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上八點,免費聽課!稅務稽查案例解析及風險應對

報名方式見下圖:

8月30日晚上八點,免費聽課!稅務稽查案例解析及風險應對

強調兩點:

1.此次課程為公益課,免費收聽。

2.限額5000人,報滿為止。

您公司是否也存在過類似現象,如此操作過呢?

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500萬元,2017年應納稅所得額為200萬元。

2017年借款7000萬元,其中:

向金融企業借款2000萬元,年利率8%,取得銀行貸款利息憑證;

向法人股東X借款1000萬,年利率10%,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抵扣了進項稅額;

向股東個人A借款600萬元,年利率12%,未代扣個人所得稅;

向股東個人B借款200萬元,年利率為0,要求B到稅務局同期貸款利率代開了增值稅發票,並代扣了個人所得稅,但未向稅務機關繳納;

向非股東的關聯方借款200萬元,年利率18%;

向公司員工借款1000萬元,年利率10%,按工資薪金代扣了個人所得稅;

向小貸公司借款1000萬元,年利率36%;

除向金融企業借款和向股東個人A借款未取得增值稅發票外,其他全部取得了增值稅發票。

該公司提供的 “金融企業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說明”顯示:所在省金融機構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最高為12%(其中基準利率為10%,浮動利率為2%)

在取得借款的同時,該公司2017年借出款項情況如下:

借給法人股東Y 1000萬元,無息,Y2017年盈利50萬元;

借給法人股東Z 1000萬元,無息,Z2017年虧損50萬元;

借給股東個人C 300萬元,無息;

借給股東個人D 300萬元,年利率12%。

上述借出款項該公司未做納稅調整。

該公司借入或借出款項行為是否存在涉稅風險?如何減少涉稅風險?

此外,

混淆資本化和費用化借款利息帶來的風險?

關聯企業(包括個人股東)間借款會帶來哪些風險?

支付給金融機構不取得發票帶來的風險?

等等一系列問題,想要知道答案?來聽我們8月30日晚上八點的課程吧!免費聽課哦~

課程主題

《稅務稽查案例解析及風險應對二》

免費聽課時間:8月30日20:00—21:30

聽課平臺:千聊;手機電腦均可學習。

授課老師

張果:眾智聯邦平臺稅務專家;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高級會計師,十多年財稅經驗,親自操刀多起涉稅爭議的處理,擅長涉稅疑點、難點問題診斷。

聽課方式

關注公眾號:眾智財稅智庫,後臺回覆“聽課”獲取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