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经营时机到拐点,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存在大面积破产倒闭?

最近媒体上披露几起银行事件让人对我国银行业经营前景及银行股产生一种焦虑心里,比如一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被取消IPO上会、大面积亏损、不良资产大幅反弹及一些地方政府对银行的"不善意"的态度等等,都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了广泛的联想:

躺着赚钱经营时机到拐点,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存在大面积破产倒闭?

银行业是否还会持续保持良好经营态势?

银行业会不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上市银行未来是否能给投资者以较好的投资回报?

等等,这些疑惑在当前有一定市场,也困扰着民众对银行生存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

躺着赚钱经营时机到拐点,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存在大面积破产倒闭?

诚然,目前银行机构经营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些现象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当前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换档转变,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金融降杠杆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银行业近20年的大好经营时机已到了拐点,银行金融机构在受到宏观调控大环境影响下,经营利润开始下滑,不良贷款开始反弹,资本充足率开始下降,拨备覆盖率有所降低,这些都成了一种必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央行历次的降准或定向降准都具有一定货币政策指向的,此次MLF亦不例外,明确要求重点流向三个环节: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地方融资平台、基建投资的存量项目等;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面临信用债存续的民营企业。应该说,央行确定的MLF货币政策指向还是相当正确和富有远见的:

躺着赚钱经营时机到拐点,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存在大面积破产倒闭?

一则,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始终没有根除的顽疾,不仅令中央政府时刻惦记,也让全社会广泛担忧。不久之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扶持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的五项优惠财税金融政策,应是历年来中央政府在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尺度最大的一次,足以表现中央政府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重视程度。

这次的MLF也可算着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小微企业支持定调的具体落实。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银行机构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截至2018年1季度末,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5.1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总余额比重从2010年3月末的14.8%上升到20.1%,这是中央多次定向结构性政策鼓励的结果。

躺着赚钱经营时机到拐点,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存在大面积破产倒闭?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贷款规模与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对等的。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约16.5万亿人民币),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