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养儿防老‘’不道德,我们应该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用户蕣天瀛人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要拔掉病危父亲的氧气管,气愤的母亲问道:“养儿难道不是为了防老吗?!”


儿子丁元英很敏感高傲,听到这样的话难免有一种亏欠的感觉。他反驳说,"养儿既然是为了防老,那就不要说母爱无私,多么高尚!”他认为孝顺,应该是感情的交流,而非义务和责任。


养儿的目的在于防老,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都是这样代代相传的,并且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所谓"百善孝为先”。

《大宅门》里香秀抱养了李天意,养子有出息,她以为余生有靠了。谁知李天意要她交出股权股息,香秀不敢怕她上交以后,儿子就不管她了。两人因之彻底闹翻,在李天意离开的时候,香秀说她养了一头永远养不熟的狼。

这样把孝道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定位为投资一种契约关系,似乎物化了人间最纯洁的亲情。养儿防老这种说法,似乎让人觉得爱也是一种负担,一种需要回报的责任,是一种带有功利的思想,不那么道德和高尚。

抛开传统的实用主义思想,养育子女其实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非贪图回报。但养育子女父母有所期望,其实很正常。所谓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能够以亲情来维持,道德作为规范,每个人都心中有过这样的期盼,难道有什么过错吗


法律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又强调家庭成员间,不论性别年龄一律平等。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父母和子女,彼此都很难将对方视为,没有什么权利对等的人

有人笑称养儿是建设银行,风险大周期长,而且很有可能血本无归。但天伦之乐,无可替代,生命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否最终走向孤独的复制。生育率的下降单身成为潮流,家庭的小型化和解体,是否一切都是养儿不再防老开始的呢?



在一些年轻人看来,父母并无天然的权利,要求报答养育之恩。你生我的时候,经过我的同意了吗?既然你不能给我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什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了?诸如此类,振振有词。

可是为什么啃老理直气壮?!但是孩子结婚生子,一般情况下老人都是无偿赞助的,一切仿佛都是应该的。

当说到养老的问题的时候,老人却无可避免的成为了弱势的一方。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村老人,父母讨好子女,已经成为新的现象。养儿不再防老,当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老去的时候,也许靠得住的,也就只有钱和健康的身体了。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所以所谓"养儿防老不道德”,这种观点只能针对极少数,自私自利封建守旧的老人而言。今天孝的内容,当然不再推祟"卧冰求鲤”"埋儿奉亲"等旧的落后方式,更追求老与小的和谐相处,感情上的亲近和理解。支持老人经济和精神的独立,但并不因之免除子女的责任。



应当批评的是那种把子女看作投资,私有财产,并力图掌控其经济等自主权的老人。比如有能力生活却偏把子女拴在身边,年富力强不工作,依赖子女供养。

换个角度来说,不讲知恩图报的道德,上有慈子不孝,也不符合当代契约精神的。养儿妨老虽有私心,但不为过。

毕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虽说生儿育女是为了生命的繁洐,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而伟大,谁又不曾期盼有爱的回赠,爱是有温度的。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边的文史小🐟,期待你顺手点评,手有余香哦!

元元的天下


确实,很多父母都是怀抱这样养儿防老心态,但是能如愿的少之又少。反而更多的是子女越来越坑爹。

我一点都不否认我坑爹,甚至我姐和我哥都是。

先说说我吧,已经是结了婚的人了,想做点小生意,当时我老公和我公公都不看好,不肯出钱,没有办法只好向我娘家借了,好歹现在生意做的还行,于是我就把钱还给娘家,他们却不要,说我们现在压力很大,有三个小孩要养,说什么也不肯要我的钱。

你说最后这钱是不是被我给坑了?

还有我姐,买房子的时候在我妈那里借了十万,现在也没还。

特别是我哥,过年连出去打工的路费钱都要问我爸要。

我们三兄妹全是坑货,所以等到父母老了,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养他们,这是天经地义的。

说真的,等到我老了,只要还有自理能力,基本都不要儿女来养。我还想有自己的老年生活呢?我不想给他们带孩子,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像保姆一样的。


舒服的舒安静的静


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 鲁迅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差不多百年之后,鲁迅的说法看起来一点也不过时,甚至超越了许多现代人的观念。

一,少讲“恩”,多讲感情——爱。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有人做了乐府,说是"劝孝",大意是什么"儿子上学堂,母亲在家磨杏仁,预备回来给他喝,你还不孝么"之类,自以为"拚命卫道"。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穷人的豆浆,在爱情上价值同等,而其价值却正在父母当时并无求报的心思
;否则变成买卖行为,虽然喝了杏酪,也不异"人乳喂猪",无非要猪肉肥美,在人伦道德上,丝毫没有价值了。——鲁迅

爱是最好的纽带。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不仅是父母的权威与养育之恩,更有分量的是感情。有感情,有爱,父母爱孩子,孩子孝顺父母,都是很自然的、发乎于情的。如果一定要讲恩、论道德、搬法律来施压,那么,这种亲人之间的关系是例行的、可悲的。

二,比起爱孩子,有的父母是否更"爱己"?

