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先生敢代剛登基的雍正發號施令,這是爲什麼?

娛之愚味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康熙駕崩當晚,身為新君險而又險的繼位成功,不好好守靈。卻偏偏返回府邸去見鄔先生,其實是兩個人身份轉換之後的一番較量。

老四初為新君想的是殺人滅口,自古以來這種兔死狗烹之事也是屢見不鮮,只不過老四是猶豫不決。而鄔先生通過示弱半隱的方法來達到了全身而退。

鄔先生最後之所以要代成為新君的老四發號施令。其實是在賭一把,一是證明自己一直全心全意的替老四著想,想進一步感動老四,為自己全身而退而參加成功幾率。二是想突出最後一句“天子無私事”,讓老四能領悟到皇帝要正大光明做事的意思,最後教了老四一招,同樣使自己更方便的全身而退。

下面宋安之來為大傢俱體分析分析。

一、鄔先生替老四發號施令時的背景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奪嫡時。鄔先生與老四,一個是bug式的存在,堪稱當時的天下第一幕僚,自信無比。一個是當朝四皇子,身份尊貴而且求賢若渴,為了奪嫡對於鄔先生這個殘疾之人也算是言聽計從。

康熙駕崩的當晚,老四在老十三幫助下順利繼位以後,連夜急匆匆趕回府。對鄔先生的解釋是乍逢大變,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回來住上一宿。

但其實老四已經開始了清洗之路了,畢竟九子奪嫡過程中,那位皇子都有見不得光的事情,老四當然不例外,所以繼位後為了免得之前的不光彩行為傳出去,所以就開始殺人滅口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老四府裡的高公公,之前負責賜死過高福,還有知道曾與廢太子偷情的鄭春華在老四府上被王掞說死等秘密之事,在老四登基返回府邸那天夜裡以後,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彷彿人間蒸發一般,毫無疑問是被殺人滅口了。


鄔先生雖然沒有參與過具體行動,但他比高公公知道的多的多。所以自然上了老四殺人滅口的榜單。

只不過老四有些猶豫,並沒有下狠心直接殺人滅口。所以回來以後先試探了一番,算是給了鄔先生一個機會。

鄔先生的態度轉變的也快,平常自信無比的他,說話語氣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先是通過解釋為何調那麼多兵馬其實都是為了保護老四來證明自己。

然後老四開始試探了,說你的名分容我以後安排,鄔先生這時候馬上以身體殘疾和是康熙朝刑餘之人還有自己的道不符合皇帝正大光明之道等各種理由來拒絕了,總之就是我不需要回報。然後又說了幾種隱世情況,說自己要半隱,意思是我不只是不要回報不參政不要權力,我還要會把自己處於你一直可以控制監視的範圍之內。

老四在此期間的反應更是證明了他的糾結,他先是坐下來時竟然反常的下手搓衣服摘衣角,等會兩個人說話時站起來背對著鄔先生,臉上的表情使人看不到,更是說明了他對於鄔先生的不放心。

鄔先生先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意思不要回報還要半隱方便老四控制監視。最後聲淚俱下的說希望老四全了他們這段君臣之間的恩遇,老四語氣有些勉強的說就依他了。

可以說鄔先生當時很危險,但由於他表現的太好了,知道急流勇退,所以老四勉強放過了他。


二、鄔先生為何之後發號施令呢。

老四雖然勉強放了鄔先生,但鄔先生這種人精知道沒這麼簡單。

所以鄔先生需要賭一把,增加自己全身而退的籌碼。

這時候機會來了,侍衛張五哥來報老十七求見。(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身為老四一黨的老十七要見老四,所以老四自然答應見他。

鄔先生就開始發揮了,先是假裝糊塗的說到“四爺”然後刻意遲緩了一下才改變稱呼,說“哦,皇上”。然後對老四說現在今非昔比,不宜善聽善見啊,意思是你現在是皇上了,注意身份。接著對張五哥發號施令起來,說對老十七說皇上馬上要回宮了,有公事找張廷玉有關防事情找老十三。如果是私事,就對他說“天子無私事”。

鄔先生開頭的稱呼問題還有後面發號施令,很多人認為他是老糊塗了。其實他是別有用心,首先他故意稱呼錯了,意思是我現在還停留在當初盡心盡力輔佐你的狀態。之後改口稱為皇上,但繼續說下去,說明自己為了這份盡心盡力哪怕你老四成為了皇帝也是要做到底了。最後突出那句“天子無私事”,一是最後盡心傳授老四一招,老四也明白。二是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對老四是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雖然老四當時眼神很冷,但並沒有反駁。說明鄔先生的意思,聰明的他還是領悟出來了,但畢竟是皇上了,總不能表現出你說得對,我還真的沒有想到吧。所以只能故做威嚴了。

