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舊丨吉林城,10個門!門門名稱有來頭!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回放:

早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駐寧古塔副都統安珠瑚就奉命率軍修建吉林城。從木城到土城,再到磚城,吉林城門屢經變化,既有數量的多少,也有位置的移動和建築形式的變更。

對於吉林城門名稱的來源,學者們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推測,要從深刻的含義上來理解起名者的本意。

迎恩門

迎恩門因迎恩街而得名,後改稱臨江門。它位於吉林城西牆南端,今臨江廣場東北距江邊約15米處。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臨江門(迎恩門)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東巡,於4月27日,行至盛京與吉林烏拉交界的阿爾灘諾門,寧古塔將軍巴海等就前往迎駕。

5月2日,抵近吉林城時,其他留守的文武官員雲集歡喜嶺迎接聖駕。之後,大隊人馬沿今西安路從西門入城。後來,乾隆帝到吉林,也是走的這條路。

人們認為“皇恩可迎”,就把從歡喜嶺到吉林城西門這條道稱為“迎恩街”。同治年間,新城建成之後,按慣例給此門命名為“迎恩門”,意思是祝願吉林百姓永承皇恩。

福綏門

福綏門是同治年間新開設的城門之一,沒有城門樓,位於吉林城西牆中段,今解放大路與福綏街交會處。

該名取自《詩經·周南·樛木》中“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的詩句。《詩經毛傳》對此解釋說,“履,祿;綏,安也”。

後來“福綏”發展成一個敬詞,過去與親友的長輩見面,一般都施禮說“恭請福綏”這樣的客套話。給城門取這個名字,顯然是希望吉林城成為一方寶地,太平長久。它與迎恩門遙相呼應,共同祝福吉林城。

德勝門

德勝門是同治年間為駐軍開設的一座城門,位於吉林城西牆偏北,今德勝路與越山路交會處。這個名字含有“以德取勝”、“道德勝利”的意思,目的是祝願大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德勝門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上世紀三十年代發行的反映德勝門內熱鬧景象的明信片

清代,在北山腳下,有校場、演武廳等,吉林十旗的兵丁,每年都要舉行兩次盛大規模的騎射比賽,吉林將軍還要帶領麾下官兵開展圍獵,進行軍事演練,這座城門主要就是為了便於軍隊的這些活動而開設的。

當然,軍隊出征更要走此門,以圖吉利。

致和門

致和門也是同治年間新開設的一座城門,沒有城門樓,位於吉林城北牆西端,即今桃源路與越山路交匯處。致和一詞源於“致中和”,出自儒家經典著作《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用平和理智的心態,使不同事物向和諧狀態發展,達到中和。

“致和”一詞後來得到發展和演化,唐嚴維在《奉和皇甫大夫祈雨應時雨》一文就說“致和知必感,歲旱未書災”,在此“致和”的意思是致力於構建,並達到一種和諧。

唐朝宰相裴汶在《茶述》一書也用到了這個詞,“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緻和”。這裡“致和”是能使人平和的意思。

後世對“致和”一詞雖有許多闡發,但核心卻沒有改變。當時吉林城西北角一直是回族的聚居區,雍正年間,就建有清真寺。

各民族友好相處是地方的頭等大事,為城門起名者盼望地方政府採取適當的政策,處理好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使吉林城達到一種和諧狀態,真可謂用心良苦。

北極門

北極門也叫大北門或老北門,位於吉林城北牆偏西,即今桃源路與北極街交會處。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北極門南段城牆最後的影像·攝於1939年(邵蔚風供片)

將大北門改稱北極門有兩個含意:第一,表明它是吉林城最北端;第二,表示其位置有了變化。

第一層意思很好理解,第二層意思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原來,北極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星,而是幾顆星星不斷變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地球自轉軸有大約25800年的週期擺動的結果。

中國最早提及北極星的人根據記載是燧人弇茲氏,當時的北極星是織女星,到南宋中期,約公元1200年前後,勾陳一取而代之成為北極星,大約到公元2500年左右,勾陳一將把北極星的位置讓給勾陳四(同屬小熊星座,是現在勺柄與勺子交界的那一顆),而織女星約在14000年後將重新成為北極星。

