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帶你游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石塘鎮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石塘鎮位於江西省鉛山縣,一條鉛山河穿鎮而過匯入信江。青山秀水間,小鎮走過了1000多年的時光。早在五代時期,這片區域就有人居住,由於周邊有十口池塘,故而得名“十塘”,後改稱“石塘”。元代起,當地的手工造紙業逐漸興起,成為中國南方地區紙張生產和銷售的集散中心,被譽為“江南紙都”。又因古鎮處於武夷山北麓,所以也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如今,石塘古鎮依舊保留著明清時期三縱十橫的街道佈局,200多棟古民居錯落有致地分佈其中。修建於明嘉靖年間的水渠清澈見底,宛如蜿蜒的玉帶穿街過戶。人們在渠中洗衣、洗菜,提水勞作。孩童的嬉鬧,鄰里間的閒聊,伴隨著木杵捶衣的清脆聲蕩入遠山,成為千年古鎮的生命律動……

《記住鄉愁》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暖心小貼士

1. 氣候與遊季

石塘鎮屬中亞熱帶溫溼型氣候,距海洋較近,受亞洲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風交叉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7℃-17.9℃。

2.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3. 交通信息

從上饒市三江客運站乘坐至永平方向的班車,再從永平鎮乘坐班車前往石塘古鎮。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古鎮景點

▲▲▲

1. 東祝宗祠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祝家是石塘歷史上的名門望族,在東祝宗祠中,依然珍藏著祝氏族譜,宗祠內有太原堂、風雨亭、戲臺等建築,至今仍有盛裝巡遊,宗族祭祀,串堂表演,傳統家宴等一系列民俗活動在其中舉行。

古樸的祝氏宗祠,在向來往的遊人訴說著這個家族曾經的過往。也正是在這段往事中,藏著石塘延續千年而不衰的奧秘所在。

南宋年間,祝可久正任貴州刺史。他探望重病的哥哥時,預感到大限將至的哥哥跟他說,要是自己不在了,一定要照顧好嫂子跟兩個侄兒。祝可久鄭重地答應了。半年後,當他的哥哥不幸去世,嫂子也隨之而去的時候,他毅然作出了一個許多人都不理解的決定:放棄自己前程似錦的仕途,帶著兩個侄兒回到家鄉。

面對眾說紛紜,他只有一句話: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諾。

此後,為了培養侄子,他又拿出全部積蓄,在石塘建起了一座佔地八畝的隆教學院。學院內設六個書齋,凡是貧苦家庭的孩子都能免費入學,他做的這一切,不僅讓兩個孩子受益,也讓整個石塘成為當時皖浙贛一帶的文化中心。

當年,一代理學大家朱熹年少時就曾就讀於隆教學院,學業有成之後,又多次回到這裡開壇講學。南宋著名詞人

辛棄疾也因仰慕祝可久信守承諾的高尚品格,專門赴石塘為祝氏家族的族譜撰寫了譜序,稱頌祝可久“使愚不肖而為賢智矣,可久之有功於斯”。在此後的數百年間,無數文人墨客循著先賢的足跡,紛紛來到石塘,為這座千年古鎮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祝可久的一諾千金,將“以信立世”的為人之道種進了一代代古鎮人的心中。在如今的石塘鎮,依舊流傳著“人分三等”的標準:

一等人說話就算數

二等人立下字據才算數

三等人說話、寫字都不算數

在石塘,人人以做“一等人”為追求。當你行走在古鎮的巷弄街道間,定能體會到這種“誠信為本”的深厚歷史積澱,也會對“誠信”二字有更深刻的認知。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2. “裕康號”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作為歷史上的文化商貿重鎮,石塘曾經會聚了天南地北的文人和客商,很多人在這裡安家落戶,開設商號。有著百年曆史的“裕康號”就是這些建築中頗具風格的一棟,在《記住鄉愁》第四季《石塘鎮——江南紙都 重信守諾》中,就曾為我們講述過這座古老商號裡發生的一件往事。

20世紀40年代,“裕康號”接到了一個杭州書商的訂單,要購買兩船連四紙。當貨船開走的第二天,“裕康號”的老闆程秀文卻發現,由於夥計的疏忽,成捆的連四紙還在倉庫,發給客商的是價格低廉的土紙。

