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已辟谣的“高铁霸座哥”瘫掉的不仅是身体,还有……

社科院已辟谣的“高铁霸座哥”瘫掉的不仅是身体,还有……

这是我们学术桥公众号建号以来最不想发的一篇文章!

我们并不喜欢人肉搜索,也反对网络暴力,更不愿意小题大做,非得用一个具体的事件以偏概全的去描述整体,哪怕这位“高铁占座哥”的视频道歉中如写不痛不痒检讨一般悬浮着大段理论切口,并口口声声“希望全国人民原谅他”略带调侃的语气飘过耳际,我们依然认为他不是迫于压力,不是像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将一车人都耍了”那样带有恶作剧心态去刷更大的存在感,而是真心忏悔,人孰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只是随着网友将他的信息一步步的呈现在网络上的时候,作为一个致力于中国教育和高端学术人才职业发展的媒体和平台来说,我们依然震惊了,社科院今天中午已经出来辟谣,但也承认他2013至2016年的确曾经就读于该研究院的法学硕士,据传此人还是经济学博士,山东人,上周还参加过在山东济南当地一座名山上举办的相亲会(据说没有报名只是看看)……

如果为真,作为一个多年接受法律和经济学这两门最讲究规则和秩序学科训练的高学历人士,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反差会如此之大?带着对社会基本规则的无视,当其将法学和经济学运用到具体实际当中,又会出现多大的偏差和危害?

我们的很难估量。

事发之后,由于此人坐的是济南到北京的高铁,因其学历背景不少朋友在群里说,不知道有多少北京济南的高校要“两股战战”了,直到网上体现的名分归属落定才长舒口气。无辜躺枪的绝对不仅仅是那个社字头的研究院,包括他的籍贯在内的各种信息都可能成为“那个谁谁谁不就是你们那里”的玩笑和讽刺,甚至山东组织那场相亲会的一位媒体同仁都庆幸:幸亏只说是某山相亲会,没有把我们媒体的名字带出来,要不真是跟着丢脸啊。

这有没有一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

但隐藏在背后的问题也许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再谴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但依然可以反思:现象之间的串联,也许能够勾连出事实深处的某种图景。

在昨天高铁的某趟列车上,笔者目睹了两位老人带着俩孙子,两个小男孩在火车上嚷了一路,有乘客善意提醒老人公众场合能不能管教孩子声音小点声,其中一位老人却愤怒的反驳道:孩子谁能管得了!谁家没有孩子,怎么就不能包容,没事,大孙子玩你的,嚷你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眼前出现了幻象,感觉列车开着开着,这个高声叫嚷的孩子就慢慢变成了一个瘫在高铁座椅上,任凭别人如何说百般狡辩就是不起身的中年人……

不久前的“河南考生答题卡掉包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又牵扯出了多名高中生自招中论文涉嫌造假的问题,既是调包事件主角之一,又是涉嫌论文造假的学生苏某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公然说道,“天下论文一大抄,抄的情况下谁也不会全抄,要变成自己的就要改动,查重率超过30%才能算抄袭”的话,有此身体力行的父母,让孩子没进学术门先学会了“门道”,实在是“可喜可贺”,可悲可叹,也可以想象假如这个孩子未来真的在学术圈里混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再看看近几年来学术圈里频发并热议的论文造假、成果造假、性侵……

这些问题看起来貌似联系不大,属于某个范畴或者个人的道德问题,但其实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规则!漠视规则的社会土壤有多庞大,根系有多深远,如果又没有相应合适的惩罚机制,蔑视和无视规则的心态就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社会潜流和民众意识中疯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当头一棒,让人猝不及防!

我们真的要重视如何从家庭家庭、社会教育以及学术体制机制改革中慢慢的根除这些问题,否则,在这种潜规则的浸淫下,不少人真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学术桥执行总编辑王世新

❒ 事件回顾

这两天,一段高铁上“座霸”占着他人座位拒不让出的视频火了。在从山东济南开往北京南的G334列车上,一位男乘客占了一名女乘客的座位。面对后者“回自己座位坐”的要求,男乘客反问“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并给了对方三个“选择”:“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坐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