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图文|陈龙彪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相传因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安营扎寨而得名。王莽岭是陵川与河南辉县的界山。

东部由高低错落的56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665米。大者峰顶可跑马,小者状如笔尖耸立。山南部千仞峭壁,如巨斧削成。北部巍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

驻足山顶中原大地举目可睫。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大峡谷、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中年时分抵达王莽岭祥云休闲度假山庄,午后休息至三点游王莽岭。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龟鸵峰。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岩溶峰丛地貌。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这里有石库天书、仙翁撑伞、三猩峰,不知哪是那只能自己慢慢猜。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抚云崖。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刘秀跳。

传说王莽追杀刘秀到此,刘秀孤身只影、穷途末路,情急之下,纵身跳过此峡,而王莽人多势众,却无人敢跳。刘秀一跳摆脱困境、绝处逢生,成就了东汉王朝的汉光武帝。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极目山下舒。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山峰林立。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小太行山。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远处山景清晰可见。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山上的野花—绿刺头。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经锡崖沟挂壁公路,前往锡崖沟的途中。

由于路况差,途中无法拍摄,无意中摄的此景。

锡崖沟位于王莽岭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在山谷中,从北到南分布着17个自然村。大山的阻隔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风光秀丽。村中有一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200多米,深邃悠长,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湮没于河南境内。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红岩大峡谷。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桥的右边属于河南。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在此农家乐我们将入住二晚。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第二天,经昆山挂壁公路前往河南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村。

这条挂壁公路建于2009年,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的昆山挂壁公路。这是目前最年轻的旅游观光公路。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途中司机让我们下车观景。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抵达山西河南交界区,必须下车乘坐河南的车辆,方得继续前行。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在河南地界等待车辆。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河南省的盘山公路。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将近半个小时不见对方来车,加至刚到时产生的发票纠纷,我们决定不去郭亮村。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途中有驴友建议,我们下车步行回农家乐。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边欣赏边拍照。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没去成郭亮村,却充分享受了挂壁公路的奇迹。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八月十日清晨前往晋城市的途中。

一路上不见来往车辆。我们的新景点是皇城相府。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8:35分晋城西服务区。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9:00皇城相府前看迎驾演出。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康熙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整个建筑群由内城(原名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构成。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相府平面图。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衘书楼。

系陈廷敬三子所建。现楼内仅存康熙御笔扁"午亭山村"及联。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外城即中道庄。系陈廷敬所建为其府第,完工于1703年。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牌坊。

大牌楼(位于西侧,建于1704年。系陈廷敬一生政治生涯的总 结);小牌楼(东侧,建于1657年。系陈氏家族的标志)。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小牌楼,旁边的石门通往止囩。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内城西城墙。及外城的陈廷敬纪念馆。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进入内城(斗筑居)的城门。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大学士第(总宪府、冢宰第)。

有联: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进入大门通过照壁右拐即为相府宅院。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相府大门。

有二门,进入大门有二门(仪门)。仪门只能皇帝进出。相府分前中后三院。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城墙上所拍的相府宅院。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点翰堂。

位于相府前院,陈廷敬会客处。点堂为正厅,匾额是康熙皇帝亲赐。

左侧还有一匾:博文约礼。均为康熙御笔。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相府后院。

原为陈住宅。康熙来后作为皇帝行宫。一楼正厅为康熙起居,二楼为妃子居住。两侧厢房为随从卫士居住。

中院是陈的起居处。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小姐院。

一楼为闺房,二楼为绣楼(待嫁楼)。十三上楼十四嫁,来年生个胖娃娃。上楼后一切生活均在二楼。

左右平房为小姐院内的厨房和书房。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小姐院书房。

墙上悬挂的是陈廷敬孙女陈静渊所写。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小姐花园,又称西花园。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望河亭。

位于外城西城墙的中间位置。原城墙外有一道河,故称之为望河亭。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内城墙的西南角楼。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内城墙。

最高处(东南角)为文昌阁。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文昌阁。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曾问过导游此塔的大名但忘了。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文昌阁里塑像。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这是内城墙东北角春秋阁里的坐像。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中间最高建筑为内城标志性建筑河山楼。

河山楼高30多米,共七层,是明崇祯年间为了抵御流寇侵扰而建的。河山楼与内城107间藏兵洞,有秘道相互勾连,还有水井、石磨、粮食等生活设施应付长期围困。登上河山楼,整个相府的全景可尽收眼底。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内城西城墙。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城墙下层的藏兵洞,共有三层。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第二层藏兵洞。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内城东北角的中华字典博物馆(原为树德院),共有十个展室。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康熙字典。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博物馆壁画。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陈氏宗祠位于河山楼的正南。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陈廷敬出生之地(世德院),位于陈氏宗祠南。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麒麟院。

位于树徳院的西侧,容山公府的北面。是陈廷敬祖父陈经济的居所,建于明朝。金匾"嘉祉卿云"四字出于司马相如:"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崇德宫。

位于麒麟院内。如今成了一茶室。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西山院。

是一个道教院落,位于樊河西岸的山上。是皇城相府的附加景点。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止园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位于止园内的南书院。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止园通往相府的城门。

巍巍太行—行走太行山(陵川、晋城篇)

入住晋城富景国际饭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