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村民干点实事,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好一点、腰包鼓一点,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党支部书记史喜栓,十几年如一日,事无巨细,为群众办事,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实心实意办实事

2003年,史喜栓初任哈业胡同镇打不素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成为他铁了心要为村民做好的头一件事。

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史喜栓和班子成员制定了村内建设规划,集中打造打不素新村。经过3的努力,将原来村子里的80余户危房改造户全部集中在了新村,同时,还为8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争取到35平米免费新建房屋。如今的新村现已有120多户村民,配套硬化路面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建村卫生室1所。

过去打不素村的瓜果蔬菜缺少销路,村民们都不知所措。史喜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2年,他提出新建农贸市场,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史喜栓开始跑项目,找帮扶,他带头出工出力建设,在农贸市场建设资金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他和支部的10名党员每人出资1.1万元,保证了农贸市场建设顺利完成。现在,村民不用出村就能以较稳定的价格在农贸市场出售农产品。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史喜栓在工作

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怎么让村民提高知识技能、怎么让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又成了史喜栓的心头病。他左思右想,可以说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筹集到60多万元,新建了党员活动中心、党员电教室、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购买了健身设备,平日里还聘请专家为村民讲授种田、养殖技术、开展计算机课程等培训。村民王二柱说:“能有这些新的变化,全靠史书记没日没夜的付出,不然村子里哪会有这么好的设备、这么好的平台。”

史喜栓明白,要想当好家、办好事,必须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大家一起干。为及时协调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他提出实行“三委”坐班制,这在哈业胡同镇还是首例,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这几年,他和班子成员筹集资金为村民打机井、为患有重症的村民积极争取社会救助······解决了很多村民反馈的问题。村民们乐呵呵的说:“只要有困难,就找史书记”。

现在,村子的变化是日新月异,村民的生活是越过越好。

“村民致富了,啥都值了!”

天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优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村里引进的企业,“当初园区搞建设,车辆一天几十趟的在村里跑,村民很有意见,多亏党支部挨家挨户的做工作,施工才顺利进行”,天佑农业园区陈勇回忆道。

这些年来,两大企业采用“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在技术帮扶、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村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天佑公司使打不素村告别了盐碱地上种不出蔬菜的历史,优然合作社也于去年引进欧洲先进技术成功培育出白对虾,今年推广全村。现在,村里依托黄河景观大道地理优势,借助企业采摘、种植养殖、庭院经济等,形成了几个集餐饮、休闲、娱乐、采摘、种养殖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点。

去年,史喜栓率先提出以试点方式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融入到“互联网+”的模式中,之后,村委会以固定资产入股与内蒙古农商新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筹建了包头市打不素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村委会+创业园+企业+合作社+农牧户+互联网+快递物流”联合打造的“八位一体”、具有带动性的农民工返乡多元化综合型创业项目,同时,还免费对村民进行电商培训。这一项目为哈业胡同镇优质、绿色、环保的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史喜栓带领打不素村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村民李富贵说,“我们村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现在都实现了”。在史喜栓任职的这15年中,打不素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40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9000余元,实现了翻番。打不素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九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史喜栓说,“村民们满意了,我就觉得值了”。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文:融媒体中心 刘卜娜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扫描二维码

关注九原发布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九原人物」“贴心支书”史喜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