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界阿里”平安好医生将登陆港股 被称为亏损的独角兽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说道,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

超越“被上市”已久的陆金所,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好医生”)上市进程再被推进。日前,平安好医生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于5月4日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拟筹资88亿港元,估值最高达803亿港元。

背靠保险巨头中国平安,定位于患者端的在线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app,平安好医生自2014年创立之初便备受市场瞩目,一路走来颇为顺风顺水。截至2017年底,注册用户达1.93亿(春雨医生用户1.5亿,丁香园用户35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3200万、每日平均约37万次在线问诊。

“医疗界阿里”平安好医生将登陆港股 被称为亏损的独角兽

招股书显示,其收益由四大板块业务产生,分别是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业务、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及互动业务。家庭医生为在线咨询,由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及外部医生来完成;消费型医疗业务包括健康检查和基因检测、美容护理、口腔卫生服务等;健康商城即为电子商务,主要提供医疗产品,如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健身产品等。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业务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据不愿具名人士透露,目前平安好医生的收入主要依靠平安集团线下保险渠道销售健康卡,用户通过购买健康卡到健康商城进行消费从而为公司创收。

平安好医生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其招股书也显示,20%的所获资金将为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助理及其他技术的发展增加资本供款;40%用于业务拓展;30%用于为潜在投资、收购境内外公司以及与境内公司的战略合作以及海外拓展计划提供资金;10%的所得款项将用于运营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围绕平安好医生平台,平安好医生构建了一个闭环生态系统:内部有888人组成的自有专职医生团队,并辅助以AI技术;同时建立了广泛的线下合作网络,连接4万名外部医生(春雨医生注册医生为26万,丁香园注册医生为200万),覆盖3100家医院、1100家体检中心、500家牙科诊所、70家美容中心以及7500家合作药房。

依托平安的品牌与资源,平安好医生的扩张模式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一举一动颇有成熟大公司的架势,尤其是对于医生资源的获取在业内独树一帜。尽管起步晚,但平安好医生斥巨资聘用近千名全职医生,迅速积累起反应快、体验好的口碑,大幅拉近春雨医生等对手的距离,意在弯道超车。

虽然2016年是用户数量增长比较突出的一年,但是从招股书来看,平安好医生的客群主要来自平安集团的其他版块业务。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截至9月30日),五大客户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平安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其中,最大客户为平安寿险。

“医疗界阿里”平安好医生将登陆港股 被称为亏损的独角兽

医疗行业独角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用户量和营业收入均呈增长趋势,但净利却持续亏损。这也在另一层面显现出平安好医生虽然有保险“爸爸”在背后撑腰,但在自身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依然难以实现盈利的窘境。

来自平安好医生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18.68亿元。2015-2017年公司分别亏损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三年共计亏损超过20亿元。

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对此回应道,大型独角兽有4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建立场景;第二个阶段是建立大量的流量,这是目前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所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创造收益,第四个阶段则是大量盈利。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初期,行业仍需大量的支出用于市场推广教育。

一位长期从事移动医疗工作的人士表示,估值高盈利费解,这似乎是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共性。当然,有企业进行IPO是行业进步的地方,这可以提振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信心,或许将带动一波互联网医疗企业赴港上市。

但梳理个案平安好医生发现,从诞生到上市,它经历了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通过平安集团注资,提供初始发展资金。

第二步:通过平安集团的关联交易和用户导入,完成初期在线医疗咨询商业模式的建立和种子用户获取。

第三步:通过营销活动和现金补贴,实现用户的大幅度增长。

第四步:通过搭建在线商城,实现销售额的大幅度增长。

从每一步发展的历程来看,平安好医生都离不开母公司平安集团的支持,因此,其他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几乎无法复制它的成功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