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本篇圖文均系原創,首發於頭條。《杭州印象》共分上中下三篇,今天刊發第一篇!

一、一個人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也許是在北方黃土高原待久了,筆者一直很嚮往江南水鄉的空靈毓秀。於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人間四月天裡,直奔杭州而去。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從這句俗語可見一斑。然而杭州之大,卻大不過悠悠千年的一泓西湖水。

如果說當下最有名的杭州人,恐怕非阿里巴巴集團的締造者馬雲莫屬,因為他創立的淘寶天貓,讓網絡購物風靡全球,讓電子商務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性產業。馬雲也憑此逆襲人生,從一位普通的英語老師,一躍而躋身亞洲首富之列。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望向歷史的星空,一位老者無論名氣還是口碑遠在馬雲之上,他腹有詩書,身無外財,胸懷天下,樂對蒼生,他一生顛沛流離卻仍豁達豪邁,他端坐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後人高山仰止......

是的,就是他,筆者的偶像,北宋一代文壇領袖——蘇東坡。

二、一首詩

小時候,在父親的引導下,我非常喜歡唐詩宋詞。每每背誦不僅一字不差,還須抑揚頓挫。其中蘇東坡的名作《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至今讀來,依然朗朗上口,令人心馳神往......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時光倒回一千年前(公元1072年),蘇東坡在杭州通判的任上,與幾位友人同遊西湖,舉目四顧,遠山如黛,高塔聳立,清波粼粼,楊柳依依,真真美不勝收。面對此情此景,東坡先生不禁詩興大發,遂留下了那千古名篇,尤其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讓無數文人騷客競折腰。

從此,西子湖便成為西湖的別稱。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碧血丹心牌樓

筆者徜徉杭州的日子裡,每日行程基本圍繞西湖展開:西湖的水、白素貞的淚、法海的金山寺、重修的雷峰塔、莊嚴的嶽王廟......所有的這些歷史名勝,靜靜地圍繞在西湖邊,默默地成長變化,與時俱進。

睹物思人,彷彿看到了當年東坡居士徜徉湖畔的身影......

一首好詩,相當於一篇好的廣告文案,自然也有著最好的傳播效果。古往今來,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在西湖邊詠懷明志,卻無人能超過這首詩的意境;數不清的名篇讚美西湖,最終可能還是要歸於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就好比當年詩仙太白登臨武昌黃鶴樓時,觸景生情,欲作詩留念,卻看到了崔顥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處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結果,詩仙硬生生把口邊的詩句嚥了回去,悻悻然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三、一座堤

既來西湖,自然不能不登雷峰塔。重修後的雷峰塔莊嚴肅穆,大氣磅礴,登臨其上,整個西湖美景一覽無遺。

遠處,一條貫穿南北、綠草如茵的長堤,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著名的蘇堤!

筆者走在長長的蘇堤上,人來人往,四周美景如畫,好不愜意。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吃水不忘挖井人。

千年之前的西子湖,遠沒有現在這麼平靜與美麗。受錢塘江大潮以及杭州內河的雙重影響,每到一定時節,大量泥沙被裹挾堵塞至西湖,淤泥水草長期浸泡下,飲用水變成汙水,瘟疫瘧疾爆發,民眾苦不堪言。

災情民意大於天。據史料記載,為了徹底治理西湖及周邊的生態環境,蘇東坡在親自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向京城發出30餘篇奏摺,全面系統的分析治理之利弊,並請求朝廷予以錢糧援助。同時,他在杭州城內廣發告示,籌措糧款,徵集人力,前後共徵用20萬餘民工及士兵投入水利治理和城市建設,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此次大規模疏浚工程,使西湖得到了系統的治理。蘇東坡指揮民工撤廢了湖中私圍的葑田,在湖心亭一帶全湖景深之處,建立了石塔三座(三潭印月由此得名),禁止在石塔範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澱。又把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築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岸的長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橋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楊柳和花草。由此蘇堤逐漸成型,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也由此得名。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西湖疏浚以後,一泓碧水重現天日,百姓奔走相慶。

疏浚西湖,修造蘇堤,是杭州城市規劃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蘇東坡第二次任職杭州時辦的一件關乎民生的實事!

僅此一項政績,杭州百姓就把蘇軾惦記了千年。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

兩年後,當蘇東坡再次調離杭州,他已經是五十五歲的老翁了。

四、一罐肉

在杭州幾日,筆者常去著名的餐廳知味觀吃飯,只為一道菜——東坡肉!那裡的紅燒肉肥瘦相間,綿軟香薷,味道妙不可言。為何這一小罐肉叫做東坡肉呢?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

當年,在被貶謫黃州的日子裡,蘇東坡以戴罪之身,幾無俸祿,因此生活極其清苦。在這種情況下,幸得友人相助,獲得一塊田地耕種。

杭州印象(上):一個人,一座城

於是蘇東坡就帶領全家老少,躬耕其中,用偉人的話講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各位可以想想,堂堂一代文豪,且掛職團練副使,卻如普通百姓般躬耕田地,養豬種菜,如此亦官亦農,他卻毫不在意,苦中作樂。常常呼朋喚友,與街坊鄰里,與老叟孩童,其樂融融!

什麼叫做下基層,什麼叫做與群眾打成一片,這就是答案。

說白了,東坡肉就是在當時極度缺乏營養及可口飯菜的情況下,蘇軾和侍妾朝雲姑娘反覆試驗做出來的精品美食。他們把豬肉肥瘦搭配,用草繩繫好,放置於陶瓷瓦罐中,加入各種味料,隔水蒸煮,良久方成。

後來,他二次赴任杭州,也把這道人間美味傳到當地。

現在,無論是知味觀還是樓外樓等知名餐廳,東坡肉都是杭州美食必點的招牌菜。


以上方方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集文學家與實幹家於一身的“好乾部”形象。

歷史將蘇東坡與杭州城,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杭州城的一方水土、西湖的美輪美奐化解了屢遭貶謫的一代文豪心中的挫折和塊壘,而東坡先生則用生花妙筆及勤政為民極大地提升了杭州的美譽度及城市發展!

可以說,這座城與這個人,二者相互成就,相互襯托,留下了道不盡的千古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