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陽區創新推行「1+3+X」基層治理模式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近年來,長春市雙陽區為了有效推進鄉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全面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創新推行了“1+3+X”基層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的農村基層治理新路。目前,“1+3+X”基層治理模式已在長春市推廣。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據瞭解,“1+3+X”中的“1”,即一個由黨支部統一領導的管理架構,組織領導屯(組)黨建和屯務工作;“3”,即由屯委會主任、綜治協管員、婦女委員3人組成的核心團隊,負責管理本屯(組)各項事務;“X”,即由若干名熱心公益事業、有威望的老黨員、種養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志願者組成的隊伍參與屯組各項工作。

據介紹,雙陽區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1+3+X”成員開展工作的突破口,在屯(組)建立了“網格化+五包”環境衛生管理長效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區新建高標準綠化村屯221個、創建了6000個美麗庭院和4000戶乾淨人家,太平鎮、齊家鎮被評為省級生態鎮,魯家、曙光、立新、新興、小石等村被評為吉林省美麗鄉村。

村民生活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春市雙陽區奢嶺街道愛國村西常家窩堡屯被4條大河包圍,村民出行困難,經濟落後。據屯黨支部書記王秀範回憶說:“我們當時沒有路,沒有橋,外出需要蹚河。自從推行了‘1+3+X’基層治理模式,雙陽區政府投入資金為我們修路,修橋,整治環境,謀致富項目,讓我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愛國村西常家窩堡屯活動室。劉蘇 攝影

西常家窩堡屯黨支部和屯委會組織動員村民栽花種草、植樹造林、清潔環境,做到清庭院內外、清房前屋後、清門口垃圾、清周邊路障、清附近邊溝等“五清”,同時建立健全“網格化”“片區制”,以及包室內乾淨、包院內整潔、包門前衛生、包綠化美化、包無私搭亂建的“五包”環境長效機制,探索實行政府購買服務與環衛部門監督管理的方式,使農村環境更加整潔亮麗,管理規範有序。

發展棚膜經濟 幫助村民致富

雙陽區奢嶺街道雙榆村馬架子屯黨支部和屯委會集資進行棚膜試點,在試點成功後,村民也嚐到了甜頭,開始從靠田吃飯變成以田為寶,紛紛搞起棚膜經濟和養殖業,村民的生活也開始富裕起來。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奢嶺街道雙榆村馬架子屯棚膜基地。劉蘇 攝影

“在推行‘1+3+x’基層治理模式後,我們的目標就是帶著村民脫貧致富,真心實意為村民排憂解難,為村民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馬架子屯委會主任劉志國說。

據劉志國介紹,現在馬架子屯裡有53戶村民種植大棚蔬菜,每戶年均增收3萬元,屯黨支部和屯委會還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致富項目,現在有50多戶老人曬乾菜、醃鹹菜,年產乾菜、鹹菜6萬餘斤,再由屯黨支部和屯委會聯繫公司進行統一收購銷售,年利潤達50多萬元。

修建文化廣場 改善村民文化生活

“我們這個屯以前文化生活很匱乏,村民沒事就打麻將、玩牌、喝酒。”雙陽區雙營鄉尹家村朱家平房屯黨支部書記張偉東說,“屯黨支部成立後,雙陽區政府根據屯裡的實際情況,將屯內一處900多平方米的垃圾坑進行了改造,建成了一個集休閒、健身、娛樂、培訓為一體的文化廣場,附近的村民經常到這裡開展文化活動。”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雙陽區營鄉尹家村朱家平房屯文化活動廣場。

劉蘇 攝影

據瞭解,在推行“1+3+x”基層治理模式以來,雙陽區各村屯組建文體志願活動小分隊,利用文化廣場開展秧歌、書畫、趣味運動會等系列活動,把文體活動貫穿全年,切實營造文明屯風。

截至目前,雙陽區共組建屯黨支部844個,屯委會委員中黨員1544人。近三年來,雙陽區共組織開展農民文化活動900餘次,組建業餘文藝演出隊150餘個,自編自演節目1000餘個。雙陽區藉助屯黨支部這一平臺,村民參與重大工程決策200餘個,自籌資金1000餘萬元,完成屯內道路整修、文化廣場修建、植樹造林還林等項目1000餘個。

雙陽區“1+3+X”基層治理模式解決了黨的工作“沙灘流水不到頭”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不通暢的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和群眾的聯繫,讓黨的事業有了前沿陣地,讓屯裡工作有了有力的抓手,讓服務群眾有了強勁的力量。

長春市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說,下一步,雙陽區會繼續深化完善“1+3+x”基層治理模式,努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雙陽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居民的積極主動性,走出一條農村基層治理新路。

双阳区创新推行“1+3+X”基层治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