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红河|泸西:“四好农村路”奏响奋进时代新乐章

有路方能远行,有路方能振兴。今年7月,云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红河州泸西县顺利召开,通过实地调研,泸西县在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营四方面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全省各地的广泛认可。

农村公路,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也是实现产业兴旺,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泸西县秉持“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引领大开放、推动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抓实“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全县87个村委会(社区)、510个村(居)民小组全部实现通水泥路,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05公里,形成了“县乡相联、村组相通、区域一体、四面环合”的农村公路网络,有效突破了发展的交通瓶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四好农村路”的首要建设工作。

然而,建好容易管护难。如何解决传统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避免走上“重建设,轻养护”的老路子,泸西县再次领先一步。

【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村民 黄应波】我们每家每户都是跟村里面签了(田园三包)协议,就像今天,我来田里面打我的庄稼的病虫害,我还带点药水来喷喷这几棵树嘛。

黄应波提到的“田园三包”协议,是泸西县在“四好农村路”管理方面的重要创新。

通过签订协议,村民们以自家住房、田地为参照,将其对应的绿化行道树、排水沟、路面等三个公共区域纳入日常管护范围,并由各村协管员定期进行巡查。同步建立农村公路管养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公安、交通、国土、环保等部门资源和力量,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爱路护路氛围。

【泸西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永良】全面推行“路长制”,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要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担任总路长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要求。

在养护方面,泸西县以道路绿化和路段管养为主要抓手。一方面,围绕公路沿线“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目标,投资数千万,实现硬化公路宜林路段绿化全覆盖;另一方面,各路段坚持公司化养护与群众性参与互补,分别推行县道公司化养护,乡村道路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公路养护与路域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绿化与养护并重,使得新建的农村公路既有“面子”,更注重“里子”,为泸西农村客运、物流网络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在“四好农村路”的最后一个重要落脚点,泸西县提出了运营“三到位”的新思路。落实客运网络覆盖到位。加快建设县乡村运输网络配套设施,城区建有客运站2个,乡镇有农村客运站8个,建制村有农村客运招呼站87个,实现乡乡有客运站、村村有客运招呼站,运输网络覆盖所有建制村。

【泸西县白水镇山衣村村民 杨彩莲】我以前回到家,走路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但是现在坐车几分钟就到家了。

在此基础上,泸西县对所有运营线路、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要求客运车辆购买的承运人责任险保险金额均不低于40万元∕座,实现服务体系保障到位。

【泸西县白水镇大华西村村民 黎澎珍】回家也方便,去城里面也方便,也安全

泸西县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物流网络基本到位。通过在交邮合作点开通快递包裹发送服务、增设农副土特产商品窗口等各项措施,打通了线上交易、线下运输的渠道,推进交通与邮政合作、与产业互融,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泸西县委书记 王家林】下一步工作中,泸西县将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四好农村路”建设新篇章,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跨越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017年,泸西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2亿元,比2016年增长10.9%,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09%降至1.16%,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的全面覆盖和协调发展,不仅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为泸西县的全面发展奏响了新的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