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想必李清照當年居住此地時,

亦在領略金谷飄香,蟄鳴唧唧,

目斷歸雁,西風凋碧樹的秋趣,

還是在感嘆風雨飄搖、江河日下的宋代。

煙雨迷濛清照園

美文

作者 /杜增才

初秋的一天,伴著濛濛細雨,我們乘坐大巴,行駛在通往清照園的路上,一路上文友們歡歌笑語,大家盡情歌唱、朗讀、演講、吟誦李清照的詩詞……抒發情感。在濃郁熱烈的氣氛中,大家彼此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車窗外,溫柔的雨絲不時敲打著心絃,大家的才思在這濛濛細雨中得到昇華。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位於章丘區明水鎮百脈泉公園西北隅的清照園,為紀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詞宗”李清照而興建。百脈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與趵突泉齊名。曾鞏雲:“岱陰諸泉,皆伏地而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泉公園以清照文化為內涵,以湖泉景觀為載體,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為一體,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清照園,即李清照故居,李清照16歲前一直住在這裡。園區佔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該園由全國著名園林設計專家周培正設計,是一座集中國南北園林風格於一體的園中之園,包括吟風榭、文書齋、漱玉堂、海棠軒、燕寢凝香、碑廊、易安樓等15組建築。清照園是一處“園在水中、水在園中、景在詞中、詞在景中”的特色山水人文園林景觀,由風、花、雪、月四大主題景區組成,有藕花渡、鞦韆蹴、凝眸思、庭院深、故鄉月、“秀眉清照”假山及感月亭、文軒齋、金石苑、黃花館、易安樓等景點20餘處。

“清照園”吸收了蘇州園林之精華,又處處呈現出鮮明的宋代建築風格。自1997年5月落成對外開放以來,被眾多遊人稱為鑲嵌在中國北方的一顆仿宋江南民居建築的璀璨明珠。園中匾額、楹聯、碑碣、雕塑、圖畫等大量精湛高超的書法、藝術作品,均出自國內著名書法家和美術大師之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整個園區容納了建築規模最大、自然景觀最美、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等5個之最,代表著李清照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

走進古色古香的清照園大門,我們踏著鵝卵石鋪築的小路,在領隊的帶領下,盡情欣賞路兩邊的景色,綠樹婆娑,柳青竹翠,草芳茵綠,亭臺樓閣,假山奇石......構成了獨特的景觀。約行幾百米,眼前展現一座突兀的小山頭,登上小山頭,清照園輪廓依稀可見,園內建築高雅,樓軒巍巍。樓臺亭榭,曲徑遊廊,依泉架構,環水而建。遠望湖水浩渺,近觀溪水淙淙。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穿越題寫著“聖地燦文光憑仰其一代詞宗千秋才纛,天工開畫本更醉此八方騷客四海賢朋。”的文化長廊,再往前走,便是以李清照詞“庭院深深深幾許”為主題,設計的一組仿宋園林,建有李清照展館、金石苑、尚竹軒等景點。小院古宅幽深,曲徑迴廊,水脈相通,意蘊深遠,院內遍植梅蘭竹菊等,襯托了李清照的人文氣質,彰顯出深邃的文化韻味。李清照展館為兩層仿宋建築格局,面積460平方米,大殿飛簷斗拱、氣勢恢宏,館內陳列精美,詞風雅韻。通過雕塑、壁畫、古建沙盤等藝術形式,展示了一代詞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卓然一家的詩詞成就。

在慈孝宮前,我們被一塊題寫“凝眸思”的巨石所吸引。這塊巨石是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隋建國教授設計製作的李清照木化石,巨石似船型,高6.9米,重約7噸,13米高,李清照塑像立於巨石上方,她手握詩書,凝眸深思,喻示構思詩文,寓意李清照詩詞造詣登峰造極。雕塑面向西南,回望故居,表現出她思鄉之情。“凝眸思”,是清照園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此時此刻,我們彷彿覺得李清照在斜風細雨中,乘舟盪漾在碧波粼粼的湖中,一邊欣賞“一城山色、十里荷香”的美景,一邊吟誦“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面對此景,她文思泉湧,一首“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脫口而出。

李清照的詞無論從感情、形象的表現手法,還是語言的錘鍊上,都非常自然真實。在藝術風格上,她的詞是公認的婉約詞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封建社會為數不多的女詞人中最優秀的代表。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她不僅和蘇軾、辛棄疾稱為宋代“三大詞人”,而且還可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媲美。她作品頗豐,只因朝代久遠,不少作品散佚。

水源豐盛的地方,往往人脈也旺盛,水源與人脈相通,水賦予了歷代文學家更多的靈感和無限想象力。我想是當年百脈泉的水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百脈泉歷代方誌均有記載,道光《章丘縣誌》稱:“百脈泉位於縣城南25裡,明水鎮東,繡江源也。方圓半畝許,其源直上湧出,百脈沸騰,狀如貫珠,歷落可數,故名。”“百脈寒泉珍洙滾”為章丘八景之一。