鄔先生這次賭博事後證明還是有用的,因為老四最後放過了他。鄔先生也以半隱方式得以安享晚年。

第8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一段情節,就是雍正的師爺鄔思道在雍正剛剛登基的當晚,當著雍正的面,代雍正發號施令處理了老十七請見的事。

這個情節看起來很蹊蹺,一方面,雍正剛剛登基,按道理鄔思道應該很清楚 ,此時的雍正已經不是白天的雍親王胤禛,他和雍正的關係已經由“師爺、朋友”變成了“君臣”,甚至是殺人滅口的對象,鄔思道不該開口乾涉雍正的事物才對。

另外,鄔思道自己“生命危險”的警報並未徹底消除,此時鄔思道的多嘴之舉,似乎有引火燒身的嫌疑。

以鄔思道的精明睿智,應該是很清楚這些,但是,他還是很堅決的替雍正發號施令,似乎並不懼怕會存在危險,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鄔思道還是很理智的。

鄔思道是雍正的師爺,也是雍正奪嫡之爭最後勝出的決定性人物。

我們看看雍正登基當晚都發生了什麼?

雍正登基當晚,宮內的局面得到控制之後,回到潛邸:他需要處理一些不能耽誤的事情,重點是處理不能不立刻處理的人。也就是在雍王府知道太多秘密的人。

這其中包括他的師爺鄔思道。

對於如何處理鄔思道,雍正還是又猶豫,包括究竟是“殺不殺”的猶豫。和任何人相比,鄔思道知道的秘密是最多的,

但是,雍正對殺了鄔思道的後果是沒有把握的。同時,儘管雍正此人寡情薄恩,但是心裡還是很感激鄔思道的傾情相助,不太忍心真的殺了鄔思道滅口。

雍正的心思,鄔思道很明白,所以他一見到雍正,便告訴他自己對雍王府保安護衛的安排,並表示“五路人馬各盡其職,統一由十三阿哥胤祥據中調配”,這個意思就是說,直到目前為止,我鄔思道沒有為自己做一點點的算,還是一如既往的為你四爺的安危操勞。

鄔思道的這一番話,在雍正看來似乎有“表功”的嫌疑,於是雍正也是有一點冷淡:既然是鄔先生的安排那一定是萬無一失的。然後告訴鄔思道:關於如何安排鄔思道的位置容他再想想。

鄔思道等的就是這句話,他馬上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的理論,算是給了雍正不用他的充足理由,同時提出了“半隱”的要求,並且明確提出到李衛那裡去做幕賓,保證雍正可以隨時找到他,其實是在給雍正不殺他找理由找出路。

為了增加雍正“不忍殺之”的砝碼,鄔思道大打“親情牌”,動之以情:皇上您會想我的,我也會想皇上您的!

至此,雍正基本上算是打消了要殺了鄔思道的想法。

可是鄔思道還是不太放心,他還是要試探一下雍正的想法,觸碰一下雍正的底線。同時他也想用接下來的行為告訴雍正,他鄔思道無論何時都是忠於“四爺”的,無論這個四爺是不是當上了皇上。

於是,當張五哥通報“十七阿哥有事求見”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本來雍正已經答應見這個十七阿哥了,鄔思道卻把張五哥叫住當著雍正的面發號施令:去告訴十七阿哥:如果是公事去找張廷玉,如果是官防事物直接找十三阿哥胤祥,如果是私事你就告訴他:天子無私事。

鄔思道對張五哥說的這一番話其實是有那麼幾層意思的:

首先,相當於給雍正“打個樣”。目的是讓雍正儘快熟悉和習慣皇帝這個“孤家寡人”的角色,算是最後一次作為師爺盡到自己的責任。

第二,讓雍正明白,自即日起,新的局面開始了,他這個皇帝不會再有什麼“私事”,一切都會重新開始,從零開始,那些過往的“私秘”,永遠也不會有了。相當於給雍正遞了一句話“我會守口如瓶”。

第三他這個師爺是一個純粹的師爺,就是遠離朝政,也是可以幫雍正辦點出主意想辦法的事。今後也許用得著他這個師爺。

鄔思道這麼做是在是風險極大,但這也是表現出鄔思道膽識過人的一面。

冒著殺頭(僭越之罪是要殺頭的)的風險,來演這麼一齣戲,鄔思道的確算是拿命賭了一把,只有這個戲演好了,才能真正落實自己的命究竟能不能保證。

如果代天子行令都可以不追究殺殺頭之罪的話,那麼還有什麼是不能饒恕所謂的?


