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

丿魚丶尕灬羙


说实话,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没想这么多。

但是吧,来到哈尔滨以后,发现整个城市空虚虚的,除了中央大街.师大夜市等几个人口流动较大的地方,其余几乎是完全不像是一个城市。可能这就是和南方最大的区别吧!

当然,哈尔滨只是东北地区的一小块,虽然不能折射整个东北的人口流动,但做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参考的。由此可见,东北的人口流动有多大了,特别是春夏,简直是寥寥无几。

鉴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历史开发等因素是东北人流动的主要原因。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惠农政策,这才留住了一部分群体。

人往高处走,就是这个道理吧!


驷天


东北三省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作为一个东北人,并且现在仍然生活在东北,我以周围人的例子为依据,再加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么阐述,也许能把这个话题说得更形象点。


例子A:A是我高中同学,哈师大毕业的,在教育领域耕耘二十多年,已经是哈尔滨的名师了,在一所中学当副校长,可谓功成名就。但谁也没想到,今年春节刚过,她却跳槽去深圳了。快45的年龄,赶上了深圳人才计划的末班车,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深圳,据说深圳那面开出的待遇很优厚,A的丈夫也跳槽跟着去了。

例子B:B是我一个远房表妹,毕业于黑龙江一所民办高校。毕业后先是去双鸭山打工,后来去杭州开店。如今的她,在杭州拥有了好几个粮油专营店,把留在山村老家的父母,哥哥弟弟,一大家子都接过去发展了。

例子C:C是弟弟一个同学,开大货车的,前几年经熟人介绍去东莞开车。如今已经贷款在东莞茶山镇买了大房子,在那里定居下来,还和老婆生了二胎。

例子D:我在哈尔滨对门的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儿女孝顺,给他们在三亚买了房,以前只有冬天他们才过去。如今夏天也很少回来了,据说在天津发展的女儿在周边又给他们置个窝。

例子E:前几个月,我刚去惠州,在那里买了房,打算将来退休后冬天上那里养老。

以上仅仅是举我自己和身边人的例子,难免有以点带线,以偏概全的嫌疑,但还是比较说明问题的。

举例来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有三万多人口的小镇,今年春节过后,一下子走了两万人,可谓触目惊心。走了的,大部分是出去打工的,当然,在外地发展定居的也不少。他们回来过年,因为故乡是他们的根,但是仅此而已。现在考上大学的学子,尤其是好大学的,很少有回来的,都往北上广深和热门地区跑。

为什么东北留不住人,一方面是气候原因,冬天太冷,而且空气太糟糕了。另一方面是观念乃至风气的原因,这方面有很多大咖说得很透,我就不再赘述了。

其实东北的城镇化率还是很高的,比如乡村,一排排整齐的红砖房,井然有序。只可惜,现在东北的乡镇,凋敝得吓人,街上常常空荡荡的,昔日的繁华,已成昨日黄花,空留在回忆中,让人怀念。

我觉得,凡事有利有弊,东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农业,林业,能源业在全国首屈一指,以前为国家的建设,任劳任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方面过度开发,需要休养生息。如今东北人口外流,对恢复当地生态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还有,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热的地方越来越热,东北,尤其黑龙江,因为高纬度的优势,处处都是避暑胜地。如果再这样无休无止地热下去,早晚有一天,国人会意识到东北避暑的巨大价值,蜂拥过来也说不定。有句老话不是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吗?


李中东


我以前在东北的沈阳工作过两年,我想可以结合我曾经的生活经历,谈一谈东北人口流失的问题。

第一,东北人都去海南等外地了。当时我在到沈阳的时候。跟很多同事聊天,他们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到海南去买房。在我当年的单位里,很多同事及其家庭,基本上都在海南买过房。然后在冬天的时候,这些人的家属很多都是直接飞到三亚去过冬的。

所以在沈阳的街头冬天,除了天气寒冷原因之外,因为人口的外流,已显得特别的冷清。我刚到沈阳的第一年极为不适应,因为当地的冬天基本上就没有夜生活的。很多公交车基本上七点以后就没有了。整个城市就陷入了一个冷寂场景当中。

我当初是从直接从南方到了东北,习惯了半夜出来吃宵夜,所以整个人的适应了很久才适应了这个节奏。从这个东北的夜生活也可以看出来整个的人口的一个现状。

第二个就业和发展机会很有限。这方面人口流出的观察点,可以从我们之前单位人口流动去北京等地这个比例看出来,在我在单位工作的两年,陆陆续续有听到同事又到了北京或者上海去工作的,尤其是成绩比较突出能力比较优秀的同事,基本上在这个单位都是当作跳板,短期逗留之后就辞职去外地谋求更好发展去了。

