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視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樣性,考驗的是城市規劃者的認識和意願

城市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城市擴張,生物多樣性喪失,迫使人們把目光轉向城市生物多樣性,希望城市能承擔一定的留住生物多樣性的責任。

目前,各大相關國際網站發表的研究文章都給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城市留住並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潛力很大,關鍵是人們是否意識到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潛力,城市規劃決策者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意願。

绿视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样性,考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认识和意愿

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生態 王英攝

城市生物多樣性也可以很豐富

前幾日,北京連降大雨,亞洲最大的社區天通苑積水成塘,小水塘裡竟然出現許多青蛙。每天晚上,蛙鳴不斷,與各種蟲唱交相呼應,讓人恍若置身荒野。

不久前,在澳大利亞凱恩斯的加農公園賽馬場,一名騎馬奔跑的騎師突然在跑道前方看到一條大蟒蛇。蟒蛇長達15英尺。在迅猛發展的市郊,竟然有這麼大的動物,不禁讓人驚訝。

詹姆斯庫克大學著名教授威廉·勞朗斯在他發表的文章中寫道,幾年前,他在夜幕下的華盛頓特區駕車行駛,旁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突然,他看到一隻大角貓頭鷹——北美最大的猛禽之一。這隻猛禽毫無顧忌地站在馬路中央,盯著車的前燈,然後不情願地飛走了。勞朗斯教授認為,即使是一些極其稀有的物種,也可以在城市生存。在荒蕪的廢棄土地上,不時會出現瀕危植物的身影。灌溉管道里生活著瀕臨滅絕的蝸牛。受威脅物種南方鶴鴕常常會進入人們的後院,尋找植物的果實。同樣,瀕危的卡納比的美冠鸚鵡,也會跑到澳大利亞珀斯郊區的松樹種植園找種子充飢。

绿视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样性,考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认识和意愿

蒼鷺 王英攝

弗雷斯諾州立大學生態學家馬杜桑·卡蒂說,城市佔據了世界上大約20%的鳥類多樣性。雖然這個數字可能有些偏高,但足以說明城市生物多樣性的潛力。

勞朗斯教授說,當然,有些物種永遠不可能在城市裡繁衍生息。許多生活在森林中的鳥兒完全不能適應改變了的棲息地,還有一些喬木樹種以及某些靈長類動物也很難在改變了的環境中生存。在熱帶雨林中,有的鳥兒是某種螞蟻的伴生物種,由於這種螞蟻不會到城市裡生活,因此它們也追隨螞蟻遠離城市。而且,人們也不想要像灰熊這樣的大型捕食者到城市裡生活。

儘管這樣,只要我們能讓環境變得更友好,仍有大量各種各樣的生物願意選擇到城市和城郊求生。例如,遊隼在不受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會在摩天大樓上築巢,並幫助減少野生鴿子的數量。因為如果不加以限制,這些鴿子在城市中的數量將會過剩。

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有技巧

要想讓城市裡的生物多樣性豐富起來,需要掌握許多知識和技能。

特拉華大學昆蟲學家道格拉斯·塔拉米在一份研究報道中稱,一棵櫟樹能養活的毛毛蟲數量,遠比一棵銀杏樹能養活的要多得多。一對山雀要養育巢裡的6只小鳥,需要6000-9000只毛毛蟲。他說,如果你想要鳥兒種類豐富,就得為它們提供更多的毛毛蟲。為了得到毛毛蟲,你就需要種植合適的樹。“並非所有植物的作用都一樣。鄉土植物比非鄉土植物好處更多,但即使鄉土植物,它們的功能也存在差異。”

因此,為城市規劃自然空間時,不僅要看城市裡種了多少樹,植了多少花,還要考慮不同植物能提供怎樣的功能,應該如何配置。

绿视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样性,考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认识和意愿

野鴿子 王英攝

《景觀與城市規劃》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所探索的,正是認識城市野生動物和棲息地的方法。麻州大學鳥類學家蘇珊娜·勒曼說,這項研究以鳥類作為其他野生動物的生物指示物,因為它們比夜間活動的哺乳動物更容易被計數,也更為公眾所認識和喜愛。

