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武安哪些大事“最具影响力”?请你来选!

30年,武安哪些大事“最具影响力”?请你来选!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武安撤县建市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建市30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许多改变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重大事件。为全面客观展示3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发展动力,今年在全市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县建市30周年“最具影响力大事”评选活动。通过部门单位推荐、网络征集、专家推荐等多种形式开展征集,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研究,共有20件大事入围“最具影响力大事”候选事件。自即日起,开展公众投票活动,投票结果将作为评选的参考依据之一。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现将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1、武安撤县建市。

2、引水入城工程启动。

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民营企业崛起发展。

4、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

5、行政区划改革。

6、实现公路“村村通”。

7、武安被命名为“中国小米之乡”。

8、经济实力跻身全省三强、全国百强。

9、武安平调落子、傩戏、赛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第一中学迁建。

11、武安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3、武安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14、市属、乡镇煤矿关闭,退出煤炭生产领域。

15、连续举办划骑跑、马拉松等国际赛事。

16、夺取“7·19”抗洪胜利,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

17、化解产能实现新突破。

18、大力营造“五个环境”。

19、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

20、扎实开展“三到”活动。

1、网络投票。登录“武安手机台”、“新武安”微信公众号参与活动。在投票区域选择候选事件进行投票。

2、来信来电投票。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一是书信反馈。来信请寄“武安市中兴路686号市委宣传部宣传科”;二是邮件反馈。电子邮件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三是电话反馈。请致电0310—5665505。

3、问卷调查。宣传部将印制调查问卷,采取单位组织发放、随机调查发放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参与者在问卷上勾选候选事件进行投票。

中共武安市委宣传部

2018年9月13日

附:《武安市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县建市30周年最具影响力大事候选大事简介》

武安市

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县建市30周年

最具影响力大事候选大事简介

(以时间先后为序)

1、武安撤县建市。1988年9月1日,民政部批复河北省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安县,设立武安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武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武安市的行政区域。10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设立武安市的通知》:设立省辖县级武安市,省政府授权邯郸市管理,实行计划单列。12月27日,中共武安市委员会、武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是日,中共武安市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12月30日,政协武安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月31日,武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引水入城工程启动。1989年4月,引(四里岩水库)水入城工程启动。1991年2月,工程竣工并简易通水。1999年,市政府开辟了第二水源,水源为南鼓山地下水,建设输水管道,将源水输送至水厂处理。2013年4月,建设了新能源产业园水厂,供给园区生产、生活用水。2016年,又建设了第二水厂,水源为南鼓山地下水,至此,我市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供水量1200余万立方米,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

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民营企业崛起发展。1992年,武安开始进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试点。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企业改制工作。到2010年,有113家市属企业完成改制。2003年9月,市委、政府作出《关于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决定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007年,武安市获得“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称号。截止2017年底,全市民营企业个数达到3.98万家,从业人员42.8万人,增加值50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59.2亿元,利润121.3亿元,完成税金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10家民营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

4、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1992年12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城区西部。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验收,省政府批准将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为河北武安工业园区。2006年2月,工业园区开始开发东北城郊北洺河南岸区域曹公泉工业园区。2012年3月,开始启动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引进了珠海银隆集团邯郸新能源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成为武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和对外开放的示范区。2017年12月,根据省开发区改革要求,园区将南洺河工业聚集区、青龙山工业聚集区合并。

5、行政区划改革。1996年1月6日至25日,武安市实施撤销办事处、并乡扩镇改革。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武安市撤销8个办事处(区级)(撤销城关、大同、午汲、伯延、矿山、贺进、阳邑、徘徊办事处),实行市直接领导乡镇的体制。乡镇由43个合并为22个(撤销21个乡:宋二庄乡、清化乡、庄晏乡、野河乡、下白石乡、崔炉乡、赵店乡、上焦寺乡、骈山乡、贺赵乡、西峧乡、刘家庄乡、翟家庄乡、庙上乡、马店头乡、阳鄄乡、柳家河乡、百官乡、列江乡)。改革后,全市辖13个镇、9个乡,502个行政村。

6、实现公路“村村通”。2004年8月,武安市提前一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改革开放30年来,是武安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40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242公里,公路密度达75.26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全省公路密度平均水平,在邯郸市各县(区)中领先。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干线公路为框架,以县级公路为支干,以农村公路为网络,通达周边、全面覆盖、安全便捷的“中等城市大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有力带动了城市建设,极大繁荣和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7、武安被命名为“中国小米之乡”。武安种植谷子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磁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培育的粟,证明武安的先人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谷子。2005年3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检测和环评认定,武安市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小米之乡”。“武安小米”凭借优良品质获得三次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两次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入选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7月,“武安小米”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武安小米产业兴旺发达,让武安近10万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8、经济实力跻身全省三强、全国百强。2005年3月,河北省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排序结果揭晓,武安市位列第三。10月,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百强县(市)名单公布,武安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列第88位。

