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鎮南關立下木牌:「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

1883年,因法國入侵越南並繼而侵略中國,中法之間爆發了戰爭。在戰爭初期,法國仰仗先進的武器在戰場上佔據上風,而清軍在唐炯、徐延旭、潘鼎新等一眾逃跑將軍的帶領下不堪一擊,雖然很多中下級將領率部下英勇作戰,但也只能取得局部上的短期勝利,無法於大局上遏制法軍前進的腳步。

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鎮南關立下木牌:“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

馬尾海戰

馬尾海戰,主帥張佩綸不戰而逃,福建水師近乎全軍覆沒;諒山之戰,潘鼎新驚慌失措,三日十調,朝令夕改,令部隊疲憊不堪。結果法軍一至,潘鼎新化裝潛逃,躲進鎮南關邊上的漁村中,日在岸、夜在船,隨時準備再次逃跑。前線將士群龍無首,潰不成軍,法軍攻破諒山直抵鎮南關,越關十餘里,竟未遇抵抗。祖國南大門洞開,逃軍難民蔽江而下,廣西危急。而法軍由於戰線過長,補給和兵力開始跟不上,在摧毀了鎮南關的城牆和附近的防禦工事之後暫做退兵。在撤退前法軍在鎮南關廢墟上立了一個木牌,上面寫著:“廣西的門戶已經不再存在了”。法軍的挑釁激怒了中國人民,當地人在同一地方也豎起一個木牌,上書“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鎮南關立下木牌:“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

中法戰爭

在這個舉國危急的時刻,廣西退休提督老將馮子材再次出山效命疆場,他召集之前潰散的部隊,重新整編入伍,於鎮南關前隘處重新設防。馮子材針對清兵兵力佔優,裝備落後這一特點,採取防守反擊的戰術,踞險要之地,築起一條長三里、高七尺,厚一丈的長牆。又在周圍山上建造了五個大型堡壘和眾多的小堡壘,彼此相連,互為照應,使清軍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位。

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鎮南關立下木牌:“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

馮子才

半個月後,法軍捲土重來,在大炮的掩護下向清軍的關前隘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清軍殊死力戰,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法軍佔領了小青山三座堡壘,卻無法再向前突進。次日凌晨,法軍派出一部人借大霧偷襲大青山主堡,另一邊法國將軍尼格里率主力部隊正面強攻長牆守軍。結果因為地形複雜,加上霧大,法軍的偷襲部隊花費了五個小時也沒找到大堡,另一邊尼格里還以為偷襲成功,率軍強攻。關鍵時刻,年愈七十的馮子材手持倭刀,一聲大吼,率先躍出牆外,他的兩個兒子緊隨其後,將士們跟隨主帥衝出長牆,與法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埋伏在草叢中的敢死隊也從敵陣中殺出,就連當地的民眾和散兵也趕來助戰,法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事後法軍111軍團第二連指揮官威底埃上尉回憶道:“在我們的腳下,敵人衝地上的一切縫隙中出來,手持短戟,開始了可怕的混戰,他們的人數比我們多十倍,二十倍,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俘虜,敵人從各個方向趕來射殺他們。”藉著此役之威,清軍全面反攻,法軍三面被圍,損失精銳千餘人,不得不狼狽撤退。

中法戰爭中,法國人在鎮南關立下木牌:“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

鎮南關大捷

鎮南關之役,在我國近代反侵略史上,是打得最漂亮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的勝利使整個中法戰爭的的戰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戰展現了馮子材過人的膽魄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同樣的隊伍,同樣的武器裝備,同樣的中下層將領,在同樣的地區作戰,在徐延旭、潘鼎新等人指揮下屢戰屢敗,在馮子材的指揮下則連戰連勝,收復失地,威震八方,可見一位優秀的統帥對戰役勝利的決定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