因为将来的运命,早在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鲁迅

看了“杀鱼弟”的新闻,一个孩子的悲剧与父母脱不了干系。不少父母,明知自己有遗传病,自己穷得生存都困难,还要生孩子,并以“穷”理念养孩子。让孩子早早地陷入泥沼,吃尽苦头,看不到希望。

另一些已经衣食无忧的家庭呢,我看到,很多孩子陷入另一种痛苦,更难以启齿,更孤独,更不知所措的痛苦。每天都有孩子在知乎或别的地方问,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出轨了怎么办,我爸爸打妈妈怎么办?我父母要离婚了我怎么办?没有人能告诉他们怎么办,他们只有在孤独与痛苦中成长。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得不承受家庭裂变的命运,成为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的孩子。而由于

不健康不健全的家庭关系衍生出的问题,漫长、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甚至以后的婚恋与子女教育都有原生家庭的阴影。

孩子给予父母快乐,而父母给子女带来痛苦的家庭,父母的恩与孩子的痛也抵消得差不多了吧。

作为自私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自私”,也要有心理准备。推己及人,你做了不合格的父母,从来不了解孩子的心意,为什么要求孩子符合你心愿?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婚,或者不要孩子,因为他们曾经是不幸婚姻的亲历者,或者目睹了周围太多的不幸,所以他们长大后,有了成人的权利,首先做出的选择就是不婚或不育,自我豁免,免受婚姻的罪,也免了孩子将要遭的苦。

三,生养后代是自我需要、延续生命的过程。

幼者受了权利,也并非永久占有,将来还要对于他们的幼者,仍尽义务。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切过付的经手人罢了。——鲁迅

生孩子是出于自己的需要,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并不是什么牺牲与伟大的壮举。而我们养育孩子的同时也享受了天伦之乐。唯一可体现父母无私与伟大的,就是尽了义务,而不图回报。反过,孩子知恩图报,那么证明你的“伟大与无私”是以正确方式向孩子打开的,而不是溺爱与纵容。也就是爱子有方。

所以,我还是讲,爱是相互的。不要“蔑视了真的人情”。

历来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见实际上同居的为难;拚命的劝孝,也足见事实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鲁迅

四,父母本着独立的精神,以及解放孩子的思想。

但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预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采,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鲁迅

解放孩子,首先要解放自己,不要整天盯着孩子,逼孩子恋爱、成家、生孩子,或者非要跟孩子住一起“照顾”他们,以这样那样让孩子为难的方式来尽孝。

父母生而为人,首先是独立的,努力不要成为社会与别人的负担。独立是自己的事,感恩是孩子的事。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父母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怎样怎样好过了;当年为了供你读书我们多苦,多拼命等,类似欠父母债的话,真的很让人反感。我是单亲妈妈,我绝不会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嫁人过幸福日子的话,因为孩子过早承受了成人世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痛苦。所以父母子女之间尽量不要去说谁欠谁的。大家心里自有一杆秤。

“养儿防老”这种干巴巴的,类似有借有还、交换、投资、权威的想法,真的不一定能防老,最后没准还得用上道德、甚至法律来获取一个强制性的回报。

孩子的孝敬,是自然的,出于爱的,相互牵挂,谁也放不下谁的感情。这是爱与温度的相互传递,如果孩子没有传递给你,说明你的感情在孩子那里另有解读;所以我相信,

称职的父母,也会有像样的孩子。终究血还是浓于水的,不要“蔑视了真的人情”。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个人拙见,有感而发。


惰乐派


对于说“养儿防老不道德”这样的话的人本性就是“不道德”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好好的开导和教育。因为“养儿防老”就是道德的。缘由如下:

一, 人是父母生,人比动物高级聪明就是人懂得赡养自己的老人,而动物畜生不会养老。

二, 人人都会老,老了英雄不在,脚软难行路拿什么保家园?举步维艰谁能为你拿水做饭?

三, 养儿不能防老,人人将不愿生子女,谁不知道生与养的苦累。那将会路断人稀,人种走向灭绝。

四, 养儿不防老,人们自己老人不赡养又何必去做慈善养其他孤寡老人?

