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飼餵方式和羣勢增殖的關係研究:余玉生、陳玉香

中蜂繁蜂大多套用西方蜜蜂的繁殖方式 。而據中蜂生物學特性在蜜 、粉源植物缺少的季節採取行之有效的飼餵方式尚不見報道 。貴州畜牧局徐祖蔭做過“ 中蜂越夏及秋季繁殖試驗” , 解決了“為使蜂群安全越夏,要備足飼料” 。“不同起繁群勢的蜂群應分期起步 , 獎飼秋繁”的技術難題。於是我們在本所中蜂試驗蜂場從1998 年9 月 2 日至 10 月 9 日進行了三種不同飼餵方式繁殖蜜蜂的對比試驗, 經檢驗結果差異顯著。現將試驗結果彙報如下, 供同行參考 。

試驗地點及方法

1 、本所在蒙自草壩 , 位於滇東南 。平均海拔 1260m , 平均氣 溫約 18 .8 ℃, 相對溼 度約72 %, 年降雨量 842 .9mm 。主要蜜源為小葉桉(4 月下旬-5 月下旬)和野藿香(10 月中 、下旬-12 月上旬), 中間(6 月上旬 -10 月上旬)為缺蜜期 ,只有少量粉源植物 。

2 、方法 :從 1998 年 9 月 2 日全面檢查, 定群 。又在定群的蜂群中分出 27 群作為試驗群 ,分為強、中 、弱三個對照組 。9 月 3 日晚開始採用三種不同飼餵方式進行飼管:①喂足(3∶2)至有造脾習性後每兩晚獎飼(1∶1);②每兩晚獎飼(1∶1);③喂足至有造脾習性停止到脾中蜜被相對消耗完再喂 。每 12 天定群一次, 直到 1998年 10 月9 日為止 ,從三種飼餵方式中分析出最佳的一種。9 月 2 日檢查試驗群情況如下表 。

中蜂飼餵方式和群勢增殖的關係研究:餘玉生、陳玉香

試驗內容及結果

中蜂飼餵方式和群勢增殖的關係研究:餘玉生、陳玉香

從1998 年 9 月 3 日開始進行對照試驗 , 12天定群一次,共定群 4 次 。到 1998 年10 月9 日試驗結束時,三種飼餵方式的增殖結果為:喂足後再獎勵的強群增殖7 .6 足脾 ,中等群增殖10 .1 足脾 ,弱群增殖6 .3 足脾, 獎飼的強群增殖 4 .6 足脾,中等群增殖 4 .8 足脾 ,弱群增殖 4 .1 足脾;喂足的強群增殖 2 .3 足脾, 中等群增殖 2 .7足脾, 弱群增殖 2 .8 足脾。通過蜂群飼餵方式與蜂群增殖關係的方差分析可知三種飼餵方式差異極顯著, 又經過三種飼餵方式的多重比較(q 檢驗法)可知 :喂足後再獎飼及補足兩種飼餵方式差異極顯著 。所以 ,喂足後再獎飼的飼餵方式是最佳的飼餵方式 。

討 論

1 、在徐祖蔭老師做過的“中蜂越夏及秋季繁殖”的基礎上 ,我們解決了在外界蜜、粉源缺乏的情況下最佳的飼餵方式 。這就避免了不顧中蜂生物學特性套用意蜂繁蜂的經驗, 將對中蜂的活框飼養技術有新的突破。

2 、換王后用該最佳飼餵方式繁蜂 ,為大流蜜前培育適齡採集蜂提供了依據 ,讓蜂群優質高產,走規模化飼養道路打好了基礎 。

文獻僅供參考學習!如有不正確請糾正與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