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SMM网讯:基建投资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基建投资可以作为需求的源头,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基建投资也可以改善本国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经济的长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级工程成为中国基建的新名片。

2018年开年以来,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中央政治局定调加码基建,基建再次成为媒体热词。铁总局宣布今年铁路基建投资将会超过八千亿元,而仅仅在年初,铁总局曾表示今年铁路投资约为七千多亿元。通过基建来拉动经济增长信号日益清晰。

中国基建发展史


1.1998年发行国债加强基建

由于出现了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开始,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增发国债、扩大内需、促进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财政赤字情况来看,1998年的赤字为980亿元,1999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797亿元,2002年达到2098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1.14%提高到了2000年的2.6%,2002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接近2.6%。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通过发行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应该是政府第一次大幅加杠杆。199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国家财政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460亿元扩大到960亿元。

增发的国债,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投向:(1)农林水利建设。(2)交通通信建设。(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城乡电网改造。(5)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

2.2008年四万亿拉开中国基建序幕

2008年年初确定是是稳健财政政策,因为没有预判到外部环境的恶变。到了年中,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以及汶川地震,国务院推出了十项举措,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计划在2009-2010年完成4万亿的投资规划,以扩大内需。到2009年一季度,4万亿投资规划主要投向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以及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内容

。其中,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约在1.5万亿左右,如果再加上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道路建设、沼 气建设、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以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区恢复重建,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投资,将近3.3万亿,超过4万亿投资规划的80%。

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3.2010年终止四万亿计划

在中国正通过四万亿拉开了与西方竞争对手的差距的时候,中国舆论领域却迅猛地掀起了一股贬低、丑化、诋毁四万亿的浪潮,将四万亿以及基建投资贬得一无是处,同时夸大其负面作用。在舆论压力下,中国政府于2010年四季度终止了四万亿计划,转而反其道行之,开始大搞紧缩,包括压制基建投资。

4.2012年-2018年压制与反复

2012年5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会议还明确指出,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会后,中央以及地方的新一轮基建投资开启了序幕。

但是,这次拉动政策的弹药用量很少,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仅仅为7.8%,二十多年来首次跌破8%。转过年来经济很快便又陷入下行,2013年6月,发生了“钱荒事件”,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一位专家当时甚至鼓动中国政府“不要怕硬着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拒绝了“不要怕硬着陆”的忽悠,7月中旬,政府终于不再放任经济下滑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拉动政策,经济开始有所好转。

此后至今,一直是类似场景的反复上演。

2014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又开始转向,于是不敢“保持定力”了,猛上基建投资来挽回局势。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这21天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16条铁路和5个机场共21个基建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达6933.74亿元。

据报道,截止当年12月,累计铁路投资额度就已经超过9000亿元,这比四万亿时期的8400亿的铁路投资峰值还要高。

2015年8月,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前下达2016年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先是紧缩,压制增长,压制基建投资,若形势不好又不得不重新捡起投资这个老法宝,甚至把明年的项目挪用到今年来救急。

在以基建投资为代表的拉动政策的作用下,2016年经济开始好转,尤其是到四季度回暖的形势已较为明朗。2016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住房、工业、商业、基建等)同比名义增长只有可怜的9.0%,而这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则高达20.9%。可以说,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基建投资强行拉动起来的。

2018年,国际贸易经济形势出现恶化,为应对经济下行,加码基建再次被提上议程。发改委日前分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调研。同时,在时隔一年之后,发改委近期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长春、苏州等一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通过审批,投资规模超过1600亿元。

江苏省、江西省、广西等地纷纷召开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推进电力、天然气、铁路、综合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四川省也加快了铁路建设速度,计划到202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在现有运营里程基础上增长25%。除此之外,广东省日前也发布了总投资额超过1.9万亿元的九大类项目。青海则下达了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总投资853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00亿元。

我国基建发展空间还有多少?


