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点儿冤枉钱

少花点儿冤枉钱

从10月开始,实行新个税了。

我之前聊过这个话题。但那时候还是草案呢,现在是正式版,又改了一些地方。

得再说一说。

毕竟个税越来越复杂啦。

以后的个税,最大特色是有很多抵扣项了。个税筹划,一定会成为理财很重要的话题。

没操作好,可能会多交冤枉钱。

先简单总结下新的个税,首先是:

免征额调高了——从3500元改成5000元起征;

享受低税率的人变多——按3%、10%交税的人多了,按25%交税的人少了。

这样改完之后,很明显的结果就是:

一大批人不用交个税了,因为工资够不到纳税线了;还有一批中等收入的人,交的税明显少了。

举个栗子:

假如范伟每个月工资一万五,公司正常帮他纳税、交社保。没有任何避税行为。

按以前个税,他每个月要交个税1870元。

从10月1号起,免征额变5000元,扣掉五险一金,他就只交790元。

到手的月收入,能多出来1000多元。

这就是新个税的好处——很多收入一般的人,到手的工资确实变多了。

当然,这样算简单了。

范伟省下来的个税,肯定比1000多元更多。因为这回还多了6个“抵扣项”。

6个核桃...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花销,能在税前抵扣掉了,相当于免税。

比如每个月的房贷\房租,一部分可以抵税;

养老人的钱可抵税,这个是正式法案新增的。

供孩子上学、自己上培训班什么的,也是可以抵税的;

得了大病,治病的钱也能税前扣除一部分;

所以工资一万五的范伟,符合这些项目的话,又可以少交一点税了,到手的工资还能多一些。

具体,抵扣怎么操作,抵扣多少?

目前没人知道...

操作起来应该会很复杂,估计这会,税务正加班加点编细则吧。

要拖到明年1月1日才公布。

我在发布会里有找到这么一句话——

初步考虑对「专项附加扣除」设置一定限额或定额标准。

那我大胆猜一猜呀,具体操作抵扣时,有可能这样搞:

各地公布一个一刀切数据:

比如:在北京供一个孩子上学,每个月抵200元;养一个老人抵200元;还房贷或租房子抵200元....

那范伟如果有俩孩子、俩父母、有房贷。他每个月又有1000工资不用交个税啦。

当然,这纯属是我瞎猜的啊,非常简单粗暴了。

大家别当真,领会意思就行。

反正从明年起,养孩子养老人养房子都可以少交税啦~~

我们单身狗抵不了税,就相当于多交单身税啦。

哭着抱紧小被子....

抵扣多了,会引发连锁反应。以后交个税,可能会切割成两个步骤:

每月先算个数,按这个数交税;

到了第二年的3月-6月,再统一办理清算,交多了就退税,交少了就补税。

这样,大家交个税,可能就会比较繁琐了。不像以前,每月交完基本就完事了。

个税的改革方向就是这样的——越来越细致、复杂,想尽办法引导你去主动申报各种收入。

自己筹划的越好,交的税就越少;完全不会筹划的话,就莫名其妙多交税了。

像西方一样。

ps.

有人问——

我看到一些解读,说税是不减反增,以后我拿到手的钱反而更少。

咋回事?

唔,这其实是误读了,张冠李戴。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工薪族来说,个税肯定是降了的。

但明年1月1日还有另一个政策同时出炉——社保和个税要统一收。

一些中小公司的人,被迫要多交社保,变相导致员工到手的工资变少了。

这些小公司的成本也高了...

颗粒归仓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