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瑞城在四季更替、月落日升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40年的鉅變,讓瑞安人經歷和感受著“瑞安變大了”,城市空間面積以幾何數增長,建成區“長大”了30餘倍。

這40年的鉅變,又讓瑞安人感嘆道“瑞安變小了”,城鄉的時間距離在縮短,市區到山區不過一兩小時路程。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城鄉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改革開放前,瑞安城區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貫穿全城的解放路,就是瑞安城關的全部,這裡聚集了商業、文化、政治等功能,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步行均不超過半小時。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70年代用地現狀圖

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繁榮,也為城市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瑞安的城市建設由此進入了大發展時期。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1988年用地現狀圖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1995年現狀圖

因水而興的城市自此開始從塘河時代到飛雲江時代的轉型——

1986年,36米寬的萬松路竣工,通衢大道令瑞安人民“驚豔不已”,與之相比,之前“稱霸”最寬道路的7米寬的解放中路,頓時成了“小巫”。

1987年7月1日,瑞安撤縣建市,成為城市升級的開始,瑞安逐漸擺脫小城鎮的帽子開始朝著城市化的發展快速進發。1989年建起了飛雲江大橋,對外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並開始著手新區開發,城市進一步向東發展,建成區面積為3.5平方公里。

狹小和侷促的空間讓瑞安的發展難展拳腳,1992年,瑞安作出了城市建設史上重大決策:市區東擴,建設安陽!時間流過、變化留下,到了2003年,3.3平方公里的安陽新區展現在人們面前,而啟動瑞祥新區開發建設的工作又開始了。一直到現在,經過十年建設,瑞祥新區的開發已接近尾聲,這裡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2005年現狀圖

進入21世紀,瑞安在原有基礎上,將塘下、汀田、莘塍、飛雲等鎮進一步納入到城市發展區域內,拉開大城市的框架,並醞釀著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向東海時代邁進,向大海要土地!2005年,瑞安啟動閣巷灘塗圍墾工程;2007年6月,啟動丁山二期灘塗圍墾工程;2010年,提出了甌飛工程瑞安段圍墾計劃,一期項目的瑞安丁山三期圍墾工程隨後啟動。此後,城市進一步向東發展,由飛雲江時代走向濱江濱海時代。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2016年用地現狀圖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從最初2.6平方公里的建成區面積到如今83.9平方公里,城市的面積以令人吃驚的幾何數增長著;從東海邊上的小漁村到沿溫瑞塘河的小鎮,再到沿飛雲江兩岸的城市,如今又演變到沿海沿江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城市,瑞城以如此美麗的“城長”。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如今,近遠不再是路程的概念,而以時間計算,時間成為人們丈量空間距離最簡便的工具。

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使得群眾出行越來越便捷,所需的時間尺度越來越短,人們感慨——瑞安變小了。

公路

2009年12月31日,瑞楓公路實現大貫通,中西部添快捷新通道,了了30萬群眾的心願。這是一條貫通市域東西的大動脈、造福於民的民生大道、帶來發展新機遇的富民大道。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林川山區公路

我市堅持規劃先行,項目為王,積極謀劃瑞安重大交通建設項目,主動對接融入國高網、國省道公路網,全力構築“442”區域交通幹線網絡,即4條高速、4條國道、2條省道,2013年新增3條公路列入規劃國道,成為全省首個4條國道穿越的縣(市、區)。目前,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884.3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877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364.163公里。

橋樑

一位橋樑專家說:一座橋建成了,就會形成一個交通圈,而這個交通圈往往會帶動一個經濟圈。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飛雲江大橋通車

“走遍天下路,最怕飛雲渡。”1989年1月6日,飛雲江上第一座大橋建成通車,一舉結束了這天下難的渡口的歷史,車輛暢通而過。從此,過飛雲渡不再難。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飛雲江五橋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高明大橋

從飛雲江大橋,到高速公路橋、飛雲江五橋,再到今年剛剛合龍的飛雲江跨海特大橋(高明大橋),見證了我市不同時期城市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到2018年的今天,國家與地方已在飛雲江上建成通車了13座大橋,加上在建的5座,總共18座大橋。這些大橋,像一條條絢爛的長虹,點綴著美麗的飛雲江,解決了百姓的出行難問題。

公交

道通了,橋架了,出趟遠門不再難。公交通到家門口,更能大幅縮短出行時間。目前,我市共有33條公交線路和388臺公交車。其中市區公交17條218輛,城鄉公交共12條131輛,塘下鎮公交共4條39輛公交車,城鄉居民公交出行分擔率已達15%。特別是2017年2月,我市啟動了“建制村客車村村通”工程,涉及4個鄉鎮33個建制村,打通山區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瑞安陸續建成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座跨江大梁……改革開放40年來,瑞安交通的發展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城鄉居民共享成果。

40年來,瑞安城市版圖越畫越大,但因交通設施不斷完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彷彿在縮短,整個城市也隨之變小。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一條路見證城市變遷,一條路開啟一城繁華。

萬松路是瑞安的標誌性大道,見證了瑞城不斷髮展的時代足跡。

從三國建縣至改革開放的近2000年間,瑞城一直蝸居於2平方公里左右的老城內,變化不大。直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縣委、縣政府提出在縣城的東大門興建一條寬闊的街道,以提升城市品味。因其位於萬松山南麓,便取名“萬松路”,從此瑞城就踏上漫漫“東進”之路。

30年前的萬松路還是縣城郊區的一片農田,阡陌交錯,河道縱橫。從1985年動工興建到1986年竣工,萬松路西起市人民醫院大門口,東至商城大道,全長722米;1995年1月玉海廣場竣工後,又向西延伸至湖濱橋,達到840米。

萬松路的“橫空出世”實現了瑞城“敞開城門”的願望,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銀行、郵電、保險等單位陸續在萬松路邊紛紛落戶,當年的農田之上,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金融街”由此崛起,現代化城市氣息漸漸濃郁。

進入上世紀90年代,

萬松路繼續一路向東:1995年從老城區開始,跨過104國道,至安陽路,再至羅陽大道。直到本世紀初,觸及莘陽大道,至此,它在安陽境內全線貫通。“道路修到哪,城市就發展到哪。萬松東路貫穿安陽後,瑞安也進入了安陽時代。” 應生偉說。

2000年後,市政大院、建行大樓、國土大樓等一批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辦公樓,以及萬松花園、之江花園等住宅小區陸續“落地生根”。

15年的發展,昔日的荒涼田野變身繁華鬧市,車流不息、高樓林立。但也陷入新的困境,人口爆滿、交通擁擠、功能滯後,萬松路再次帶領城市向東,挺進“濱海時代”。

2010年10月23日上午,萬松東路延伸線工程舉行開工儀式,經過4年多的艱辛努力,一期於2015年1月30日建成通車,從莘塍環鎮路至濱海大道,長3030米。萬松東延伸線全線通車標誌著濱海新城建設駛入“快車道”。目前,萬松城市綜合體——新湖廣場、恆大悅瀾灣、萬松東路小學等正在加快建設。一條路,又開啟一個新時代。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上世紀90年代初的萬松東路


不知不覺,瑞城竟變大了30多倍?不信你看!

2018年萬松東路夜景

萬松路的建設歷程就是瑞安城市的發展歷程,從西向東、從古至今。如今,站在高架橋上,環顧左右,路上車來人往,路邊燈火通明,成為鐫刻在瑞城人心中的一張閃閃發光、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首席記者|嚴小章、莊穎昶(圖)通訊員|葛雅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