那当然从我本人来说我在沈阳呆着,一年之后就急想着要离开去北京工作了,因为这个地方确实对我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

第三个是留不住青年人和大学生,这可以从当地以大学生的就业走向来判断。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当地的大学生有很多的交流。沈阳的大学数量还是挺多的,但了解到当地大学生毕业之后留在当地找工作以及找到工作的比例是不太高的。

原因当然除了当地的就业环境不好之外,是因为当地很少有好的企业可供就业,所以很多人都是靠关系或者花钱挤入到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等体制内岗位谋生的。所以也可见当地的要整个留住人才的环境是比较糟糕的。

那综合这些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其实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东北人口和人才流失的现象和其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如果放到大的整个东北方位来看的话,基本上是一个共性。那这些原因影响下,当地肯定会导致大量的人口流失的。


水禾田


东北地区建国初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那时的GDP占到全国的70~80%。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驾飞机等众多工业产品就是从东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那时的东北地区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才,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时陈赓大将为院长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网罗了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教授和副教授人数比同期的清华大学还多,当时有许多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放弃去清北的机会,而投身哈军工。

毛泽东主席在和平解放北京前,曾经想把首都放在哈尔滨。后经王稼祥的劝说和投票表决,最终把首都定在了北京。



东北陷落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也就是1998年到2002年这几年,东北经济由于体制和市场的重大变化,陷入了困境,国家在东北实行了激进的政策,让许多资不抵债的中小企业破产和私有化。许多职工因为企业破产而下岗再就业,这里面许多技术骨干也遭遇同样的命运。许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甚至上街摆起了小摊,年轻些的远走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去寻找机会。这使得东北人材大量流失,这就是东北之殇的开始。


加之东北资源的枯竭,中国调整了能源结构,对煤炭的需求减少。木材的采伐量也受到限制,国家对钢材产量的限制,东北的资源型企业受到重创。

东北在经济转型中没有把握好机会上马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跟进互联网前进的步伐,使得民间资本不敢对东北投资,也就出现了尴尬的"投资不过山海关"这种局面。

现在的东北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广大的青年尤其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近的走进关内,在京津唐地区发展,远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有钱的老人在海南买房,过着"侯鸟"的生活。

东北地区唯一好转的是气候大幅好转,天气质量越来越好,可反过来想想,这里面不知有多少企业倒下了换来的!

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最多的是以前的老工业基地抚顺、鞍山、鸡西、鹤岗、齐齐哈尔等地。多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东北还是没有走出衰退的漩涡,因此东北人员的流失还在持续。


行云流水1437995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种大城市人口都在流失,东北人口流失能不严重吗?

东北的人口流动情况大概是这样:农村人为了孩子教育或者是改善生活条件搬去县城(毕竟农村的教育水平太差了,居住条件也很一般),同时县城的人也会因为相同的理由搬到市中心,然后市中心的人会搬去沈阳长春这种大城市,最后省会城市的年轻人为了个人发展搬去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总结来说就是小城市从农村抽取人口,大城市从小城市抽取人口,最后因为东北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城市,所以省会城市的人口也会被一线城市吸血,甚至即使是大连沈阳人口也在流失

东北人口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低生育率。东北地区生育率第是因为东北是计划生育执行最好的地区,东北的国企多,计划生育时国企员工敢生两个你就没工作了,所以东北城市里多数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人口是必然下降的,再加上人口不断流失,所以东北的人口问题其实挺严重的

现在是一个年轻人不断涌向大城市的时代,而东北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线城市,甚至强二线城市也没有。年轻人不断流失会导致老龄化,而老年人消费欲望不强会进一步导致经济不景气,经济环境恶化又会导致年轻人进一步流失,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东北人口流失加剧,经济愈发不景气。所以东北的人口问题是非常难解决的


热心网友刘富贵


东三省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

我是一个外乡人,真的不知道东三省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作为一个刚刚从江苏南通骑行到东北大地的骑行爱好者想把这个话题回答一下。

