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學生的心靈,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孩子。”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教育的本真是什麼?教育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素質教育推行了若干年,可效果今何在?學生的“在與不在,聽與不聽”,校園的欺凌,家長的不理解乃至少數老師的體罰與變相體罰等諸多不和諧事件的出現,加之少數不良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原本寧靜的校園變得沸沸揚揚,人人自危,明哲保身。或許下面這段話是最好的佐證:

你學,或者不學 ,我就在講臺 ,不悲 不喜 ;你聽,或者不聽 ,我還在講解 ,聲音不高 不低 ;你交,或者不交,試卷我還在批改, 不快 不慢 。你,心裡沒了師長我,手裡沒了教鞭, 和諧教室, 彼此相安!這是我們最無奈的事情了。

誰給老師一方晴空?負起責任,反而丟了顏面,失了尊嚴!夾縫裡生存的老師,我們要堅強!

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悲哀。一部《未成年保護法》使學生無法無天,天地君親,老子第一,無知而無畏;“潦倒不通世務,愚玩怕讀文章”,“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物慾的充斥下不堪一擊,讀書無用。手機網絡上各種誘惑鋪天蓋地。躁動的心怎生安靜。

此情此景,孩子在學校裡有了那麼多的問題,學習上的、生活上的,心理上的,夾縫中生活著的老師該如何?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正因為如此,教育工作者(教師)就要改變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行以人為本的愛心教育。讓我們時刻將“自己也曾是孩子”作為自己刻骨銘心的座右銘,用寬容的胸懷感化學生,尋求師生間心靈的溝通,追求心靈的和諧共振。努力以一個教師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孩子,接近教育的本質: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有人說過,愛的真諦是在別人最消沉、不再信任自己、受盡環境折磨的時候去愛他們。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育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磨練和甜酸苦辣中健康成長,為了讓教與學奏出更為和諧、完美的音符,作為教師,就該從自身做起,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教師,工作中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可多少年來卻一直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差生甚至連成績都不過問,置若罔聞(應試教育的產物),並沒有刻意走進孩子的內心,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去關注學生的生活 。老師的態度引起了部分學生的反感,他們釆用不同的方式以期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樣師生的矛盾衝突就在所難免。

當僵持的雙方,老師“氣急敗壞”又無可奈何;學生噤若寒蟬又“紋絲不動”。他們在自卑和膽怯中或是抑鬱惶恐,或是破罐破摔。教師的“恨鐵”能“成鋼”嗎?

盡力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教藝,廣博的學識,坦蕩的胸懷……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也是一種行善!對於老師來說,xxx(某某某)不過是你其中的一個學生;對他的家人來說,xxx(某某某)就是他們父母的世界。

學生不是教學流水線上的產物,由於家庭的出身,社會背景.......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亦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教師往往會無意識地偏愛那些勤奮刻苦,好學上進,守時懂禮貌的好學生。所謂好,那也不過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而對一些學習有困難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甚而調皮搗蛋,任性逆反的學生就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稍有不如意便怒火中燒,橫加指責、橫眉冷對、橫挑鼻子豎挑眼。

試想,這樣的對峙,以什麼作為代價可想而知。特別在當今這樣的教育大環境下,你沒有愛,便失去了學生對你的愛。人恆敬我,我恆敬人。雖說愛是雙方的相互的,可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從事的職業決定了我們不僅要教書,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彌補修復部分學生那殘缺的破損的愛。即使“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又何妨!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那殘缺的夢,教學生辨是非,明事理,懂禮貌,守誠信,用寬容,用愛心,用真誠去感化他們。“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假以時日,和風細雨的滋潤,耳濡目染的感化,冥頑不化的冰川也會動融。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關愛每一個學生,這樣你的生活才是充實的,充滿幸福感的。當你想到學生的時候,是你濃濃的愛意和父母般的關懷。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每一粒種子的種(果)皮有厚薄,只是他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時間不同而已,在我們教師的心裡,只需施肥,培土,修葉剪枝,給予陽光,靜候花開!

所謂“差生”,或許若干年後,在很遠的地方高聲叫你“老師”,然後快步走到你面前,樂哈哈地笑。然而,你認為你最愛的學生,或許遠遠地落在後面。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當我們不假思索地批評責怪學生的時候,我們的一言一行不也在接受學生的評價麼?因此,作為教師,有多少學生就會有多少自己言行的折射,就會有多少關於自己的“掌故”!故教師在百忙之中抽出點時間,經常和班上的學生聊聊天,和他們談談心,瞭解他們自己的想法,瞭解他們對老師的看法,希望多一點融洽,減少一點在學生面前有失公允的言行。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信念,都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如果你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麼他會從你信念的能量場中接受到你的這一信息,並且又會把這一信息變成他的奮鬥動力”。

一位女孩,被國內的教師評為“缺乏數學腦子”,卻被美國老師贊為“具有數學特長”,能夠“優雅且具有創造性地解決難題”;一個“厭學”的孩子變得出類拔,讓美國教授對其能力和品質“以性命擔保”。

愛因斯坦,世界一流的腦外科權威專家之一,然而在讀書時卻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他稱“我曾是智障者”……

賞識你的學生,聽聽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後愛的付出。

或許我們還會對遲到學生暴跳如雷,剝奪其解釋的權利;或許我們會因為課時緊,當學生的回答一旦偏離了我們備課時設定的思路,就武斷地打斷學生的回答,而忽視了對學生表達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或許不經意的一句“沒有學習的腦子”,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我們應該反思,想想自己曾對孩子做了些什麼,想想今天我鼓勵了沒有?即使我們對所謂的差生有許多抱怨,但我們是真的愛自己的學生,並且飽含著無限期待的。近來,聽到許多老師的感慨:“唉,這些學生,不講學習的話,一個個都蠻可愛的!”那麼,不妨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消除這樣那樣的隔閡,給自己的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吧!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最後,借《讀者》中的一段話與所有的同行共勉:“在你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他們無限的信任你,依賴你,崇拜你,請你務必珍視他們,呵護他們,把他們放在你的手上,你的眼裡,你的心中,在你的指引,塑造和培養下成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老師,請給學生一個愛你的理由!

(部分文字與圖片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歡迎​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評,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