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寶貴的五位國寶級科學家,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數十年前,國家初建,百廢待興。可偏偏世界上的有些國家如狼似虎,不安好心。特別是某些國家,仗著自己擁有核武器,一次又一次的威脅。 那時的中國,既要安域內,又要御四方,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在如此的緊急時刻,大批的愛國科學家們站了出來,他們臨危受命,撐起了"兩彈一星"計劃,撐起中華民族的身軀,為祖國的國防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今天,當年參與兩彈一星的23位科學家,大都已經已經離世,如今只有五位還健在。

于敏院士是中國氫彈事業的奠基人,在他的領導下,中國成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造出了氫彈,而且咱們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再到第一顆氫彈爆炸,只花了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一個花了七年零四個月,一個花了四年。 他曾為我國氫彈的核武器研究,隱姓埋名七年之久,不求名,不為利,只為的是祖國的強大。

程開甲院士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創者之一,在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我國氫彈和原子彈第一次爆炸實驗,都是由他參與和主持完成的。他所建立的中國核爆炸理論,成為中國核試驗總體設計、安全論證、測試診斷和效應研究的重要依據,為中國的核武器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和眾多"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一樣,程開甲將汗水和智慧灑在了中國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在那裡,他隱姓埋名,在學術界銷聲匿跡20多年。


周光召院士同樣是中國核武器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他參加並領導了兩彈一星計劃中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曾是蘇聯相關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作為一名愛國科學家,在周光召院士心裡,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當中蘇關係破裂之後,他毅然放棄了蘇聯優厚待遇的工作,回到了祖國。

王希季院士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計劃的功勳。 王希季院士是中國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帶頭人,正是在他的領導主持下,中國才得以成為全世界僅有的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三個國家之一。 他曾創造性地把中國探空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中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主持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孫家棟院士,是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同時,咱們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是他送上太空去的。除此之外,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負責人也是他,總的算下來,中國所發射過的100多個航天器中,有34顆是孫家棟院士給送上天的。 孫家棟院士最初其實不是搞航天器的,他是做航空研究的。別看這隻差了一個字,那也是隔行如隔山。可孫家棟院士一句怨言都沒有,50年如一日,為祖國向太空送去了一顆又一顆的航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