今年5月初, 我们夫妻俩和另外4位骑友,平均年龄68.17岁的6位老人,从江苏南通长江边到东北2千多公里骑行路,让我们领略了东北大地的辽阔宽广蓝天白云,黑龙江的湍湍急流,太阳岛瀑布长廊美仑美奂的景色,星海广场的成群海鸥,黑瞎子岛上懒洋洋的黑熊,边境口岸外哈巴的俄罗斯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一路上看到更多的是国道边的景色,明显与江苏家乡的区别,这也许就是题主所说东北三省人口流失的部分原因,一个外地人十来天走马观花,真的说不出这个曾经的国家老工业基地,祖国的大粮仓发生了什么样的人口流失,只能就一路所见与江苏家乡的不一样的景象如实描述出来:

一,沿路很少看到成片的工业集中区,路上车辆不是太多。

二,东北全年无霜期短,人口密度少,沿途县城及乡镇规模小,街道上行人稀少,沿街商户普遍抱怨客流量少,生意做不起来。

三,东北公路交通不发达,主要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全幅修路,所有进出哈尔滨的车辆都挤上102国道,两个省会之间唯一的国道路太窄,特别是黑龙江省这1百多公里这一段,只有一来一去两车道,南下来车想超车就得到越过中间隔离线到北上的车道上来,两边的非机动车道只有60至70公分宽,伴着一辆辆大货车从背后轰隆隆过来贴着非机动车道呼啸而过,时不时对面车道超车的一辆又一辆机动车迎面快速冲过来,让骑在这70公分宽的非机动车道上的我们胆战心惊。其他两条主干道202,204国道也时不时地冒出来几十公里两车道的路。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经营不到位,难以吸引外地游客。

长春长影世纪城本是个人工景区,大门票240元,不执行老年人半价优惠政策,70岁才有免费优惠。

冰雪旅游本是东北的特色旅游项目,一个雪乡宰客案例就整黄了整个冰雪旅游市场。

这几个原因也许是题主讲的东北人口流失的原因一部分。一个外乡人十多天的感受只能说这么多,肯定不全面还难免有偏颇之词,请朋友们指正,不吝赐教。

不过,对东北人口流失这个话题我这个外地人有不同看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青年人往南方.往外省.往本省城市.城镇流动,创业,打工是好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随着家乡投资.交通环境的改善,旅游市场开发完善,届时随着回乡发展的有志青年增多,人口回流不是梦,东北三省会再现辉煌。


多多爷爷


非常严重。东北总人口数量约1.3亿,2000年至2010年经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东北流失人口就已达400万人。截止到2017年,净流出还没有准确数字。但以上数据还不包括人已离开户籍未迁出的,如果按现实流出估算,应按千万计。也就是可能达到了十分之一。

我们要知道,顺着求学路径不再回来的,是东北流失人口的主流人群,这部分人群恰恰都是青年,都是未来人口的中间力量。所以,后续人才的流失,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才构成了未来社会的主要问题,也恰恰是这个问题,导致了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的雪上加霜。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大多数人认为是经济发展滞后,创业和就业机会下降,甚至归结到社会观念和政府办事效率等症结上,错!我承认有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不在这里,主原因在气候,就是东北人自己嘴上不承认,但骨子里很反感的漫长冬季。毕业生不喜欢,中老年人也不喜欢,因此才出现了近二十年东北大规模的迁徙。

总结东北人的迁徙路线,可以归纳为三,一是寻求温暖,主要方向是泛渤海地区和海南岛。这部分人口流失相对问题不算严重,因人口构成多以中低端人群和老年人为主,形不成太多社会问题。


二是寻求发展,主要方向是一线城市和新崛起城市。这就分人群流失的是人才,是东北的未来。



三是出国,主要是欧、美、日、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这部分人大都是中产阶层以上人群,以孩子出国留学为过渡和跳板,最终实现终极移民。要知道,这部分人群带走的不仅是人口,还有社会财富,非常的举足轻重,如果不是货币兑换的限制,以及目标国家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果更加可怕。

除了向外流失外,东北本区也在进行着迁移重构,主要是中小城镇和农村向省会城市聚拢。结果形成了“三省人口递减,省会人口膨胀”的新东北格局。房价就是有力证明:中小城市房价只有几千元,与县城差距不大,而省会城市包括大连房价纷纷过万。


中国的人口问题不只体现在东北,在西部落后地区也普遍存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足为怪,只是东北的过往与如今反差明显造成的。美国当看的底特律的发展也风光一时,后来由于自然条件必然走向萧条。

