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退休前每月工資是七千多,退休後每月工資三千多,這是爲什麼?

星星244162135


退休後沒有在崗時工資高是正常的。

原因:

在崗時的工資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生活補貼,特殊津貼,加班費,所以收入比較高。

退休後的工資,1998年以前參保的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種。1998年以後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方式

一是按照社保繳費基數的100%繳費,每交費一年,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二是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60歲退休除以139,55歲退休除以170。三是獨生子女費之類的津貼。

這三部分就構成了退休第一個月的工資。


理性生活029


有人退休前工資每月7000多,退休後工資3000多,這是在企業退休人員中非常普遍的。

產生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交費年限不夠長。

根據我們國家的養老金計算模式,養老待遇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待遇也高。一般狀態下15年繳費退休,待遇只有30年交費的養老金的一半。

而我們國家在測算養老金替代率時,是以一個人40年的工作時間作為養老金的交費標準時間的。

比如按照社平基數百分之百交費,繳費40年退休,退休待遇可以領取原實發工資的80%。

實際上我們實發工資應當是應發工資,扣完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後的待遇。到手普遍是80%到85%左右。

而繳費15年,養老金替代率只有30%。所以繳費年限非常重要,如果我們交的時間比較短退休待遇比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交費基數不真實。

現在很多企業,都不是按照職工的應發工資來給交納社保,多數為了降低用工成本,用較低的社保交費基數交納的。

而實際上繳費基數的計算,要按照職工上年度工資總額的月均值進行計算。

工資總額包含了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費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六大類待遇。很多人沒有獎金和加班費平均上。

總體來看,月到手工資7000多元,用人單位應當給交納的社保基數應該是需要9000到1萬元。基本相當於社會平均工資的1.8到2倍左右

但很多用人單位能按照百分之百的社平工資繳納社保就不錯了。

而且大家這些年來的工資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並不是從年輕時代我們的工資就一直這麼高很穩定。最終繳費指數要平均起來的。並不是說退休時實發工資多少,我們的退休待遇就按照退休時的工資來計算。

由於具體的信息並不是很完善,所以並不能計算出退休後的真實待遇有多少?

如果40年始終維持社會平均工資兩倍的收入狀態,我們的退休金至少也能領到5000元左右。

因此,造成退休金和在崗工資差距懸殊的原因,一方面是本人的交費年限不夠長導致,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沒有按照真實基數交社保所致。職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


暖心人社


樓主你好,退休前每月在職的這個工資,和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關聯的。首先,在職工資是由你所在的工作單位,給你發放的,而這個退休工資,是由我們國家的社保基金進行發放的。

因為計算養老金有特定的公式,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繳費的平均指數越高,那麼你最終退休之後才能領到更多的養老金。

根據公式,我們得知這個退休金的計算,完全是取決於你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來決定的,當然,如果你退休之後。領到的養老金比較低,那麼就意味著你的繳費年限,是比較少的。

所以說和你在職期間,所拿到的工資是沒有任何關聯的。因為在職期間。他是所在的工作單位,根據企業的效益給你發放的工資,但畢竟退休以後所在的企業不再給你發放工資,所以說形成一定的落差也是非常合理的。


社保達人工作在電力


這是因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由於"中人"養老金在計算上的複雜性,養老金的正式方案還沒有出臺,致使各地中人都仍然統一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資標準計發的臨時生活費。所以才會使得自2014年10月以後陸續退休的中人退休前每月工資7000多元,可退休後每月的養老金卻只有3000多元。其實這只是暫時的,請大家千萬不要糾結!

