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专资本:8个月1000余家新三板企业摘牌 境外上市是出路?

新三板摘牌潮还在持续,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据绿专资本查阅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摘牌的企业数量已突破4位数,达1017家,远超2017年全年的709家。

从月度统计来看,2017年仅7月份和12月份挂牌公司家数出现负增长,分别减少30家和15家。而2018年前7个月的挂牌公司家数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2月份为正向增长,其他6个月均为负增长,其中今年4月下滑数量最多,为177家。今年7月挂牌公司数也大幅减少了135家。新三板摘牌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前7个月就已超过2017年的总数,是2016年的10余倍。为何大量的新三板企业摘牌?摘牌后的又去向哪里?


绿专资本:8个月1000余家新三板企业摘牌 境外上市是出路?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来新三板挂牌?大致来说,无非是出于这些目的:能够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降低成本融资,此外,股权在流通中获得定价,让创业投资者有一个退出的通道。 显然,挂牌企业所期待的目地没有达到,反而在一定情况下制约企业发展,这是大批企业选择摘牌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去年以来IPO提速也是新三板摘牌企业激增的一个原因,很多新三板企业,特别是资质不错的企业,选择摘牌以后赴A股或境外上市。然而,当下A股净利润“主8创5”没商量,合规要求更是严上加严,一声叹息后,这些企业将目光投向香港或美国资本市场。

“不仅是新三板,很多在新四板企业也在考虑这个境外上市,今年以来我们接触好几家这样的企业,已经签约的有前海挂牌企业全球峰,目前正在推进境外上市流程。”绿专资本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运贤说。在他看来,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奔赴更大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品牌影响,与此同时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规范企业治理。

据陈运贤观察,很多公司对资本市场认知不足,认为上市就是融资,往往忽略了资本的另一面:企业治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更具市场活力的经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模式和思维理念的变革。他认为,完善自身的规范性,是国内和

境外上市的公司急需考虑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