最后的东北,我认为会在人口流失到一定程度后,走向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和平衡状态,也许会对于整个东北社会未尝不是好事。


拙院


我生活在东三省之一的黑龙江省,个人觉得东北三省的人口流失可以说是非常严重,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年轻人外出谋生,外地人除偶尔旅游不在东三省发展

在我认识的同学或者是年轻的朋友,大多不在东三省上学或工作,都是去北京或者南方沿海大城市发展,在东三省发展机会不大,除了辽宁省的几个沿海城市外,其他的东北城市知名度高的寥寥无几,而我在关内的年轻朋友,也就只有冰雪展览时来那么一次哈尔滨旅游,关于未来,东三省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人口出生率低下

近些年东三省人口出生率相对于全国较低,而老年人日渐增多,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在我生活的小城里,上街见到的十有八九是老年人,不到过年是见不到几个年轻人的,当然,我也是快过年才回来的。

经济发展前景不好

东三省在过去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工业产量占全国比重非常高,而近年来随着轻工业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东三省经济已经落后,其经济增长率连年走低。相对于我国东南,东三省服务业不够发达,新兴产业较少,难以符合年轻人的胃口。而在大多数南方人眼里,东三省是苦寒之地,不是宜居之地,当然不会考虑来东三省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使东三省本就不多的劳动力奔往东南沿海城市。

以上是我在东北几年对东三省人口流失的看法,如有不当,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与批评。


无笔史官


我来说一下自我感受吧,我是齐齐哈尔的,03年在太原上学,07年毕业回家里的工厂上班。土生土长东北人,经过奋斗父母,妻儿,房子,车子都有,一切与我以前想象的基本相同。但工作十年的经历让我对离开东北持开放态度。在我儿时的世界里一年四季就该是夏天热的一身汗,冬天就该窝在屋里不出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增加,你会发现如果冬天别那么冷该多好。尤其是冬季的时候看着朋友圈,就知道什么叫四季分明。毕业时五湖四海的同学晒着五湖四海的特色,有穿单衣的,有穿毛衣的,有穿厚外套的。而我们只有那种最后的羽绒服。看着别人的孩子在冬季泛黄的草地里玩,而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室内商场或者淘气堡待着,还要担心室内空气浑浊或者其他孩子有病带来交叉感染等因素。不是在外面不能玩,可是零下20多度情况下,只能少呆一会儿,万一把孩子冻个好歹的谁又舍得。现在也只有下雪的时候才会带出去玩会儿。可是一下雪我就开始惦记父母。上了岁数,腿脚不灵活万一摔伤更麻烦,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总是突然找到老人家,总是会有一冬天没见过的老人,开春后再也见不到了,这是真事。我只是想让他们的生存环境舒适一些,没什么特别的奢求。看着网上说的东北老人去海南三亚去过冬,我不但不反对,而且还支持。虽然有调侃说黑吉辽三东北四省,但其实如果条件可以我也想我的父母冬季去三亚。我考大学的时候就是希望去个冬天不穿棉裤的地方,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又多么现实啊!除了季节,还有工作环境。在东北的企业永远是一副大爷模样。窗口类,餐饮业没有服务精神,干啥都得将关系。而且工资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常出差见到同学恨不得都绕道走。都是眼泪啊也许走出东北你的工资变不了多少,但起码你不用买那么厚的衣服,也许能省点钱吧哈哈,不喜勿喷!!!


东鞋溪读


东北三生人口流失特别严重!

本人也是东北人,95年大学毕业,毕业后进入高中当老师,2001年辞职下海,北漂!我的举动不仅在那个时代被看为怪物,就是现在也是怪物,因为太多人打破脑想进去体制内,弄个公务员,混个事业编,有个养老保险,而我,在20多年前就敢辞职下海!为什么?就是因为穷!!!!

而今天,东北还是老样子,国企倒闭,民企不景气,满大街都是烧烤店和玩着快手的自嗨!在东北最缺钱不是项目,不是资本,而是有理想,敢做事,能担当的团队和人才!而大多数优秀的人,包括二本以上毕业的大学生,都打心里不回家乡,因为家乡没有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除非在外面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回到老家!在东北,大多数人做事没有时间概念,但喝酒K歌,约会绝对准时!也没有团队概念,基本连团伙都不是,大多数都是为了面子!这就是东北,在这里得罪老家的人了。因为我已经回老家投资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更好!欢迎大家来吉林梅河口玩,我等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