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濟南軍區政委回憶濟南戰役:濟南解放是「人民的勝利」

1944年7月,德州陵縣,廣袤的田野裡,一人多高的玉米一片連著一片。這天夜裡,鄭家寨鄉大吳村15歲的少年宋清渭逃離了被日寇佔領的家鄉,穿過青紗帳,投奔八路軍,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當時,他完全想不到,自己以後會成為濟南軍區政委、上將。

甫一參軍,宋清渭就參加了對日本侵略軍的戰略大反攻,經歷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過程,隨部隊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解放濟南,鏖戰淮海,轉戰東南沿海,直接參加的大戰役有七八個,戰鬥有幾十次。

如今,89歲高齡的宋清渭仍體格健壯、思維敏捷。濟南解放70週年之際,他向我們講述了記憶中的那段崢嶸歲月。

原济南军区政委回忆济南战役:济南解放是“人民的胜利”

被人用床板抬著指揮戰鬥

70年前,發生在濟南的這場戰役,是我軍打的第一場大城市攻堅戰,揭開了我軍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是人民解放軍攻堅戰的典型戰例。僅用8天時間就徹底解放了由國民黨重兵把守、號稱“固若金湯”的濟南城,之後又活捉了王耀武。這場戰役打得如此迅速、乾淨、利索,出乎人們的預料。

濟南戰役前,在正面戰場上,我軍先後組織了一系列的戰役、戰鬥。橫掃了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各700裡,掃清了濟南外圍的障礙。其中的周(村)張(店)、昌濰兩個戰役,宋清渭作為渤海軍區十三團九連指導員,都帶領戰士參加了。

周張戰役連續打了幾天,先後收復了14座城鎮的好幾片地區,把渤海和魯中解放區連成了一片,切斷了濟南和濰縣之敵的聯繫,被俘的敵整編三十二師三十六旅旅長張漢鐸還供出了濟南的兵力部署圖。

昌濰戰役打得比較激烈,我軍傷亡很大,僅宋清渭所在連隊就傷亡了32人,連長和兩個排長都犧牲了,宋清渭也負了重傷,連隊排以上幹部只剩下一個副排長沒受傷。在這種情況下,宋清渭作為指導員,只好讓人用床板抬著堅持指揮戰鬥。

昌濰戰役後,山東解放區整個連成了一片,人心大快、士氣高漲,部隊提出了“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華野首長還根據濟南城防與濰縣城防高度相似的特點,組織了以攻打濟南為目標的多次演習,為接下來的濟南戰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攻城作戰的經驗,這就對攻克濟南有了充分的準備。

正是在濟南戰役前的臨戰訓練期間,宋清渭的母親去世了。但由於宋清渭是連隊主官,臨戰訓練又處在關鍵時候走不開,只好讓在五連當戰士的三哥回去替自己給母親磕頭送終。宋清渭擦乾眼淚,繼續投入到演習訓練中去。

子彈離腦袋只有兩釐米

中央軍委抓住一個最有利的時機,即我華東野戰軍橫掃膠濟路、攻下兗州,中原野戰軍迫近徐州,在濟南守敵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果斷地發起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總攻開始後,宋清渭所在的渤海軍區十三團先是佔領了城北黃河沿岸的鵲山、濼口等地,後隨華野十縱從西面向商埠區發起攻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當時,到處都是潰敗之敵,到處都是密集的槍聲。護城河裡隨處可見敵人的屍體和我軍未能抬出來的官兵的遺體。

宋清渭帶領連隊一路向東打到省立醫院附近,突然遭到一股殘敵的襲擊,子彈將宋清渭的帽簷穿了個窟窿,離腦殼只有兩釐米,宋清渭險些犧牲。1948年9月23日晚,東西集團對內城發起總攻。這時,突然接到團參謀長錢光的命令,要連隊向大明湖方向前進肅清殘敵,增援圍攻敵人城防司令部的部隊。戰士們邊打邊前進,一鼓作氣衝到大明湖附近,很快解決了大明湖附近敵守城指揮部和預備隊的敵人。敵人把大批的武器都扔進大明湖裡。根據上級的命令,宋清渭帶領全連官兵在大明湖裡撈了一天的武器。撈上來的槍炮不計其數。從那時起,宋清渭的腿落下了關節炎的毛病。