百脈泉在龍泉寺內,入龍泉古剎大門,見梵王宮殿前呈品字形三口泉池,四周建有石欄杆,上方泉池北壁正中刻“百脈泉”三字,為民國時期書法家遲海鳴所書。兩邊有“空明通地脈,活潑見天機。”、“一泓清沁塵無染,萬顆珠璣影自圓。”等楹聯,均為歷代名家所題。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俯首泉池,碧水微波,魚翔淺底。一串串珍珠般的氣泡從池底泛起,此起彼伏。細雨淅淅瀝瀝灑向水面,蕩起一層層水珠,似“大珠小珠落玉盤”。百脈泉因“百脈俱出”而得名,元好問、蒲松齡、王士禎、李開先、李慎修等都有吟唱,其中的《百脈泉》詩,為清代雍正年間章丘秀才焦詵曾所作:“方池半畝水盈盈,萍藻交橫徹底清。萬顆珠璣時沸湧,一天星斗自空明。”

位於龍泉古剎前的墨泉,為百脈泉公園裡單孔流量最大的湧泉,奔騰的泉水不停地翻轉。墨泉因泉水黝深,水色如墨而得名,它以磅礴的氣勢,從地下噴湧而出,大如車輪,形似花蕊,聲若隱雷,色如水墨,飛珠濺玉,異常壯觀。泉水出自地下,冬暖夏涼。且常流不竭,一泉成河。

李清照故居是清照園景區的主景點,泉水是此處的主要看點,園內1500平方米的水面由漱玉、龍潭、梅花三泉匯合而成。“梅花泉”由五個泉眼組成,因為狀若梅花,故名。不同時節的湧泉,氣勢自不相同。“梅花泉”,為著名書法家侯德昌所書。“漱玉泉”系梅花泉側畔的一孔小湧泉,四周建有圓形的青石護欄,池底鋪鵝卵石。湧泉水色如玉,相傳李清照當年經常坐於漱玉泉邊,面對泉水,構思詞句。她將其詞集取名《漱玉集》,以玉質之溫潤明潔,比詞體之溫婉綺麗;以玉工之切磋琢磨,喻詞家之斟酌推敲,得絕世佳句於世也。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在迴廊曲徑中漫步,左可觀水流雲斷,右盡覽梅花泉湧。長廊盡頭有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李清照紀念館”橫懸廊中。走進序廳,巨幅版面上詳盡介紹了李清照的生平。轉至溪亭,全國著名書法家的碑刻目不暇接,字體各異,龍飛鳳舞,變化萬千。走出碑廊回首仰望,一幅由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柄森題寫的匾額“一代詞宗”莊嚴凝重。“漱玉堂”是李清照紀念館的主要展室,裡面陳列者裡李清照年譜和歷代各種版本的李清照著作,以及研究李清照的專著和文章。十八幅代表李清照一生的寫意畫,由畫家吳澤浩、孫墨龍、於文江、韋辛夷創作,人物栩栩如生,給人以深刻記憶。

迎面屏風的李清照行跡圖將李清照一生中所到之處標示明瞭,回味無窮。李清照18歲那年,在汴京(今開封)與金石家、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摯。既經常投詩報詞,又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故院中的西配房名為金石苑,內展趙明誠的《金石錄》及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等金石資料。李清照夫婦“燕寢凝香”寢室中的一組“鬥茶”雕塑,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地體現了夫妻倆婚姻生活的典雅美滿。

清照園的主要建築是“易安樓”,是一座二層外環廊式的建築,一樓可供遊客憑窗觀泉,並佈置有文房四寶,若遊客有興,可揮毫潑墨,直抒胸臆。二樓可登高遠望,俯瞰清照故里全景。遠眺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章丘有“小泉城”之稱。泉水是公園的主題,也是明水的靈魂。公園裡除了百脈泉、墨泉、金鏡泉、 梅花泉、漱玉泉外,還有湖南端的“龍泉”,湖西南角的“龍灣泉”。公園裡還有一條繡江河,源頭為墨泉、百脈泉和萬泉湖。繡江河芹藻浮動,水紋如繡,河中的水草四季長青,當天寒地凍、萬物凋零的嚴冬到來時,水中的芹藻依然鮮嫩欲滴,引人入勝。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漫步公園,一路小橋流水,楊柳成蔭。湖面上水波盪漾,湖光瀲灩,水色如黛。湖被龍門橋和合璧橋隔開,分成了三大區,南湖小巧空溟,北湖波平浪細,西湖水深流急。湖邊建有“匯泉閣”,登閣可俯瞰園林湖色全貌,還建有“濯纓”、“漪漪”兩亭,休憩亭下,賞泉吟詩,情趣盎然。

初秋的風摻雜著斷斷續續的雨絲,飄落在我們的臉上,更增添了幾份涼意。“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默誦著這深沉感人的詞章,在濛濛細雨中,我們興致勃勃地遊覽完了清照園所有的景點。

即將走出清照園這座聞名於世的文化大觀園大門時,只見園門南側花壇內一叢叢爭奇鬥豔的菊花,經過秋雨的溼潤,格外嫵媚動人,盡顯颯爽英姿。此時,我驀然想起了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的詞:“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想必李清照當年居住此地時,亦在領略金谷飄香,蟄鳴唧唧,目斷歸雁,西風凋碧樹的秋趣,還是在感嘆風雨飄搖、江河日下的宋代。

「講好章丘故事」煙雨迷濛清照園

攝影:王嘯、玉蘭、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