程秀文接連發出十幾封電報,卻始終沒有回信。如果客戶發現收到的貨物不對,不僅“裕康號”的信譽毀於一旦,也會讓整個石塘紙業的名聲蒙羞。心急如焚的程秀文馬上裝了兩船連四紙,讓手下的夥計隨船一起趕到杭州,當面說明事情的原委,並且把發錯的兩船土紙作為禮物送給書商。

事情過後,程秀文親手寫下了家訓,“以誠為利、以信為贏、以善為德、以真為答”。現如今,當你走進古鎮,依然能感受到這句家訓對眾多商鋪的深遠影響。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古鎮文化習俗

▲▲▲

1. 紙業文化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在石塘的造紙作坊裡,你依舊可以看到最傳統的連四紙生產工藝……

依山傍水的石塘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從元代開始,人們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來製作紙張,發展到明清時期,石塘逐漸成為江南地區最重要的造紙中心。尤其是這裡出產的連四紙,以柔軟堅韌,不易變色而名揚天下,

當時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很多古籍,都是選用連四紙印刷。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繁盛時期,小小的古鎮密佈著500多家造紙作坊,幾千名手工藝人。碼頭上每天有上百艘滿載紙張的貨船進進出出,江南地區也就有了 “藥不過樟樹不靈,紙不過石塘不齊”的說法。

一張連四紙是否合格,有著嚴格的標準,多一毫則厚,少一毫則無法成型,精細而嚴謹的製作工藝成就了連四紙“壽紙千年”的美名。數百年來,這些手藝人如同他們的先輩一般,踏實做事,本份做人,盡心盡力地守護著自家的金字招牌。

2. 石塘橋燈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石塘橋燈是一項包含了燈、戲、舞等傳統民間藝術的表演活動,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石塘百姓為求來年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每到正月初六,就舉行燈會。

石塘橋燈工藝獨特、製作精巧、式樣繁多,經過千百年的錘鍊,各類燈具已成為融手工、書、畫等多種藝術於一體的傳統燈藝品。

石塘橋燈盛會是由當地民間組織自發倡議舉辦的,有自己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方案。橋燈會共分為五組燈,分別是橋燈、龍燈、生肖燈、花燈、財神爺燈。參與表演人員約六百人,其中橋燈規模為193板,每板長1.6米,加上龍頭和龍尾共約長320米。如今,石塘橋燈表演主要分佈在石塘街道、港背村、彭村,以石塘街道為主要集中點。

3. 中秋燒塔祈福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據說,很久以前,山裡出了魑魅,時常到山下胡作非為,禍害百姓。後來,石塘百姓得到一個攘除魑魅的辦法,那就是中秋月圓之夜,用瓦片搭起一個寶塔,每家每戶拿來柴火,放進寶塔裡燒。乾柴烈火把寶塔燒得通紅,魑魅見了嚇得逃之夭夭,從此,絕了禍患。

究竟有沒有魑魅已經無從考證,但農曆八月十五晚上燒寶塔祈福的民俗活動還是被石塘人保存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歷經數百年而塔火不絕。

燒寶塔寓意是用塔來避邪鎮妖,祈禱六畜興旺,安居樂業,保一方平安。“寶塔”底部用磚頭砌成“品”字形,頂部用碎瓦砌成,塔內部放入木材燒火,把整個“寶塔”燒紅。

古鎮美食

▲▲▲

1.燙粉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記住鄉愁》第四季《石塘鎮——江南紙都 重信守諾》中,曾為大家介紹了石塘燙粉。燙粉是米粉經煨燙後加入湯料而成的米粉,具有熟而脆,香而不膩的特點,集鮮、香、辣於一身,深受民眾喜愛。

燙粉的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幹、採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當地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所以來石塘不妨嘗一下美味可口的燙粉,一定會讓遊客回味無窮。

2. 米酒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每到初夏時節,石塘古鎮裡的人家就開始釀製米酒。壓水、洗米,燒柴、上屜,對於釀酒人來說,米酒是否美味全靠這段時間的辛勞。一斤糯米經過洗、蒸、晾、堆等十幾道工序,能釀造出兩斤上好的米酒。幾百年來,醇厚甘甜的米酒,陪伴了一代代石塘人,成為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石塘居民坐在自家門前品嚐剛剛釀好的美酒,暢談往事。(圖片出自《記住鄉愁》第四季《石塘鎮——江南紙都 重信守諾》)

鄉愁帶你遊古鎮|石塘鎮——千年不衰的江南紙都

《記住鄉愁》與您溫情相約

傾聽古鎮的傳奇故事;

見證鄉情民願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