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香港向來是亞洲主要的資本市場之一,過去六年來,香港交易所IPO的融資金額平均達1800億港幣,目前約有兩千多家企業在香港交易所的主板或GEM(原稱創業板)上市。接下來,綠專資本介紹3種內地在

香港上市的模式。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目前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模式主要可分為直接上市及間接上市兩種。

直接上市是以註冊於大陸的公司名義,經大陸證監會批准後,直接向香港聯交所申請發行、登記股票或其他金融證券,並向交易所申請掛牌交易,即通常所說的H股上市。

間接上市是大陸公司的股東於境外(如開曼群島)設立離岸公司,並利用離岸公司以返程收購或協議方式控制境內公司的股權或資產,之後再以該離岸公司作為上市主體,向香港聯交所申請發行、登記股票或其他金融證券並申請掛牌交易,即通常所說的紅籌、VIE上市。

1、H股模式

以註冊於大陸的公司名義,劃分出一部分外資股,經大陸證監會批准後,直接向香港聯交所申請掛牌交易,內資股的部分,仍可在大陸A股掛牌上市,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建設銀行、廈門港務等企業皆採取此模式,常見於中國國有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架構。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2、典型紅籌架構

大陸公司的股東於境外(如開曼群島)設立離岸公司,並利用離岸公司返程收購境內公司的股權或資產,之後以該離岸公司作為上市主體申請香港上市。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3、VIE協議控制模式

VIE協議控制模式常見於有意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其所實際運營的業務是根據中國法律屬於限制外資投資(受限制業務),例如網絡內容提供、媒體、電信、教育、遊戲等。

在VIE安排之中,所有營運受限業務的相關牌照及許可皆由中國營運公司OPCO(Operating Company)持有。該營運公司則由原始股東持有,原始股東於境外另行成立離岸SPV(百慕大或開曼),由該SPV作為上市主體,該離岸SPV會在中國成立外資全資附屬公司WOFE(Wholly-owned Foreign Enterprise),WOFE則透過一連串的合約(協議安排),取得對中國營運公司的控制並獲取經濟利益,使上市主體能於集團財務報表中合併其業績。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VIE多見於主營業務在中國屬於外資禁止投資的企業進行海外上市時的架構,據綠專資本瞭解2018年上半年,採用紅籌架構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共有29家,其中5家進行了VIE架構安排,其主營業務分別是教育、電信等受限制業務。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綜上3種中企香港上市模式中,國有企業香港上市多半採用H股模式,截至2017年底,香港共有252家H股掛牌公司,佔港股市值約20%,這主要是因為H股模式必須取得中國證監會核准,而國有企業通過證監會審核的把握度相對較高。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而中國民營企業則多半採用紅籌模式或VIE架構,目前約800家企業採用此模式在香港上市,然而,採取紅籌或VIE模式赴港上市,關鍵在架構重組的過程中,進行返程投資或收購時必須留意2006年9月8日生效的關於外資併購審批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一般稱為商務部10號文的主要限制,如觸及10號文限制,該民營企業就必須取得商務部和證監會審批,才能繼續推動香港上市。

因此,想要在香港IPO的民營企業,必須有外部的專業團隊如綠專資本參與及協助,及早進行規劃,才能避免在上市過程多走冤枉路,錯失良機。綠專資本集(NASDAQ:GRNQ)主營業務包括境外上市,如美國、香港上市,截止目前已成功幫助40多家亞洲企業在美國上市。

綠專資本:詳解中國企業香港上市的3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