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逛網頁的時候突然瞥見一個有意思的標題: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翻譯過來就是,“你要是教孩子去分享,那你就錯了。”哈?這是什麼操作,培養自私鬼嗎?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分享視作一種美德,父母更是用各種方式教導孩子要懂得分享。可有些娃就是不吃這一套,不論他們的爸媽怎麼勸說,甚至是怒吼,他們都無動於衷;鬧到最後常常以哭鬧為收場,爸媽也是心累。

不過仔細想想,很多時候,家長髮飆的背後究竟是痛心孩子不懂事不會分享,還是因為自己的面子掛不住?也許都有吧。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聽過“可怕的兩歲”嗎?

兩歲起,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寶寶開始進入一種必經的“唯我獨尊”霸王狀態:

總喜歡和麻麻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佔有慾特強,“我不要”“這是我的,不給”說的賊溜;一不順心就哭哭哭,煩的人腦殼疼!(還有,此處省略一萬字)。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你苦(da)口(hou)婆(da)心(jiao)地勸他分享,他會乖乖聽話嗎?

不可能的。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這些都是孩子反抗期的正常表現,我們不要急著去糾正。一旦你忍不住去介入,強迫孩子分享反倒會帶來不好的效果,他會覺得:

“原來哭一哭就能得到想要的,那我下次可勁兒哭好了,哼。”

“為什麼媽媽不幫我,要把我的玩具給別人?媽媽是不是喜歡他多一點?”

“我再也不想和別人一起玩了!”

……

估計這不是爸媽們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吧,分享不應該是件快樂的事嗎?

別急,咱再往下看。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分享之前,先教孩子同理心

我們先來比對一下兩組行為:

A. 自己玩的好開心→別人被吸引→搶來搶去,卒→嗚嗚嗚嗚嗚嗚╥﹏╥…(悲傷逆流成河~)

B. 自己玩的好開心→注意到別人渴望的小情緒→積極地回應→哦耶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你好我好大家好(撒花~)

很明顯,誰都能看出B組是分享的正確打開方式,無奈平時生活中,往往一不留神就跳進了A組的坑對嗎?

其實,這都是因為

忽略了同理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孩子只有

先學會感知情緒

:咦咋的,看他這眼神,貌似也想玩我的變形金剛?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才能開始慢慢地

理解他人的情緒

:也對,我的玩具那麼酷,誰不想玩哇哈哈哈哈!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進而設身處地地

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我要是不給他玩,他肯定很難過。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最後分享就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那就一起玩吧!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總結一下順序:天性自私→擁有同理心(認識情緒,感知情緒等)→學會快樂地分享。

所以,如果只是一味的用強硬的態度讓寶寶“謙讓”,除了給娃造成大面積心理陰影,影響家裡歡樂祥和的氣氛外沒好處。我們要做的,是將同理心教育提上日程,這才是讓孩子懂得分享的關鍵

像之前提到過的最幸福國家丹麥,在這一塊可謂是砸重本,不僅從幼兒園就開始單獨設置“同理心課程”,還根據年齡分級,針對性地進行大量訓練。

同樣,鋼鐵俠馬斯克開辦的學校Ad Astra,也將培養學生同理心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要知道他可是大刀闊斧地捨棄了許多包括傳統學科),老師會通過提問,遊戲,模擬情景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一句話,讓孩子擁有同理心是通向分享的橋樑。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不妨試著這麼做

分享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快樂,這點毋庸置疑,否則也不會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經典諺語了。在教寶寶學習分享的道路上,難免會遇上磕磕絆絆,或許這些辦法能幫到你一二:

● 首先,記得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適當設定與他人的界限。當爭執發生的時候,請先照顧自己娃的感受,千萬不要讓他沒有安全感。這一點霍思燕就做的很好,面對嗯哼抗拒分享玩具發脾氣的行為,她理解並耐心地引導,最後嗯哼自己就做到了。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 同理心教育要跟上,即感同身受。

媽媽們可以先教小寶寶識別各種情緒,這是高興,這是難過…繪本、圖片、動畫片都是好幫手,請放下羞澀,放下高冷,放下矜持,麻溜地開始你的表演吧。

● 讓寶寶自己來決定玩多久,徹底玩膩之後呢,請他將玩具再傳給下一個小朋友或兄弟姐妹。這樣既能讓孩子感受到滿足,又能讓他親眼看見,因為他的舉動,其他人也玩的很開心,潛移默化中教會寶寶分享的樂趣。

● 家長樹立一個好榜樣。都知道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引導方式,但真正做到的emmmm….自己都沒做好,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

● 常常鼓勵。比如孩子給了你一顆葡萄,你要開心地表示感謝(這在娃的世界可是很大的恩惠呢)等。

霍思燕的這個方法,教你養出不“自私”的孩子

從出生到成為一個愛分享的慷概之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長們一步步耐心的引導。心理學上說,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

當孩子出現死活不樂意分享的情況時,作為家長或許應該想想是不是沒有給足孩子安全感,是不是平時的同理心教育沒做夠,又或者孩子真的有什麼特殊的理由等等。

逐一處理好上邊的問題,假以時日,相信你一定會收穫一個懂得分享的好孩子。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