所谓的”养儿防老“来自人类智慧,子女后生可畏能保家园,可以防老来孤苦难熬,前提还得要这些子女讲道德讲良心,如果所生子女不道德不孝顺,不如养畜生了那还可以卖得几块钱,有两块钱老来难时也好请人帮忙啊。但是还得不是人人一样的生畜生,也不能大家都不生,都不生社会全是老人无年轻人,谁还来照顾你哦。

所以,提出“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人就是不道德的,本性就畜生是一样的。这种人自私到了极点,不理老人也不会管社会的,谁相信一位自己老人都不理的人能照顾好别人的父母,更不会为国家和人类去承担责任。

而这种不赡养老人的人把自己的父母丢到一边不负责任,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实际上就是可耻的行为。对于这些无耻的人,我们定会把他骂的狗血淋头。

有人说”养儿防老“是自私的,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好啊,要是这样的人应该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是父母生的嘛那这个账得好好的算算,从娘胎算起,生活费,医疗费,学习费,教育费,也别说“防老就是自私”,也别提什么父子情母子情,那就把这些还给自己的父母,欠的应该还的。先还清了再说那无耻的话吧

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几人能牵着老父老母的手像他自己小时候父母牵他一样,哪能像父母跟着后面拿着一小碗饭,子女走哪儿跟到哪儿的喂啊喂?长大了担心儿干坏事,担心学习不好,担心他的身体,担心他被人欺负……。

然而,所谓的养儿防老,实际上老人赖着孩子的并不多,他们希望儿女能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看看战场上保家卫国,看看在抗洪一线和地震地区,养儿何不是防老!

父母对子女没有太多的奢求,只是希望心安理得而已。但是,由于现在部分人学习了文化没有地方使用而故意来调戏中国文化的文字,对于“养儿防老”是句古训,这句话里的“养儿”实际上是包括了“男和女”,有“男儿”和“女儿”。然而,不少的人就爱煽风点火,“养儿防老”成了“重男轻女”的理由,故意误导年轻人的思想罢了。

“养儿防老”四字在城市里,很多的父母老了有自己的退休金,只要能动他们绝对不会故意拖累孩子,而在农村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当官了当老板了,有工作了他们老了七八十岁还在做事,很多的生命定格在田间地头和去劳动的路上。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得好好想想,父母养我们二十年,我们能不能养他们二十年???如果你做到了,假如父母活八十岁那可以在六十岁退休,也就不必再带孙了。能让他们像自己小时候一样“饭来就吃,衣来就穿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才算你还好你所欠的“债”,如果要把那份人情还了的话“要待到老龙归山正寝之时”。如果老父老母七八十岁了还在自己努力的为生活劳作,作为孩子的你就别BB了,应该懂的感恩的心,你的行为就是你下一代人榜样。

一句“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这样的话已经脱离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偏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做人的“担当精神”在哪里?骨气在哪里?


白鹤山人851



‘养儿防老’,就是生养一个男性的孩子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孩子是被动的,不能选择父母,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孩子从出生起,人生就被谁是他的父母所左右。

一个孩子生在爱他的家庭是幸福的,生在不爱他的家庭是不幸的。

生在幸福家庭的孩子给父母养老是报恩。生在不幸家庭的孩子给父母养老是在受二次剥削。

我反对‘养儿防老’。父母如果是出于自己的需求才生孩子的,本身的动机就不是善良的。将来还要以自己是爸妈的身份向孩子索取,那亲情就是一纸合约了。

孩子的出生从来不是孩子自愿的,都是父母的任性。父母无颜索取,只有做好爸妈,期待孩子心甘情愿的回报。


海王宫


我父亲就说过"养儿防老不如养猪防老"。第一,养儿的生长周期太长,养猪只要一年,养儿要二三十年。第二,养儿的饲养成本太高,养猪只要泔水和饲料。第三,养儿的风险太大,养猪只要不发猪瘟,上门收猪的无多有少!


喺边度跌倒就喺边度瞓


所以说外国人养孩子都是想好了养的意义才去要孩子,那才是无私的爱,中国养儿防老,有这种思想就不要再说什么母爱父爱无私了,都是有目的性的,


wwwff9


养儿防老,不管养儿养女,都是为了防老,提出养儿养女防老不道德,说这个话的人,肯定自身就不道德,是个不孝之人

俗话说,田要深耕,儿要亲生。从这句话,就可以理解,生儿育女多么重要

如果养儿养女不为防老,请问,你在年轻时,跑得动,跳得动,有个三病两痛,一挺就过去了,或者是自己还能上医院就病,不需要人服侍

但是年老了,卧病在床,这时儿女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儿女每天问寒问暖,是儿女陪伴老人上医院就医,是儿女陪伴床头端汤送水等等,我们养儿女就是防老来卧病在床的时候,有人陪伴,有人宽心,就是死,也无憾了