瞭解了這個天文知識,自然也就明白給城門取這個名字的第二個含意了。

巴爾虎門

巴爾虎門後改稱巴虎門,這是吉林最早有正規名稱的城門,早在乾隆七年重修吉林城後就已經有了這座城門。它位於吉林城北牆偏東,即今光華路與昆明街交會處。

這座城門的名稱源於附近的陳巴爾虎駐軍。

《吉林外紀》中說:“陳蒙古俱編入滿洲八旗,各佐領下均有二三戶至六七戶不等。”可見,道光之前吉林就有蒙古旗甲兵。

《吉林通志》中又說,吉林駐軍有“蒙古旗協領一員,內巴爾虎佐領六,世管佐領二,驍騎校八員,領催四十七名,甲兵三百五十六名”。

這些巴爾虎甲兵分駐在許多地方,他們和滿族、漢族人的性情、風俗習慣等截然不同,非常剽悍,人們對其印象很深,看到有巴爾虎人居住的地方就泛稱“巴爾虎”,以致吉林周圍有許多“巴虎屯”。

巴爾虎門也不例外,它是因該門之北的望雲山至巴爾虎嶺(炮臺山)一帶有蒙古巴爾虎甲兵駐守而得名。

朝陽門

朝陽門也叫大東門,是吉林城最早的城門之一。位於吉林城東牆偏北,即今解放大路與南京街交會處。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朝陽門(大東門)·1905年攝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朝陽門(大東門)

朝陽二字取自《詩經·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的詩句,這是一首讚美詩,借君子之遊展現了一幅雍容祥和的盛世景象。利用這首詩給城門取名為“朝陽”,寓意就是希望同治中興能持續發展,地方和平穩定。

另外,“朝陽”也有面向東方的意思。朝陽門城樓高大雄偉,每天清晨最早接受陽光的沐浴,用這兩個字給城門命名,也表明了該門的地理位置。

東萊門

東萊門也叫小東門,地處吉林城東牆南端,即今江城廣場西南約距江邊15米處。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東萊門·1925年影像·皮福生供片

“東萊”一詞最早見於《國語·齊語》:

“通齊國之漁鹽於東萊,使關市幾而不徵。”《國語韋昭注》解釋說,“東萊,齊東夷也”,在這裡東萊是族名。

西周時有萊子國,在今山東龍口一帶。萊子國以東稱東萊,以西稱西萊,東萊作為地名開始出現。秦滅齊後,在齊國東部設置了膠東郡。漢文帝時封膠東國,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廢膠東國而分置東萊郡,其轄地在今山東煙臺、威海一帶。

傳說中的仙境蓬萊山就在離這裡不遠的海上,漢武帝曾修蓬萊城遠眺神仙,後來東萊就成了一個吉祥詞,有遙望仙境的意思。

這麼好的詞彙人們當然願意用了,於是很多地方都以東萊來命名。諸如,天津有“東萊裡”,浙江金華市有“東萊路”,江蘇張家港市有“東萊鎮”,山東龍口市和黑龍江哈爾濱市都有“東萊街道”等等。

小東門緊依松花江,站在城門樓上,伴著朝陽,放眼望去,山水之間,雲霧繚繞,美不勝收,的確有人間仙境的感覺,改其名為東萊,倒也名副其實。

西圍子門 由於位於西圍子上故名。前文已述,此處從略。

新開門

新開門位於吉林城東牆中段偏南處,今北京路與南京街交會處。它是宣統元年(1909年)把吉林城牆扒開一個豁口而開設的一座城門。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新開門

光緒三十一年,吉林城與東北的其他15個地方自開商埠,商埠地在吉林城以東,南起松花江,北至蓮花泡,面積很大。開埠後,吉林省政府為維護國權,加大了對商埠地的投資,使商埠地迅速發展起來。

為了加強吉林城與商埠地的聯繫,在市政公所主持下開設了新開門,吉林城的城門增加到9座。

北新開門

北新開門位於吉林城東牆偏北處,即今勤民衚衕與南京街交會處。它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給陸軍訓練處特闢的一座城門,為了與前面的新開門相互區別,便因其所處方位起名為“北新開門”,吉林城的城門最終發展到10座。

话旧丨吉林城,10个门!门门名称有来头!

北新開門

據《永吉縣誌》記載,民國十七年至十九年,經吉林市政公所暨市政籌備處研究決定,將“東萊、朝陽、巴爾虎、致和(致和舊無門樓)、德勝、福綏(福綏舊無門樓)、迎恩(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五日日中時因捻香將門樓焚燬)各門樓先後拆除,均改為新式鐵筋門,惟北極門尚仍舊式,未及修改”。


偽滿洲國建立後,又陸續拆除了北極門和剩餘的城牆。從此,吉林城的城門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變成一種記憶與鄉愁。

作者丨陳陶然 來源丨《江城日報》

本文未署名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