這項研究將兩種追蹤自然世界的方法i-tree和e-bird相結合。i-tree由美國森林服務公司設計,是世界各地的組織用來記錄城市樹木覆蓋數據的軟件。e-bird由康奈爾鳥科實驗室設計,是一個檢查清單系統,使人們能夠記錄他們所觀察到的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鳥類。這兩者的結合使研究人員不僅可以評估某一地區的主要樹種有哪些,而且可以評估哪些樹種更適宜鳥類棲息。

為了證明這種方法的有效性,該項目負責人、麻州大學鳥類學家蘇珊娜·勒曼和合作者們對美國東北部的10個城市進行了調查,這些城市規模不同,從有2萬人口的新澤西州莫雷斯頓市到有830萬人口的紐約市,其目標是為城市規劃者提供一個快速的工具,以評估擬議中的開發將如何影響當地野生動物,或者哪些社區可以從生境改善中受益,怎樣配置植物才能帶來最大好處。

绿视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样性,考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认识和意愿

松鼠 王英攝

競賽能激發市民保護熱情

勞朗斯教授說,動物們堅韌不拔的生存本能,教會我們如何使我們日益壯大的城市對野生動物更加友好,對人類來說也更健康和更適合居住。讓我們的城市更適宜居住非常重要。到本世紀末,地球上預計將有大約110億人口,其中90億人將生活在城市裡。樹木和其他植被能減少空氣汙染,限制洪水氾濫,改善水質和城市氣候,儲存碳。本地野生動物可以幫助限制害蟲和病媒,如蚊子和瘧疾。讓城市兒童接觸大自然可以讓他們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迫切需要更加可持續的發展。

發表在“耶魯環境360”上的一篇文章稱,地球上以城市為特徵的部分在2000年至2030年期間會增長3倍。奧杜邦協會列出的“衰退中的普通鳥類”名單上的20種鳥類,自1970年以來至少減少了一半。這類嚴酷的數字在世界各地反覆出現,令人不安。

绿视野|城市如何留住生物多样性,考验的是城市规划者的认识和意愿

小黃葦鳽 王英攝

蘇珊娜·勒曼和合作者所開展的研究,還涉及另一個敏感問題:市民自豪感和競爭。他們的研究考察了10個樣本城市的相對野生動物友好性,並將差異歸結為一系列數字。雖然他們的這項研究謹慎地避開進行城市的總排名,但當地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些數字後面的城市,並會進行比較。例如,費城位居生物多樣性第一位,其次是華盛頓特區,波士頓雖然落在後面,但卻打敗了紐約。這種競賽,會在無形中激發城市的保護意識。

由英國皇家園藝學會主辦的“盛放英倫”競賽,在評比指標中越來越注重授粉昆蟲數量和其他環境指標,這一競賽每年都能在英國的城鎮裡激發巨大的種植熱情。

留住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原則

讓城市更適宜自然物種生存的方法很多,而且不復雜。勞朗斯教授提出5項原則。

大多數野生動物物種具備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的能力。因此,只要在城市裡儘可能保留或創建綠化帶,在河流和小溪兩旁構建連續性的、完整的野生動物植被帶,形成野生動物走廊,就可以為野生動物留下很好的生存空間。

在城市地區建立無機動車區域——只允許步行和騎自行車通行,不允許咆哮的車輛通行——是保留城市自然的一個很好的辦法。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在有野生動物生存的自然區域周邊減緩車速,尤其是在野生動物活躍的夜晚,這樣可以避免車輛意外碾壓到野生動物。

不讓寵物進入野生動物友好區,防止寵物野化。狗和貓不僅會殺死和騷擾野生動物,也可能會通過氣味和氣味標記,來開創屬於它們自己的地帶。

避免低密度住宅蔓延到森林和其他野生動物棲息地。這類房屋看似佔地面積不大,卻會通過道路、寵物狗和貓以及它們強烈的領地意識,對自然及其野生動物造成很大的影響。

只要城市不變成連續不斷的建築區,只要在城市中留下一些相互連通的自然區域,城市裡就會留下許多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也可以很豐富。關鍵的目標是在城市周邊更廣大的城郊地區保持一些野生或半野生的棲息地——這些棲息地是野生生物的主要來源。即使是孤立的棲息地,也可以作為“墊腳石”——臨時休息和野生動物尋找食物的地方,使它們可以穿越危險的人類主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