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背后隐藏着到底是什么?

西红柿炒蛋作为中华经典名菜长盛不衰,可见西红柿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可为何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难吃,缺少西红柿特有的口感和本真的香味呢?

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背后隐藏着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刚从超市买回来的西红柿放在桌子上,不小心碰到地上,却毫发无损。甚至有时候将西红柿抛起来,掉在地上滚来滚去停下,最后仍然完好!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回忆起以前的西红柿,那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种的:皮薄、汁浓,味好,都能当水果吃。

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现在的西红柿到底怎么了?

这样的西红柿,是我们自己选的!

西红柿最早起源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还有大量的野生品种分布。

早在15世纪末,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西红柿。

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背后隐藏着到底是什么?

18世纪初,西红柿传入欧洲,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陆时,开始作为食物从墨西哥传遍全球。

西红柿基因可以控制西红柿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现在我们食用的西红柿,实际上连西红柿基因池的5%都不到。

比如说,有一个名叫SlGLK2的基因,现在我们在超市里看到的常见西红柿品种都携带它的突变体。这个基因原本的作用是在发育的果实中促进叶绿体的生产和分配,而突变使基因失活。这个突变使西红柿果实的颜色变得非常均匀,因此它被选育者看中了。

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背后隐藏着到底是什么?

除了“颜值”,让我们选择“硬西红柿”的更重要因素是规模化农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为提高效益,就必须提高产量,所以必须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而且,现在大规模密植的西红柿,从苗开始就注入调节剂(激素)促进生长,后期再催熟,大大缩短了植物整个的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然而,化肥、农药和激素的使用会大大冲淡西红柿原有的风味。

为什么西红柿越来越难吃?背后隐藏着到底是什么?

此外,西红柿长途运输与保鲜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适当提前采收西红柿,而且要想方设法让西红柿的表皮长得再厚一些、再硬一些,果实里面的汁液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