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紅柿越來越難吃?背後隱藏著到底是什麼?

西紅柿炒蛋作為中華經典名菜長盛不衰,可見西紅柿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地位。可為何現在的西紅柿越來越難吃,缺少西紅柿特有的口感和本真的香味呢?

為什麼西紅柿越來越難吃?背後隱藏著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剛從超市買回來的西紅柿放在桌子上,不小心碰到地上,卻毫髮無損。甚至有時候將西紅柿拋起來,掉在地上滾來滾去停下,最後仍然完好!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有時回憶起以前的西紅柿,那是在自家院子裡栽種的:皮薄、汁濃,味好,都能當水果吃。

這不禁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現在的西紅柿到底怎麼了?

這樣的西紅柿,是我們自己選的!

西紅柿最早起源於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帶,在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至今還有大量的野生品種分佈。

早在15世紀末,印第安人最早開始種植西紅柿。

為什麼西紅柿越來越難吃?背後隱藏著到底是什麼?

18世紀初,西紅柿傳入歐洲,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陸時,開始作為食物從墨西哥傳遍全球。

西紅柿基因可以控制西紅柿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現在我們食用的西紅柿,實際上連西紅柿基因池的5%都不到。

比如說,有一個名叫SlGLK2的基因,現在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常見西紅柿品種都攜帶它的突變體。這個基因原本的作用是在發育的果實中促進葉綠體的生產和分配,而突變使基因失活。這個突變使西紅柿果實的顏色變得非常均勻,因此它被選育者看中了。

為什麼西紅柿越來越難吃?背後隱藏著到底是什麼?

除了“顏值”,讓我們選擇“硬西紅柿”的更重要因素是規模化農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為提高效益,就必須提高產量,所以必須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而且,現在大規模密植的西紅柿,從苗開始就注入調節劑(激素)促進生長,後期再催熟,大大縮短了植物整個的生長期和果實成熟期。然而,化肥、農藥和激素的使用會大大沖淡西紅柿原有的風味。

為什麼西紅柿越來越難吃?背後隱藏著到底是什麼?

此外,西紅柿長途運輸與保鮮也迫使我們不得不適當提前採收西紅柿,而且要想方設法讓西紅柿的表皮長得再厚一些、再硬一些,果實裡面的汁液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