戰場上,所有參戰的指戰員,憑著對黨的絕對忠誠,憑著對人民的無限熱愛,鑽槍林、冒彈雨,不怕流血犧牲,前仆後繼,英勇作戰,攻下敵人一個個堅固的堡壘。如今,武器裝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部隊的編制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的軍魂,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敵人比我們的武器先進,他不怕我們的武器,但他怕我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戰士,他怕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只要我們部隊的精神不垮,任何敵人也戰勝不了我們。”

“巧事”源自充分準備

進攻濟南之前,我軍還沒有大城市攻堅戰的經驗。濟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蔣介石也把它視為維持華北殘局的戰略要點。早在日軍佔領時期,濟南城內就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又在原有的基礎上,築成了支撐點式的半永備型防禦體系,又有蔣介石寵信的“黃埔名將”王耀武指揮11萬重兵把守。所以,當時打濟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華野前委認真分析後決定,以15到20天時間攻克濟南。各參戰部隊戰前練兵熱火朝天,把能想到的困難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想在前面,作出各種預案。因為戰鬥準備充分,所以攻城戰鬥進行得比較順利,可謂是速戰速決,僅用了8天時間,就解決了戰鬥。

我軍作了周密計劃,除了攻城部隊,還安排了很大數量的打援部隊,大約8個縱隊18萬人之多,由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同志直接指揮,就是為了堅決擋住國民黨的增援部隊,不讓敵人越雷池一步,不讓增援敵人的一顆子彈打到濟南城。

我軍確定濟南戰役的西面是主要突破口和主要攻擊方向,而恰恰擔任濟南西城主要防禦任務的國民黨96軍軍長吳化文在戰役的第三天率部戰場起義了,把兩萬多部隊撤到了黃河以北,給順利攻城創造了條件。宋清渭當時就覺得這事真是“怪了、巧了”。其實,事後才明白,這些“巧事、怪事”,是由於我軍上下、軍地各個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和巧妙的組織安排。

濟南戰役的勝利如此順利、迅速、迅猛,完全出乎毛主席和蔣介石的預料。當時中央軍委、毛主席部署時準備攻打兩個月。戰役結束後,蔣介石親自乘飛機到濟南上空觀察後才確信濟南已被攻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主席來濟南視察時曾說過,“濟南戰役打得那麼迅速徹底,天下恐怕只有兩個人想不到,一個是我毛澤東,一個是蔣介石”。

山東子弟兵解放自己家鄉

擔任攻城任務的7個縱隊的戰士,基本都是山東的子弟兵,常年在山東作戰,對山東的情況熟悉。自己的家鄉在反動派的佔領下沒有解放,父母和兄弟姐妹還過著水深火熱的苦日子,戰士們苦大仇深,人人都懷著報效國家、解放家鄉、拯救親人的強烈願望,這樣就更加堅定了戰士們攻下濟南的戰鬥意志和決心。

濟南戰役的總指揮許世友將軍,是中央軍委精心為國民黨守將王耀武準備好的一個對手。許世友是我軍有名的虎將,他坐鎮山東,威震敵膽。戰鬥開始後,他親臨前線靠前指揮,誰也勸不住他。

宋清渭記得,戰役打到第4天時,非常慘烈,傷亡較大,有人建議把部隊先撤下來,進行休整補充。許世友堅決不同意,他說:“我們困難,敵人更困難,不能給敵人喘息機會,堅決打下去。”當時,全軍軍號齊鳴,所有部隊,包括連隊的炊事員、通信員、馬伕等全都衝了上去。那個氣勢和火力,把敵人一下子就打蒙了。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濟南戰役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是名副其實的人民戰爭的勝利。

