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34個教師節獻禮: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如何落到實處

2018年第34個教師節的主題是: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看到這個主題,我頓時心潮澎湃。或許你會覺得假大空,唱高調,可同樣作為一名老師(儘管我只是編制外的老師),與教育打了二十年交道,對教育那份炙熱的情感讓我真的有很多話想說。

2018第34個教師節獻禮: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如何落到實處

最近爆出劉某東性侵案,著名主持人朱某性騷擾事件。劉某東、朱某都是功成名就、老少皆知的社會成功人士,人們學習的榜樣,崇拜的對象。諷刺的是,動物的原始本能讓他們置倫理道德於不顧,光輝高大的公眾形象一下子土崩瓦解,徹底顛覆了大眾心目中偶像的模樣,打破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後一絲美好幻想。今日的墮落跟他們在中小學、乃至大學的教育到底有沒有關係?如果學校期間老師能夠在他們身上種下‘德’的基因,那麼他們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犯如此低級而愚蠢的錯誤嗎?‘德’的根基不穩,人無法成為‘正’人,終究會隨風倒下。

以前有醫鬧,現在有校鬧。師生關係日趨緊張,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某些新聞工作者缺少職業道德操守和底線,唯恐天下不亂,把某些個案拼命放大宣揚,藉此博取眼球,醜化老師形象,加劇社會矛盾,真可謂居心叵測。這樣的人也是因為在校期間老師沒能在他們血液裡輸入‘德’的基因,最終成為社會的跳樑小醜。

我承認教師隊伍當中確實有一些師德敗壞之人,這些害群之馬汙染了整個教師隊伍。他們的今天也是因為學生期間,老師沒能在他們的靈魂裡種下‘德’的種子,以至於成為教師隊伍當中的敗類。當然可以肯定,這只是極少數。這些人根本不配擁有老師這樣高尚的稱號,必須立刻踢出教師隊伍,永絕後患。

一個人如果沒有德,那麼他的能力越強,對社會的危害反而越大。

2018第34個教師節獻禮: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如何落到實處

雲南大學生馬加爵,成績優異,曾獲得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被預評為“省三好學生“,連殺四人成為殺人犯,復旦大學醫學院在讀研究生林某投毒案,清華大學已通過研究生考試的高材生劉海洋硫酸潑熊案,這些匪夷所思的行為駭人聽聞、屢見不鮮。人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

所以立德樹人迫在眉睫。

中學教育一直在強調德育為先,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學校少之又少,於是德育為先成為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校長面對的還是這個殘酷的現實:只有分數過不了明天,但沒有分數過不了今天。為了自己和學校的前程,只能無奈痛苦地選擇了先過完今天再說吧。於是校長把高考目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通過高考績效考核和獎勵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分數成為了學生、老師的命根子。‘德’雖然重要,但不能當飯吃。中學教育只負責把學生送到更好的大學,至於這個學生有沒有德,以後能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中學老師已經無暇顧及了。何況家長眼睛也是‘雪亮’的,不能考上更好的大學,一切白搭。能把孩子送進名校的就是最優秀的老師,至於品德,家長無從知曉。這樣的評價機制要讓老師自發自願去立德樹人實在有點勉為其難。

德育為先與提高分數真的不可兼得嗎?這顯然是謬誤。老師把學生教好了,把他們的品德立起來了,讓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的思維模式,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懂得感恩,有一顆高尚靈魂的有德之人,他們的成績也一定會越來越好。相反,一心只抓成績,只看分數,而不去啟發他們的心智,老師會越教越累,學生也會越學越厭學。根本做不到教學相長,教學成果自然也令人堪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淺顯的道理有時也會矇蔽了某些老師的雙眼。是該暫時停止前行的步伐,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了。

2018第34個教師節獻禮: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如何落到實處

如何立德樹人,答案也顯而易見。首先老師必須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叫以德服人。小勝靠巧,大勝靠德。一個老師要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教學水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人品。只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讓學生對自己有敬畏之心,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知行分離,言而無信、道德淪喪的老師,哪怕偽裝得再好,學生們一雙雙火眼金睛,遲早讓他們現出原形,最終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遭世人唾罵。

老師如何擁有高尚的師德?如何做到愛崗敬業?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情懷、有追求的、靈魂高尚的老師呢?我覺得是希望,要看到教育的明天和自己的未來。

互聯網時代,一個有才學、品德高尚的老師不僅能教本校的學生,更有能力教全國的學子,老師將通過互聯網線上教育實現價值最大化。這就是這個時代給老師們帶來的福音和希望。

弘揚高尚師德,提升自己;潛心立德樹人,造福後代。成就千秋偉業,唯有一個字:德。德行天下,祝全天下老師教師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