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害怕去北平,爲何建國時同意北上?

宋慶齡害怕去北平,為何建國時同意北上?

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為了在政治上築起一道抵禦解放軍繼續南下的防線,李宗仁廣泛吸收民主人士和社會賢達參加他的政府,宋慶齡是他爭取的第一個目標。但是,宋慶齡斷然拒絕了李宗仁的邀請。她要留在上海準備迎接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中共中央也始終惦念著宋慶齡的安全,基於她的特殊身份和麵臨的險惡環境,對她北上參加新政協問題採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1949年1月,周恩來在審改中央致香港華南局領導人的指示電中特別強調:“第一必須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須孫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強。如有危險,寧可不動。”

華南局領導人接到中央指示電後,派華克之執行這項重大任務,計劃先把宋慶齡接到香港,然後同何香凝一起北上。第二天,華克之打扮成商人模樣,混上一艘從香港開往青島的外國貨輪,經過3天3夜的航行,抵達上海。華克之按照潘漢年指引的地址,見到宋慶齡的秘書,講明瞭自己此行的任務。幾天後,華克之接到宋慶齡的親筆覆函,宋在信中表示願在上海迎接解放。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蔣家王朝全面崩潰。5月27日,上海解放,為宋慶齡的北上掃清了障礙。中共中央特派鄧穎超專程前往上海拜會宋慶齡,陪同前往的還有廖夢醒。6月,廖夢醒去看望宋慶齡,說明來意。一提起北平,宋慶齡就顯得異常激動。她說:“北平是我最傷心之地,我怕到那裡去。”宋慶齡在幾十年中只到過北京兩次,兩次又都與悲痛連在一起。一次是1925年春天,她陪同孫中山先生抱病北上,到北平與北洋政府談判南北統一事宜。就是這一次,孫中山病逝於北平;另一次是1929年春夏,南京中山陵落成,她到北平參加丈夫的靈柩南移的活動。從此以後,她害怕提到北平。

鄧穎超拜訪宋慶齡,轉呈了毛澤東、周恩來的信件。毛澤東在信中寫道:

慶齡先生:

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

敬頌大安!

毛澤東

1949年6月19日

宋慶齡讀完信後,感激之情,無可名狀。她噙著激動的淚花,欣然同意北上。

摘自《聚焦主席臺:問鼎天下、指點江山(1921-1976)》

宋慶齡害怕去北平,為何建國時同意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