濟南戰役中,山東人民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開赴前線,他們偵察敵情、送糧送水送情報、搶救傷員、押送俘虜、追剿殘敵。他們為了給部隊補充兵源,將自己的孩子、新婚的丈夫送到前線。當敵人飛機轟炸時,鄉親們撲在傷員身上,寧肯犧牲自己,也不讓傷員第二次負傷。為了支援前線,他們組成運糧大隊,把自己家的糧食全拿出來往前線送,自己卻餓著肚子。敵人的城防司令部被攻克,王耀武竟趁夜提前喬裝逃跑了,當時宋清渭還在想,戰役打得很漂亮,可讓敵人的指揮官跑了,這算怎麼回事?可巧的是,王耀武跑到壽光時,被民兵給抓住了,還是沒逃出人民的手掌心,給濟南戰役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當年親眼目睹了這些場景的宋清渭,至今深有感觸。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形成了奪取戰役全勝的堅強後盾和支柱。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像這樣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什麼樣的敵人打不贏?什麼樣的城牆攻不下?

■耄耋之年憶首長

在濟南五次見到小平同志

原济南军区政委回忆济南战役:济南解放是“人民的胜利”

宋清渭(左三)與本報記者合影。

宋清渭而今已年近九旬,回首往事,他表示,大半生時間裡,目睹了人民軍隊在黨的幾代領導集體的指揮下不斷開創的新局面,個人的成長進步,也離不開黨的歷代領導人的培養。因工作原因,宋清渭當面聽取中央和軍委首長的講話和指示、參加接見和會見,大致有上百次。其中很多情形,尤其是發生在濟南的會見,讓他至今印象深刻。

1988年—1991年和1993年的春節前夕,鄧小平同志五次路過濟南到上海過年。當時,宋清渭任濟南軍區政委。每次,宋清渭同軍區司令員和省委的領導同志,都到車站迎接看望小平同志。火車一般停留十幾分鍾。小平同志不專門聽彙報,也不專門作指示,就是在列車上即席談談。其中,讓宋清渭最難忘的,是1993年春節前夕他受到小平同志接見的情形。

1992年12月14日,小平同志到上海過春節路過濟南。宋清渭和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張太恆,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志浩,到小平同志的專列上去看望他。一行人來到火車上時,拍照用的椅子已經擺好。姜春雲向小平同志簡要彙報說,山東人民希望您來山東視察。宋清渭接著說,山東的部隊也希望您來視察。小平同志說,“我老了,不行了”。女兒鄧蓉插話說,“您身體很好,沒有大毛病,屬於自然現象。”小平同志接著說,“山東很好,山東的形勢也很好。”小平同志語速較慢,但語氣親切、吐字清晰。

然後大家合影留念。宋清渭至今珍藏著這張照片。照片上,小平同志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宋清渭坐在右邊,姜春雲坐在左邊,張太恆、趙志浩、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王瑞林站在後排。

拍完照,小平同志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別。王瑞林把宋清渭一行送下車,讓姜春雲把小平同志的談話內容整理後報中央。這是宋清渭在職期間,最後一次受到小平同志的接見。當時的情形讓他永遠難忘。

■宋清渭簡歷

原济南军区政委回忆济南战役:济南解放是“人民的胜利”

宋清渭,男,1929年3月出生,漢族,山東陵縣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高級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參加渤海區青年幹部訓練班,任渤海區二專署文書,渤海區第二軍分區後勤處油印組長,政治部文書組長、文書股長,第二軍分區十三團九連指導員、華東野戰軍十縱十三團九連指導員,第二十八軍警衛營三連指導員,第十兵團特務團政治處組織幹事、團輪訓隊指導員(營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十兵團直屬政治部組織科組織幹事,工兵團政治處組織股副股長、股長,福建軍區(十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黨務助理員、軍區黨務秘書,福州軍區黨委秘書、黨務科副科長兼軍區黨委秘書,守備第七師九十四團副政委、政委,福建省革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第八十二師政委,福州軍區政治部幹部部部長,陸軍第二十九軍副政委,第三十一軍政委,1985年任濟南軍區副政委,1987年任政委、黨委書記,1994年11月免職,2003年7月離職休養。

先後參加了德州、商河、晏城、津南、昌濰、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戰役戰鬥。1947年榮立一等功,並先後六次榮立三等功。1955年被授予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5月晉升為上將軍銜。2003年榮獲獨立功勳榮譽章。2005年、2015年先後榮獲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70週年紀念章。

曾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二至九次全會,十四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十五大列席代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