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董明珠、崔永元爲什麼聯袂推薦這本書?

張瑞敏、董明珠、崔永元為什麼聯袂推薦這本書?​在世界百強品牌中,美國擁有超過半數的頂級品牌。中國擁有的品牌數量,與其經濟地位嚴重不符,是製造大國也是品牌小國。世界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後,大多數是品牌之間的競爭。2017年度“全球最具價值100大品牌”排行榜上,蘋果以1841.54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居榜首,前10名中美國獨佔七席,韓國、日本、德國各佔一席,中國品牌無緣前十。在100強名單中,中國互聯網巨頭BAT蹤跡全無,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那麼,中國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呢?

日前,張瑞敏與董明珠聯袂推薦,中國品牌第一人、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新著《大國寡品:反全球化時代中國如何走向世界》一書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張瑞敏認為:“中國品牌如何實現質的飛躍?如何與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相匹配?李光鬥先生的新著《大國寡品》所倡導的品牌理念與海爾不謀而合,對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品牌崛起頗具啟發意義,值得深讀。”

董明珠在讀了《大國寡品》之後說道:“大國崛起需更多的世界級品牌,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李光鬥先生的著作《大國寡品》對於推動中國品牌如何走向世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張瑞敏、董明珠、崔永元為什麼聯袂推薦這本書?​時至今日,響徹全球的中國品牌少之又少,歷數改革開放近40年,只有海爾稱得上是中國最成功的國際化品牌之一。1985年,76臺冰箱在張瑞敏的一聲令下被當眾砸爛銷燬,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張瑞敏用一柄大錘砸出了這個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如今68歲的張瑞敏,還在身體力行地帶領海爾開始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探索與實踐,他也更為關注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表現。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張瑞敏會極力推薦《大國寡品》這本書了。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製造能力很強,但由於大量採用代工模式,制約了企業的創新意識,造成了高製造、低創新的情況。另外,由於部分企業家不注重品牌建設,不少前景很好的企業在發展當中就被國外品牌收購。董明珠帶領的格力集團,也曾面臨這樣的挑戰。董明珠在一次會議中提到,2003年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珠海想收購格力,當時格力淨資產估值為9億元,為了說動董明珠,對方出價8000萬年薪。董明珠坦誠,對於當時的自己這個價碼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但這位商界鐵娘子拒絕了這番好意。董明珠當時講了一句話:“你是世界500強,未必明天我不是世界50強。”2015年,格力首次挺進了全球500強,12年的品牌打造,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為中國品牌爭了一口氣。如今,董明珠被大家笑稱“董小姐”,她在任何一個場合都不忘記傲嬌地宣傳“格力”這個品牌。

正如董明珠在《大國寡品》推薦語中說的那樣,殘酷的商業競爭,讓她明白中國品牌的崛起之路充滿艱辛,既需要戰略機遇,也需要現實層面的指導。

而李光斗的《大國寡品》,恰好在如何打造中國國家品牌上,從“道、法、術”三個層面做了詳細闡述。李光鬥在書中指出,中國品牌打造首先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其次是打造能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產業支撐,再次是國家品牌符號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大國寡品》總結了戰後世界各國品牌崛起之路,分析了中國當下所處的國際環境挑戰與時代機遇,就“中國產品如何走出世界”列舉了詳細的方法指引。包括頂層設計,如何制定中國的國家品牌戰略、如何文化輸出,以及企業層面如何做跨境電商、如何避免對外貿易中的文化折扣現象、如果抓住國外消費者的痛點等等。

對此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評價到:“李光鬥先生在書中指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是看它有多少世界級的品牌;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的強弱,是看它有多少超出區域影響力的品牌。’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計劃旨在提高中國國家級品牌的競爭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打造國家品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讀了《大國寡品》一本後寫下推薦語“品牌推動國家發展” 。

李光鬥出身於市場營銷第一線,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先後擔任伊利集團、蒙牛乳業、小肥羊、青島啤酒、廣日電梯、古越龍山、喜臨門、民生藥業、三元食品等全國數十家著名企業的常年品牌戰略和營銷廣告顧問。

李光鬥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大專辯論會,戰勝中國臺灣大學隊榮獲冠軍。

就在上週,美國通過了最新的稅改法案,美國的公司稅率將從35%下調為20%,個人所得稅也會有不同檔級的下調。這是30多年以來美國稅法的最大一次調整。美國大幅度的財稅改革,無疑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極大的外溢影響。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也將迎來一輪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