请者就已经需要等待至少五年。

广州管理者的高明还在于用“开四停四”约束网约车。自网约车兴起以来,不少外地车涌入广州,冲击了传统的的士行业,也对管理者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譬如,在滴滴乐清顺风车司机杀人事件发生后,广州交通部门透露,滴滴多次拒绝、拖延提供数据信息,拒绝签收执法文件,也不按期缴纳罚款。

“开四停四”新政实施后,外地网约车在广州停留的时间减少,减轻了有关部门的管理任务,也给滴滴等不配合工作的出行企业一个警告:不按照规定来,总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网友朋友圈截图

不过,网约车数量减少对市民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媒体报道,“开四停四”后,不少人反映叫车越来越难。于是,打不到的又叫不到的车只能转向公共交通,尤其是不会塞车的地铁。这让客流量本已巨大的广州地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去年,广州地铁最高客流量1002.6万人次,客流强度位居国内第一,体育西还以2017年12月31日84.4万人荣登全国“最挤地铁站”宝座,而且这还是在限流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在“开四停四”实施后,这个纪录被打破可以说是为时不远了。

三、庸医之道?

那么,“开四停四”究竟能不能像广州交警所称那样“确保调控政策取得成效,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其他城市车辆往来广州的影响”呢?

数据显示,8月第一周工作日交通拥堵指数为4.64(轻度拥堵),环比前一周降低4.92%。其中,早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为3.00(基本畅通),环比前一周降低7.98%;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为6.29(中度拥堵),环比前一周降低3.08%。

广州“开四停四”的这一个月:交不起的停车费和挤成狗的地铁

微博网友的抱怨

看上去“开四停四”似乎是有效的,但个位数下降的效果不能说是令人满意的。而且,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刀切”的禁止,“旋风式”的执法不但无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令问题恶化。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包括屡屡限购限售却总是永创新高的房价和推行近十年后几乎形同虚设的“限塑令”。

“开四停四”也不例外。简单粗暴地把外地车排除在外,本质是眼不见为净,治标不治本,非但不符合广州一直引以为豪的包容精神,还容易让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问题的严重性。

人们常说,一个城市的交通就犹如人体的血管,交通不畅等同于血管阻塞,必然会诱发严重问题。可是,单纯限制车辆数量的做法是庸医之道,和动不动就放血的愚昧疗法并无二样。

此前,体贴的广州交警在微信上推出了“广州开四停四小助手”小程序,帮助外地牌车主适应及遵守政策。但是,与其费心费力开发小助手,交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更应追本溯源,把主要心思放回在道路规划、设施验收和交通执法等方面。毕竟,类似的士拒载,一下雨就全城水浸,车辆抛锚,寸步难行,甚至电死路人等问题还真和外地车没啥关系。

*本文图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