2015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 55.6%。与美国、 日本达到 70%的城市化水平相比,空间较大。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 2015 年城市化率为 64%, 城市化水平与 60 年代初的日本相近;中部与西部省份 2015 年的城市化率分别为 51.34%和 47.18%,和东部相比还有 10%以上的差距。我国各地区仍处于城镇化率 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中西部城市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空间较大。

两者对比说明我国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不均衡。对于需求旺盛的区域,现代化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对于需求较弱的区域,传统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因此,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预计基建投资未来仍会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速。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美国、日本两国基建发展的启示:复苏靠基建,长效看转型


1.美国:成功转型摆脱了对基建投资的依赖

历史上美国也曾经历过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1929年,大萧条破坏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动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933年-1945年间,美国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20%以上,大部分时间还超过了25%。从细分项来看,美国当时的基建投资主要投向了道路建设和环保发展。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使得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路系统。

依靠基建投资,美国经济也成功从大萧条的泥沼中重新复苏。罗斯福当政时期,民间资源保护队(CCC)和工程进度管理局(WPA)大量雇佣失业工人进行学校医院以及公路桥梁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受到基建投资的带动,美国的失业率出现大幅下降,同时GDP同比增速在1934年就由负转正,达到10.8%。

2.日本:经济缺乏内生动力 基建反成拖累

日本历史上也曾经历过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1950年-1980年期间日本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大部分年份均达到15%以上,同期的经济增速也达到了10%。基建投资的增长带动日本城市化率从1950年53%上升到1975年的76%。

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目前还没有摆脱基建投资的拉动,并且经济持续低迷。尽管日本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从高位回落,但是目前也仍在4.8%,接近美国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基建投资并没有带动经济强劲增长,日本GDP增速一直处于低位。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在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日本政府采取持续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1993年日本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一度达到13.7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值,直到2001年公共工程支出规模一直维持在10万亿日元以上。分细项来看,1993年日本的公共工程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基本接近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家债务清偿的占比。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中后期,美国和日本的分化其实反映了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美国依靠对研发的投入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并形成了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相比之下,日本的经济缺乏内生动力,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日本失去了经济成功转型的机会。此时,基建投资的增长不仅没有带动经济走出阴霾,反而暴露出了政府债务过高、过度无效投资和挤出私人投资等众多问题。

基建发展中诞生的超级工程


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大型基建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中国高铁等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

一、古代超级工程

1.京杭大运河

中国有两条世界级的5000公里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然而中国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朝开始,就把这两大水系用人工河流连接到了一起。今天从北京到杭州,京杭大运河全长178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美国在19世纪建造的伊利运河是世界第二长,全场584公里,只有京杭大运河的三分之一。世界其他运河,没有一条超过200公里。

苏伊士运河世界第三,才190公里。另外国人熟知的巴拿马运河,只有82公里左右。

在今天,任何国家想建一条1800公里长的人工河流,其投资都是天量。

中国今天已经完成的国家战略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就利用了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流向北方输水。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2.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在英语里面独享“Great Wall”一词。长城到底有多长?中国现在的长城,基本是明代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特朗普说要在美墨边境建隔离墙,美墨边境总长度3169公里,就算美国人真的建成了,也就是世界第二而已,只有长城长度的六分之一,只有现存的万里长城长度的40%。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二、现代超级工程

1.港珠澳大桥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中,中国占据榜单的TOP5。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成为了中国第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抗烈度8度的地震,以及16级台风。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港珠澳大桥

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到2018年元旦前夕才基本修建完毕,足足耗时9年之久。港珠澳大桥最初设计的总投资约人民币381亿元,其中内地出资人民币70亿元,香港出资人民币67.5亿元(占比43%),澳门出资人民币19.8亿元,三地资金合计人民币157.3亿元,占主体建设费用约42%。其余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在大桥落成后以运营所得收入分35年摊还。香港立法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而根据上述的报告,报告估算20年内港珠澳大桥的效益合共为740亿元人民币,当中香港折现效益总额为428亿元人民币,内地为241亿元人民币,澳门为71亿人民币。

所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港珠澳大桥拥有它的民生以及战略意义。

2.贵州北盘江大桥

贵州北盘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上承式推力转体式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距江面高差达280m,桥长468.2m,主跨为236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推力结构,其跨度、高度、转体重量和转盘大小居世界同类型桥梁之首。2016年12月29日竣工通车。2003年荣获鲁班奖,2004年荣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力挽狂澜!一文读懂中国基建史 工业狂魔是这样炼成的!


详询顾问 陆庆平 021-515957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