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今年初宣佈進軍現代農業的碧桂園,又把觸角延伸到了智能製造領域。備受關注的碧桂園機器人戰略,再次邁出重要的一步。9月8日,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宣佈機器人谷項目的正式落地。

當日,博智林機器人還同香港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9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並與8家企業簽署了收併購合作協議。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打造10平方公里機器人谷,發力智能製造

近年來,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日趨廣泛和深入。種種跡象表明,"機器人革命"已經來臨,這不但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將深刻地改變全球製造業的分工格局。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起步較晚,機器人在製造業的整體滲透率較低。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臺/萬人)平均為80,其中韓國為728,日本為344,美國為342,而中國僅為72。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市場需求牽引、產學研用結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實現機器人全產業鏈的整合,這才是中國機器人的未來出路。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我們期望與來自全世界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研發基地,為國家智能製造做出我們的貢獻。"簽約儀式現場,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碧桂園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博智林機器人總裁沈崗稱,根據規劃,未來博智林機器人將通過研發生產及合作共創的方式搭建核心技術、網絡平臺等業務體系,產品涉及建築、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智能製造、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

博智林機器人還將在順德打造面積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據介紹,機器人谷項目規劃五個組團,包括以機器人龍頭企業總部為核心的總部基地組團;機器人全產業鏈生產基地的智能製造組團;依託知名科學家研究實驗室和優秀人才培訓基地的機器人學院及科研院校組團;搭建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機器人科研服務支撐平臺組團;提供機器人眾創空間、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李澤湘-博智林機器人創業園區。

——借勢粵港澳大灣區和地方政策利好,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碧桂園想做的,是與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打造一個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沈崗說,機器人谷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從機器人人才培養、機器人核心技術和本體研發,到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本體生產製造、各類場景系統集成和實踐應用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為機器人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谷選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腹地的廣東佛山順德,有望迎來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

專家指出,與當前世界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人口、經濟體量上都可等量齊觀,但在人均水平、研發投入、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層面仍存在的差距,是未來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

而順德作為廣東乃至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近年來不斷加速推進轉型升級,以改革先鋒角色開創出新時代的轉型升級"順德模式"。早在六年前,順德就率先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創建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點,成為我國首個智能製造試點。

從最艱難時期頗具膽識和魄力的"騰籠換鳥",到財政收入增速下降情況下依舊大手筆投入和推動科技研發,這些堅持如今都換來了實效。政府對創新驅動的高度重視、前所未有的投入、不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絕好的土壤和平臺。越來越多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在這裡匯聚、成長。

順德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華南理工大學科技園順德創新園、美的庫卡智能

智造機器人產業基地……近幾年,一個又一個重磅科技創新項目落戶順德。今年3月,廣東省智能製造創新示範園和中德智能製造國際合作示範區又在順德啟動,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60億元,未來將打造千億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如今,藉著國家和地方政策利好的東風,集合地產全產業鏈優勢和千億產業資源,匯聚全球專家及研究人員,碧桂園以800億元的巨大資金投入強勢進軍機器人產業,備受關注和期冀。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等多位與會專家認為,碧桂園進軍機器人產業、打造機器人谷恰逢其時,未來可期。

正如美國硅谷聚集眾多IT電子產業高端人才一樣,未來的機器人谷將吸引全球機器人領域的頂級人才集聚在這裡,形成引領世界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團隊,研究機器人前沿技術,實現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創新,建立智能機器人自主研發與生產體系,為推動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與技術儲備,使機器人谷成為中國智能機器人最新技術的發源地,推動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集眾者智,推進智能製造產業發展

博智林機器人智能技術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曾在世界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之一的日本FANUC供職的梁衍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需要通過加強政企學研的深入合作交流,共同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包信和也贊同了這一觀點,在他看來,以中國科技大學為代表的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近年來在基礎學科和高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類腦以及機器人方面取得了優異成果。

作為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在機器人領域建樹頗多,其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首次提出並探索了機器人品格定義,備受行業認可。

對於未來的校企合作,包信和表示:"中科大希望與博智林機器人,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方面,以及人才培養、人才引進方面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優勢互補,實現雙贏。"

據沈崗介紹,自7月啟動招聘至今,博智林機器人已吸引了來自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的超70名博士加盟,梁衍學就是其中之一。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初次來碧桂園時,並沒有考慮是否加盟。"梁衍學說,"後來走進碧桂園SSGF工地,真正感受到這個企業的精益思維,沒想到一個房地產公司竟然在把建築工地做成數字化工廠,這正是從事精密機械行業所必備的基因,回家後我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決定加盟這裡。"

除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企業文化中的精益思維,作為一家全產業鏈覆蓋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對機器人的需求巨大,也能夠為機器人產業孵化提供更多的平臺。

據早前披露的半年業績公告,碧桂園已簽約或已摘牌的國內項目數為1991個,對建築機器人有巨大的潛在需求。此外,機器人的應用還會極大程度地提升碧桂園既有的物業、教育、社區零售、醫療、酒店等生活場景的用戶體驗。對於碧桂園的現代農業和產城融合戰略亦是有效的補充。

正如楊國強所言:"目前,機器人只在很小的領域得到應用,碧桂園希望將機器人更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早在今年7月,楊國強就公開表示,計劃在中國和全球推廣以順德菜系為主的機器人餐廳,真正實現由機器人迎賓點餐、翻炒烹飪、端菜上桌、清潔打掃的無人化餐飲體驗。

碧桂園的機器人谷,居然吸引了萬名專家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簡餐,而是烹飪工藝更加複雜的中餐,這對於機器人的柔性和精準度有更高的要求。"梁衍學表示,機器人餐廳雖然只是碧桂園機器人版圖中的一小部分,卻是碧桂園切入機器人產業的完美入口,因為當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很難滿足這些要求,"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不能滿足當前示教再現的機器人操作模式,而是要在當前的基礎上,大幅提升智能化。"

"在國家倡導智能製造、機器人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和碧桂園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博智林機器人規劃的建築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在碧桂園的產業生態圈內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上海西信信息科技創始人王超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碧桂園的全產業鏈佈局能夠為機器人產業提供更多的業務實踐場景和資金資源支持,西信則能夠依託多年的行業諮詢和軟件經驗積累,為博智林機器人提供信息化相關的平臺技術資源。對於雙方未來合作前景,王超鋒說他很有信心。

科技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方向,碧桂園開始進軍高科技領域,博智林機器人主要以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的智能化、機器人化,機器人餐廳,智能製造為切入點,逐步向智能家居、現代農業、醫療等行業發展,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手段,推動中國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