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森田治療

森田治療是日本精神病學家森田正馬於20世紀20年代組合了當時治療神經症的一些主要方法,如隔離療法、說理療法作業療法,生活療法等而創立的,以後又在理論和操作上不斷改良、完善、發展,遂成為現在的森田療法。這種治療的基本要求是“順應自然,有所作為”,即放棄個人主觀認知,順從其客服的自然狀態。承認症狀,但不追溯病因,一切從現在開始,通過行動讓現實生活充滿活力,以促進精神能量指向外界,在成功的體驗中去重新適應環境,適應社會,從而恢復社會功能。

心理諮詢:森田治療

心理學 抑鬱症 強迫症 焦慮症 恐怖症 狂躁症

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症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產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質所引發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換句話說,疑病素質是神經衰弱、強迫觀念症、焦慮發作、各種恐怖症等神經症發病的基礎。具有疑病素質的人自下而上慾望強,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內省力也強,常為自己的健康狀況、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寧擔心。他們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場合可能產生的感覺,如過度用腦時的頭昏,緊張時的心悸等,誤認為是病而恐懼、緊張。注意力越是集中在這些“症狀”上,感覺越敏銳,“症狀”也就越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森田稱之為精神交互作用。在其影響下,患者陷入內心衝突狀態,形成神經衰弱和發作神經症。通過精神交互作用,產生強迫觀念症。另外,森田認為,有疑病素質的人是“完善主義者”,他們往往在欲求與現實之間,在“理應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間形成“思想矛盾”,併力圖解決些現實無法解決的矛盾,對客觀現實採取主觀強求的態度,促使症狀越來越嚴重。

門診治療主要是通過森田格言,如“順其自然“從現在開始”重在行動”等幫助病人認識和糾正自己不適應的認知和行為,然後鼓勵病人去做在現實生活中一切應做的事情,並通過日記寫下行動的體會,心理醫生可據此進一步作治療指導,最後讓病人對行動結果作出自我評價,以提高其自信心,從而認識到只要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行動,社會功能就會完全恢復。

住院治療一般適應較嚴重的神經症患者,其整個治療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絕對臥床期。此階段約1周左右。把病人與外界完全隔離。除了洗漱、飲食、如測外,禁止一切活動,絕對臥床體息,心理醫生查房也不問症狀,以使病人逐漸養成對焦慮、煩惱的忍受,並激起其對生活的願望,如果病人產生了強烈的活動慾望(想做事情),即可轉入下一階段,否則,則適當延長絕對臥床期時間

第二個階段,輕活動期。此階段短則3天,長則2周,限制臥床時間,一般控制在8-10小時。此階段仍然禁止談話,讀書、遊戲等活動,但白天可到室外散步,晚上則需寫當天的日記。當病人體力慢慢恢復,積極向外的活動意向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渴望參與較重的活動時則可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個階段,重活動期。此階段約1-2周,根據病人的體質狀況,指導他們參加較重或重的體力活動,如讀書、寫字、繪畫、各種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等,以使病人帶著症狀,面對現實像正常人一樣地活動,從而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會人際交往技巧,並在成功的體驗中,提高自信心。如果病人產生忙碌感(感到活動太多太忙),則可進人第四階段

第四個階段,生活訓練期。此階段按神經症矯治康復程度和社會功能恢復狀況而定,不硬性規定時間。此階段主要進行各種正常的生活訓練,如按時作息、完成規定的活動量等,必要時也可請假出院回學校、單位去適應學習、工作環境,如神經症症狀基本消失,適應社會正常即可出院,但出院後仍要跟蹤治療,如通過批改病人的日記以調整病人隨時可能出現的不良認知與情緒,每週1-2次與病人交談,繼續用森田格言鼓勵以鞏固療效。

心理諮詢:森田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