2014年10月1日,為了徹底消除“雙軌"制,我國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改革前巳經參加工作,以後才能陸續退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

由於中人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也沒有建立個人賬戶,而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都是計算養老金的重要因素。為了使中人退休後能保持待遇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中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並以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來補償中人。

還把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作為中人養老金的10年過渡期,在養老金計算上釆取新、老兩種辦法來對比計算,平穩過渡、限高保底。如果用老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新辦法計算的高,則按照老辦法的待遇發放; 如果用新辦法計算的退休待遇比老辦法計算的高時,高出部分就要按照10年過渡期的調節比例,每年發放10%,逐年遞增,直到2024年發放高出部分的100%。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中人養老金在視同繳費指數、工資增長率、過渡性養老金、數據釆集諸方面的複雜性,使得各地中人的正式養老金方案一直難於出臺,雖然自2017年12月以來陸續有浙江象山、江西贛州市、陝西鳳縣、山東東營、甘肅平涼等地巳陸續補發、兌現了中人養老金正式待遇,等大部分地方仍然沒事出臺中人養老金正式方案,這就使得各地自2014年10月1日以後陸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一直統一用2014年9月以前的工資標準計算預發養老金,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臨時生活費,甚至連退休中人在養老金調整中也是以預發養老金的基數來上調的。這樣一來,退休中人便出現了退休前每月工資6、7千元,退休後每月養老金3千多元的情況。

好在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等到正式養老金方案一出臺,通過重新核算、補發後的養老金肯定不會這麼低的,也肯定比“老人"們的退休待遇更高。這一點從已經正式發放中人養老金的地方那裡巳經得到證實。

請大家靜候佳音吧!


葉公來幫忙


有人退休前每月工資七千多,退休後每月工資三千多,這是為什麼?

就全國退休待遇的水平來看,退休後三千多的退休金已經不算是很少的了。要知道,退休金能領到多少跟你退休前月工資是沒有直接聯繫的。最直接影響的還是你自己繳費年限是多少,繳費指數高不高,退休所在地的社平工資高不高。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單位繳費,計算方式就是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得到的數字就是最終的我們每個月應該繳納的金額。

比如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20%,個人繳納為8%,繳費基數為7000.那麼繳費的金額為:

單位繳費=7000*20%=1400元

個人繳費=7000*8%=560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繳費的基數越高,繳費的金額越高,領取的待遇越高。題主雖說是工資7000元,可是這個工資並不代表著你之前的十五年都是這個工資標準。即便是這個工資標準,你也得看看單位是不是按照你實際的工資給你繳費的。

現在的企業,即便你工資過萬,但是還是隻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給你繳費的比比皆是,不滿意可以辭職,不少員工為了保住工作也只能忍氣吞聲。一下就是重慶地區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計算的公式,大家可以對照這個公式看一下,沒有一個因素是直接關係到你的工資的。工資的多少隻是間接地影響因素。


嘮嗑職場


有人退休前每月工資是七千多,退休後每月工資三千多,這是為什麼?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f2a0002ee66a6d9e8cc\

查悅社保APP


吉林省客運站工資標準都不一樣,有的退休開3000多,有的開1300多不知為啥?


尹洪軍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退休前的所謂工資,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工資。就像一個看起來很胖的人,其實不是真胖,是虛胖,因為他吃了太多的激素。

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在企業也是有這種情況存在的。

現在我簡略地講一講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

首先,每個人的工資是有諸多元素組成的,我們所講的工資並不是真正的工資,真正的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其他很多的資費是不能算工資的,只能算補貼。比如公務員,除基本工資外,還有車輛補貼,出差補貼,職級補貼,房屋補貼,誤餐補貼,下鄉(廠)補貼,甚至有旅遊體檢,等等,名目繁多,舉不勝舉。企業有出勤獎,滿勤獎,超產獎,等等,花樣也不少。這種現象就是俗話講的三斤的羊只,七斤的腩泡,丫枝大於本身。

可以假設一下,一個科員以上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副科以上的人員,基本工資加各項補貼,每月拿七、八千元,是很正常的。

如題所問,退休前和退休後為何差別如此之大?這也很好理解。退休後己不任公職,原來享受的待遇就應該取消一部分,進行瘦身。像車貼,下鄉,誤餐,出差等,這些補貼在退休後就不能繼續享受。企業退休後,不上班,出勤,滿勤,超產也不存在了。所以,在退休後拿到的所謂工資與退休前在職時拿到的工資有很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此。


陶田福


問題:有人退休前每月工資是七千多,退休後每月工資三千多,這是為什麼?

