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惠城之美|歷史印記——楊坤如的將軍第

汝湖水苑村

低矮平房中矗立著一對高大碉樓

圍牆裡是中國傳統風格的青磚瓦房

碉樓高三層,青磚砌至屋頂

有明顯的防禦功能

發現惠城之美|歷史印記——楊坤如的將軍第

庭院大門樓非常氣派

但牆壁上幾條裂縫讓它顯得岌岌可危

瓦房牆壁上的灰雕依然精美

正門門框以麻石條砌成

上方還有一塊雕刻精緻的木雕

發現惠城之美|歷史印記——楊坤如的將軍第

院落前面和左側各有一方水塘

這塊風水寶地的主人

便是粵軍名將楊坤如

楊坤如,在惠州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綠林出身的好漢,曾是陳炯明麾下一員猛將。1923年,孫中山與陳炯明決裂後,滇桂聯軍奉孫中山之命攻打惠州,駐守惠州城的就是楊坤如率領的第六軍。兩年間面對滇桂聯軍的兩次圍城,楊坤如率部死守,他作戰殊勇,使聯軍戰術無法施展,讓惠州城內的百姓避過擄掠之災。坐鎮洛陽的吳佩孚聞報,以北京政府名義褒獎楊坤如二等文虎勳章。

楊坤如這隻“文虎”確非浪得虛名,當年惠州城雖然幾經困守,但社會治安良好,楊坤如常不帶警衛獨自一人出街,便裝斗笠於城中無人不識。惠波樓是府城最負盛名的茶樓,楊坤如是這裡的常客,他的行蹤被聯軍偵悉,有一天中午他正在樓上飲茶,聯軍突然開炮轟擊惠波樓,茶樓被炸燬一角,傷了幾個茶客,樓中一時大亂,東家與客人爭相奔逃,而楊坤如卻從容端坐樓中,飲茶如故。

發現惠城之美|歷史印記——楊坤如的將軍第

戰局安定下來後,楊坤如也附庸風雅,學著文人雅士在惠州西湖掛上自己的作品。他託請遠在北京的前清進士李綺青替他作一副對聯,自己寫好掛在百花洲。對聯寫道:“何時解甲歸鋤菜,特地偷閒為看花”。然而,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再取惠州,血戰三日後破城,楊坤如負傷逃往香港寓居,直到1936年夏天病逝,他也沒能實現解甲歸田的夙願。

楊宅的兩座房子共用一個大門,瓦房和碉樓之間有小巷相通。瓦房有些像四合院,中間有天井。兩座碉樓雖然壯觀,但已沒有樓板和屋頂,只剩下四面牆,碉樓高處的外牆長了幾棵小樹,樹梢和牆角成了鳥兒築巢的好地方。從依稀的牆角線可知樓板的大概位置,每層樓都開有小窗,每個房間外牆還設有槍眼,可居高臨下對房屋四周及瓦面進行監護,有防禦入侵的功能。房屋下半部分是夯土牆,有些地方高度超過二米,夯土築牆不怕外人挖牆角,同樣也具防禦功能。瓦房先於碉樓修建於清末,碉樓則應該是民國時建成。

發現惠城之美|歷史印記——楊坤如的將軍第

這所曾經風光無限的將軍宅,如今卻淪為廢品堆放場,屋內外堆滿了舊塑料和廢銅爛鐵。附近住戶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說不出這房子的主人是誰,只知道是個“土匪頭子”。碉樓旁邊有一間紅色的小瓦房就是楊氏宗祠,左右對聯“弘農世澤,清白傳家”。楊家三個兒子中,楊坤如排行第二。村裡老人說,以前故居里有一個很大的花園,現在沒有了。解放後,楊坤如故居被當地政府接管,成了生產隊倉庫和牛圈。到1980年代中期,房子才還給楊家人。原來樓房的屋頂是沒有塌的,有一年小孩放煙花引起火災,因為屋頂的水泥板裡面沒有鋼筋,僅靠木樑來支撐樓板,大火將木樑燒掉,屋頂也就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