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我們在對樁材的養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樁材死亡的現象,特別是剛入門的盆友,興趣正濃,想方設法的蒐羅樁材,或不辭辛苦上山挖取,或網上花高價買取,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最後所剩無幾,更有甚者全軍覆沒,令人深感痛惜啊。有盆友會說,我每天也都噴水淋水呀,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最後還是離我而去了,太特麼桑心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養樁失敗呢?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一、爛根導致死亡

1、盆土長時間過溼 總是擔心樹樁會乾枯,對剛栽植的樹樁澆水過勤,根部長時間處於悶溼的環境,如泡在水中一般,導致根部缺氧無法呼吸,從而引起根部腐爛,試想一下,就算把一塊堅硬的紅木泡在水中,時間久了,也會腐爛的。另外,在對樹樁淋水時,多餘的水流入盆內,造成長時間積水;多日的陰雨天氣,也會造成盆內長時間積水。

2、盆土使用不當 新栽植的樹樁使用肥力高的營養土,粘性土,保溼性能好,透水性能差,導致根部黴變腐爛。一直在強調,養樁階段一定要使用沒養分的素沙土,或者純土摻加乾淨的河沙,必須要保證透水透氣性能好。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二、殺樁太狠導致死亡

對剛到手的樹樁過度剪截,恨不得將枝幹造型一步到位,樁材本身在挖掘過程中,已經傷到元氣了,再次狠剪,就好比雪上加霜;枝幹的修剪應根據留根的多少,適度修剪,達到一個供需平衡為度。保留一定數量的枝葉,才能使植物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從而促使根部儘快髮根。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三、樁體失水導致死亡

剛栽植的樹樁,對樁體的保溼措施一定要做好,由於根系還沒恢復,暫時沒有輸送水分的功能,全靠樁體自身所帶的養分與水分,維持著生命體徵,一旦保溼措施沒做好,失水過多,必然會乾枯死亡;為防止樁體風乾失水,通常做法是用草繩纏裹樁材主幹,保鮮膜包裹枝幹,等枝幹上來芽後,僅把芽點處的膜摳破,讓芽冒出。樹樁較小的,還可以用大小合適的塑料袋,把樁體整個罩住,等來芽後,將塑料袋逐漸開口撤掉。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四、移植時間不當導致死亡

很多人移樁栽樁,從來不講究季節的問題,酷熱難耐的三伏天,水分蒸發快,移植難度相對較大,一不小心就會乾枯死亡。對於大多數樹種來說,最好的移植時間就是春分以後至植物萌芽前,這個時間植物處於半休眠狀態,栽植後不久便會來芽,初暖乍寒,氣溫偏低,水分蒸發慢,適宜罩薄膜袋保溫保溼。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五、沒有栽實導致死亡

栽植樹樁時,土壤沒有充分掩實根部,局部出現空洞,導致根系無法正常生長;栽植時通常是邊埋土邊用木棍搗實,土掩到三分之二時要震動花盆,讓土壤充分掩實根部。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六、截口處理不當導致死亡

對於枝幹較大的剪截面,沒做封口處理,導致樁體失水嚴重;特別是根部截口,更容易遭受細菌侵入;正確的做法是,對所有截口要做封口處理,塗抹癒合劑,或者蠟封。

盆景入門必讀,深析導致養樁失敗的原因,值得一看

七、水土不服導致死亡

一些在當地生長良好的樹種,到了異地,便會出現生長不良,究其原因,無非是溫度、溼度以及水土酸鹼度不同所導致;本人座標魯南,多年前曾網購過數次雲南黃楊,卻沒有能留得住一顆,令人非常遺憾,雲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空氣溼度大,很多下山樁的樁體上都長滿了碧綠的青苔,而到了四季分明的北方,空氣乾燥,加上鹼性水土,這樣的條件,若是能養活,那真是奇了怪了,因此,建議玩盆景,還是提倡要以當地的鄉土樹種為主。

詳細的剖析了導致樁材死亡的原因,為盆友們養樁作個借鑑,個人觀點,不可能面面俱到,還有要補充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