根據題主的描述,可以判斷題主是企業退休人員而不會是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參加的是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因為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由於單位沒有按照7000多元的稅前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為你繳納養老保險才會造成。而機關事業單位壓根兒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即便是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拿臨時養老金,等待補差的中人,也不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一、繳費基數

1、法律規定的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應該按稅前應發工資計算,但國家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制定了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規定如果稅前月收入低於最低繳費基數的,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社保;如果稅前月收入高於最高繳費基數的,就按最高繳費基數繳納社保。政策規定的最低繳費基數為當地社平工資的40%或60%(各地標準不統一),最高繳費基數為當地社平工資的300%。

目前我國各地的社平工資最低的地區是4000多元,最高的地區是8000多元。像題主這樣每月拿7000多元工資,介於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之間的人,理應按7000多元,也就是100%的繳費基數繳納社保

2、實踐中的社保繳費基數

實踐中,機關事業單位和絕大部分國企是能夠按照員工的稅前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合法繳納社保的。但在大部分非國企和以少部分國企中卻往往不依法為員工繳納社保。主要體現在不按員工的收入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規規矩矩按社平工資的100%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的單位比較少。大多數單位或打折 ,或按最低標準社平的40%或60%,或乾脆不給員工上社保。比如題主的工資是7000多元,本來應該按7000多元為繳費基數繳費,但在實踐中,有可能會按當地最低基數,比如只按2000-3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這樣就對未來的養老金待遇造成了隱患。

二、養老金髮放

1、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執行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同一地區退休的,社保繳費基數高的,繳費年限長的,養老金才會高。

2、稅前月薪7000元,社保繳費基數分別為40%和100%,養老金差多少?

以筆者所在的北京地區為例吧。A男和B男都是2018年60歲在北京企業單位,以技工身份退休,退休前稅前工資都是7000元,社保繳費年限都是35年,視同繳費年限都是9年,實際繳費年限都是26年,其中1998年建立個人養老賬戶實帳前的實際繳費年限都是6年。A男所在單位繳費基數為40%,B男所在單位繳費基數為100%。A男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為4.5萬元,B男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1.25萬元。

先看一下北京地區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下面我們來計算並比較一下他們兩個人的養老金。

(1)基礎性養老金

A男=北京2017年社平工資8467*(1+40%)/2*35*1%

=2074.42元

B男=北京2017年社平工資8467*(1+100%)/2*35*1%

=2963.45元

差額=2963.45-2074.42=889.03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

A男=45000/139

=323.74元

B男=112500/139

=809.35元

差額=809.35-323.74=485.61元

(3)過渡性養老金

A男=G視同+G實際=(8467*100%*9*1%)+(8467*40%*6*1%)

=762.03+203.21

=965.24元

B男=視同+G實際=(8467*100%*9*1%)+(8467*100%*6*1%)

=762.03+508.02

=1270.05元

差額=1270.05-965.24=304.81元

(4)退休時養老金

A男=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2074.42+323.74+965.24

=3363.40元

B男=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2963.45+809.35+1270.05

=5042.85元

(5)兩人養老金差額

=B男養老金-A男養老金

=5042.85-3363.40

=1679.45元

結論:

看到這兒,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在其他情況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退休前每月工資都是7000多元,但如果繳納社保時,按最低或較低基數繳納社保的話,退休後每月養老金就有可能只有3000多元,而如果繳納社保時,按最7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的話,那麼退休後每月養老金就有可能會有5000多元,差距還是蠻大的。所以繳費基數很重要啊。請問你所在的單位是按什麼標準給你繳納社保的呢?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查看更多關於社保及退休的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有人退休前每月工資是七千多,退休後每月工資三千多,這是為什麼?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907292316297813856, "vid": "5f942cb36df9407cbbe926dbbc7efa6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