如果不是亲生儿,外人,不会长久服侍你,即使有钱别人也会嫌你脏,你瘫痪在床,拉屎拉尿,你再有钱,外人也不会细心照料你,只有自己亲身儿女才会悉心照顾

好了,要上班了,不多说了,善待自己的父母吧,养儿防老,才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


隐居仙境


养儿防老是一种传统观念。这种观念的历史很悠久,所谓“积谷防灾,养儿防老”。儒家经典里没说,而是通过“孝道”这种形式表达。“养儿防老”更多是传统生活的经验总结。

近些年来,新观念流行,对“孝道”和传统父母的批判之风再次兴起,养儿防老的老话再次被拿出来批判。其实批判角度一直都没有变,就是:孝道损害健康的亲情关系。养儿防老则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甚至是“恶心”投资。亲情应该是纯洁的,怎么可以投资呢?

陈志武教授就持这种观念,他说,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不道德。做父母的,怎么能把自己的养老压力抛给儿女呢?养儿女怎么能为养老呢,这也太自私了吧。一开始的时候,陈志武教授的观念没有多少人接受,几年下来,随着女权文化和新一辈父母崛起,这种观念倒成了流行。

给亲情松绑,使家庭和谐,这些观念主张我都很赞成。可是如果说,养儿防老是一种错误的道德观念,我是反对的。养儿防老并不是观念,而是一种事实。人是无法通过抹煞事实,来使自己变得道德高尚。

只要一个社会还称得上文明,养老肯是由下一代人承担,这是人的生理特性决定的。老人气衰力竭,创造财富的能力降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使老年人的生活得以保障,就要靠年轻人的生产。孟子曾说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很显然,只有努力发展生产,老年人才能有体面的养老生活。这些生产工作靠谁呢,当然是年轻人。孟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是说,把自己的老人养好了,再养别人家老人。由此可见,养老要靠年轻人,这是普遍性的规律。

很多人说,老年人可以储蓄,花钱养老啊。这样说是对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即便是自己储蓄花钱养老,也离不开当时代年轻人工作。说到底,还是要和年轻人合作。并且在现实世界中,完全靠储蓄自养的老人,其实还是少数的。大量的养老工作,要靠年轻人动手扶助。越是养老型社会,这些劳动就越多。“介护”(陪倍看护)就是日本相当发达的一个产业。

说到这里,就很明白了。养老要靠谁呢?还是要靠年轻人,区别仅仅在于,是自己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不认为自己养育孩子,孩子最后反哺老人,这样的模式有什么问题。人类社会几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亲情始终是人类情感最稳定、最坚不可摧的情感。从大概率说,儿女是父母最可信赖、最值得托付晚年的人。养儿防老(另一种表达方式,生儿养老)是人类社会最稳定、最主流的生活方式。否定这一点的人,无疑是不诚实的。

正是主流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下,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所以他们年轻的时候,会把目光放得长远,多生儿女,促进生产和发展,并且还能节约储蓄。传统社会的父母,很少有把家庭吃光败光,一分钱储蓄也不留给儿女的。相反,那些不教育儿女,活着的时候任意挥霍,“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父母,才会受到谴责。

传统道德观念里,对儿女有“养老”的要求;同样的,也对父母提出了“教育培养儿女”的要求。从经济模式看,这对于双方是互利的。人类文明就是这样得以传承。

无论反对者怎样攻击,举出怎样的个案反例,可是从主流生活看:父母和儿女的关系里,既有亲情,还负有责任,才是正常主流的方式。不信你今天看看新闻,哪家儿女抛弃父母,然后公然宣称“父母无恩”“我当年又没让你们生我养我”,看看别人的反应会怎样。我敢说,如果社会舆论对于这种人没有谴责,整个社会就到了道德虚无的境地。

连父母养育的事实都不想承认,并且试图推托责任,还要美化这种“没有责任”——这种情况你会喜欢吗?我反正是很悲观的。


菁城子


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生了你养了你,你就欠了父母的债,必须要还。有些“债主”在儿女成年后,会经常提醒你这个债务人。那么,母爱父爱还有什么可歌颂的?不就是简单的债务关系吗?

父母之爱之所以伟大,在于无私的天性,在于不求回报的付出。每对父母都应该明白,你生儿养女,更重要的,那是你们的选择。你们需要延续生命,需要完善家庭,希望感情有寄托,不想生命有遗憾!不是吗?那么,就请你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讨债。儿女是不是孝顺,那要看后天你们给予的所谓的爱是怎样的,你们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所谓的传统礼教,道德绑架,现代社会唬不了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