9、武安平调落子、傩戏、赛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5年联合国专家及多家媒体到冶陶镇固义村考察、采访。专家们认为固义傩戏的发现,改变了“(黄)河北无傩”的定论,意义重大。1998年2月,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国际观摩与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2006年6月,武安平调落子、傩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杜银方、陈淮山、李增旺、庞小保4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6月,东通乐赛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不断加大传承保护力度,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保护规划,搜集整理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分门别类建档保存,编辑出版了《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汇编》等书籍。

10、第一中学迁建。2006年8月,武安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启用。利用一中原址,成功组建了第十中学。武安成为全省惟一拥有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一中、三中、六中、十中”的县市。撤县建市30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备。2018年,我市高考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纯文理一本上线1588人,一中温亚磊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名校突破。

11、武安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7月3日,在首届中国旅游营销年会上,武安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是年12月,武安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拥有七步沟、京娘湖、朝阳沟、长寿村、东山文化博艺园等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家,先后荣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诸多“国字头”荣誉称号。2016年11月,我市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12、第一人民医院迁建。2007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6月顺利搬迁至新院区,并于2015年4月纳入三级甲等医院管理范围。市中医院2014年6月改造搬迁至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址,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改造搬迁至市中医院原址。撤县建市3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要求。2006年,我市作为河北省第三批试点县(市),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千家万户,使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13、武安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1999年3月,武安市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2010年2月,武安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撤县建市以来,武安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人口由1988年底的5.8万发展到2017年底的24.78万,建成区面积由8.9平方公里拓展到35.2平方公里,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武安市连续多次获“河北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燕赵杯”竞赛”金奖和“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14、市属、乡镇煤矿关闭,退出煤炭生产领域。我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九十年代初期全市共有大小煤矿700多个,年产能700多万吨,曾为武安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治理整顿、关井压产,我市关闭取缔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至2004年初,全市共保留煤矿122个,按照政策,一手抓煤矿整顿关闭,关闭煤矿117个,一手抓煤矿整合重组,由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煤矿4个,至2012年全部关闭整合到位,我市全面退出煤炭生产领域,市属乡镇煤矿生产领域退出历史舞台。

15、连续举办划骑跑、马拉松等国际赛事。武安致力于培育群众性体育赛事品牌,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性赛事。自2014年10月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在西部景区隆重举行起,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和两届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形成了“两年一届、交替进行”的区域知名体育盛会,成为武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重大活动,不仅成功推介了武安旅游资源,展示了地方文化,同时也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第三届“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将于2018年9月30日举行。

16、夺取“7·19”抗洪胜利,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7月19日,武安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8.32亿元。灾情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开展军地联合抢险救援,迅速抢通路电讯,周密安排卫生防疫,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一大批事关群众生活的水毁住房、道路、桥梁、卫生院(室)、学校等高标准重建到位,灾区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17、化解产能实现新突破。撤县建市以来,武安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工业基础,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主导产业实现由“地下”转“地上”,由基础原材料向基础原材料加工两大转变,钢铁工业逐步成为主导支撑产业。2017年我市承担的省“6643”计划任务圆满收官。通过健全完善全国首家县级“钢铁产能交易互助平台”,实现了东山、广耀、运丰3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武安去产能经验”受到国务院和省、邯郸市充分肯定,成功趟出一条钢铁大县压减产能、整合重组、退城进园的“多赢”之路,被国务院确定为2017年“免督查”县(市)。经过磨砺洗礼,武安钢铁步入“减量、提质、集约、升级”的新阶段。

18、大力营造“五个环境”。2017年2月,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在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凝聚正能量,在营造亲商清商的发展环境中促进调结构,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全面惠民生,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中树立新导向,在营造清正廉洁的干事创业环境中塑造新形象。营造“五个环境”的战略一经确定,广受赞誉。新一届市委班子,以坚毅的政治定力,抓铁有痕,多方发力,久久为功。全市社会正气在上升,正能量多了;干部俯下身子下基层,干事创业劲头足了;民意得到了尊重,百姓获得感强了;大项目频繁落地,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了。

19、走好网上网下群众路线。2017年,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要求,探索建立了办理网上、网下群众反映民生事项的有效工作机制,喊响叫亮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诺千金”的品牌。通过市、乡、村和市直部门的1000多个微信群及官方微信公众号问政、理政、晒政,倾听网络呼声,回应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问题,开通了“作风环境纪委书记直通平台”和“信访直通平台”微信公众号,拓宽网络反映问题渠道。2018年8月,又将市级领导、乡镇和市直单位一把手的手机号码向群众公布。通过上述措施,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了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20、扎实开展“三到”活动。2017年11月,市委提出了在全市开展“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三到”活动。半年多来,全市各级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上一线,发现了一批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坐在机关不可能找到的症结,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现实问题,“三到”活动带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深化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推动了重点难点工作开展,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编审:海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