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产业扶贫“果”然有新意

孟秋时节,走进西峰区后官寨镇马集村村民周光忠的果园里,空气中弥漫着果香味,昆虫嗡嗡嗡的叫声,农业机械的轰鸣声,周光忠和妻子的谈话声、笑声,时远时近,多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好一派田园风光。

我奋斗 我幸福|产业扶贫“果”然有新意

而这一番美好景象,放在以前,周光忠想都不敢想。51岁的周光忠满脸的憨厚纯朴,是个一门心思,想过上好日子的老农民。多年来,在家搞养殖,栽植果树,种植露天蔬菜,到头来也没赚到钱,还成了村上的贫困户。

一切的改变,是从2014年开始,驻村干部、村两委会班子通过摸底排查后,周光忠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官寨镇政府副镇长胡维栋对他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脱贫,让周光忠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详细了解到周光忠因缺资金、缺技术,种养殖业发展受限后。帮扶干部积极奔走,为他争取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并多次鼓励他参加镇上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掌握科学种养殖的技术、经验,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扩大规模发展产业。并根据危窑危房改造项目,为其争取资金12500元,翻修昔日破烂不堪的房屋,使周光忠住进了崭新、明亮的砖瓦房。

我奋斗 我幸福|产业扶贫“果”然有新意

令周光忠欣喜的是,自从扶贫干部和他结成“亲戚”以后,为他的果园带来了新技术、新思路,让周光忠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甜。在扶贫干部的鼓舞下,周光忠继续购进绒山羊精心喂养,已经由原来的6只繁殖到了20余只,并种植豆角、黄瓜等时令蔬菜,一门心思发展种养殖业。

如今,每天凌晨四点钟,周光忠就开始忙活了,将采摘的新鲜蔬菜装框,驾驶着电动三轮车,赶往西郊菜市场发完菜,回家喂羊,吃早饭后,就匆匆走进果园里干活了。“帮扶干部帮我贷了5万元无息款,我把果园规模扩大到了8亩,丢掉了以前了‘土办法’,对果园进行提质改造,运用新模式,去年挣了5万元,收入翻了一番。”周光忠边调试手扶铲草机边高兴地说,今年,帮扶干部再次帮助他把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销售蔬菜越来越方便了。(耿洋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