步武堂


老烏狡猾啊 !當著張五哥這麼作逼,這事肯定是要炸一波關注的。雍正不能亂來啊,老烏跟其它做暗事的小奴才不同,是場面上人,跟老十三這些王公大臣都熟,炸一波關注有意義。雍正剛登基呢,又沒坐穩,八爺黨虎視眈眈呢,殺功臣失人心這事就是作死啊! 剛上任的雍正能管住張五哥的嘴嗎?這小子上到一品大員張廷玉,皇帝兒子老十三,下到小侍衛小太監都能說上話。當時也能算個小自媒體啊。這要是一宣傳,四哥就要涼涼啊。完了其他幫過雍正的人也都要掂量掂量,畢竟歷史先例啊,乞丐皇帝朱元璋乾的損逼事還是挺嚇人的。這要是落下個心黑手辣的罵名,誰還敢幫他啊。

雍正和老烏都感覺殺老烏這事不能幹。雍正想給老烏圈禁了,找個編修之類的差事養到死,反正他也老了,熬不出十來年就要掛。這樣起碼都在大家能接受理解的範疇內。

老烏嗎想保命問題不大,剩下就是要爭取些自由。基於這些想法加上老烏再裝裝可憐,拉拉交情,雍正也不是個黑心人,老烏成功了。

完了順帶的老烏還賺了個福利,敢當皇帝面代皇帝下指示,皇帝還認了,還沒毛事,這水多深啊。外面也沒幾個人敢惹了,後來田文鏡巡撫了,在他面前也是個混的跟個混混一樣。年羹堯牛B大了,督撫官員說殺就殺,見他也是客客氣氣。狐假虎威玩的溜啊,跟王林大師有一比啊。


白龍馬86982366


“王爺,決大事就在今晚!”康熙即將大限的當晚,鄔思道催促四爺決斷。但此時的四爺和自己所說的一樣:“心亂如麻,沒了主意”。與此同時,布軍衙門來接四爺去暢春園的人已經到了門外,這種千鈞一髮的時刻,鄔思道替四爺拿了主意。

鄔思道替四爺拿了主意,一切照計劃進行。兩個時辰後,當康熙爺貼身侍衛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出現在鄔思道面前時,鄔思道就已經明白:奪嫡真的成功了。圖為雍正


隨後,已經是皇帝的四爺再次見到鄔思道時,鄔思道雖然改了口,但是他還是沒有改變先前替四爺拿主意的毛病:

當張五哥奏報說“十七爺胤禮求見”時,沒等雍正開口,鄔思道就直接給張五哥安排事了。照舊,安排完,他問雍正:這樣安排行嗎?

原本一切妥當,但鄔思道沒想明白的是,此時四爺已經不是四爺,他已經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了,所以,此刻,他已經不需要任何人給他安排指示了。換言之,鄔思道此舉在幾個時辰前還是妥當,在今天就成了“不知死活”了。

雍正一句:他是朕的兄弟!鄔思道才明白,他犯忌諱了。而就憑著這個忌諱,雍正就可以直接讓自己腦袋搬家。此時的鄔思道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處境:可以和四爺同富貴,卻絕不可能與雍正共榮華,因為自己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在四爺還是四爺的時候,知道四爺的秘密,那叫做親信;而當四爺成了雍正,知道雍正的秘密,那得叫把柄。皇帝會允許拿著自己把柄的人活著嗎?天天看著把柄在眼前晃,長久能不生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鄔思道是聰明人,他立馬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而這一天也是遲早要來的,為了這一天,實際上鄔思道早已做好了安排。不然,在犯忌諱替雍正拿主意後,他就不會看起來“還算從容”。

鄔思道立馬提出自己要“半隱”,隨後鄔思道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向雍正闡述了自己的“半隱”。鄔思道知道,此時雍正對他還沒有起殺心,畢竟二人的感情深厚。

果然,雍正被他打動了。但鄔思道明白,能成功逃出一條小命,僅僅是開始。

隨後,聰明的鄔思道將自己的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去李衛那裡,這樣自己能夠足夠安全,而且皇帝又能監視自己。第二步:離開李衛,恰好田文鏡在河南需要幫助,李衛也不想身邊天天有個這樣的人,就儘快把鄔思道送了出去。第三步:只拿錢不幹事,田文鏡本來就是個清官,自己沒有太多的錢財,長此以來,徹底激怒了田文鏡,就把他趕走了,當然這正是鄔思道想要的,拿了錢就走,從此銷聲匿跡。

也就從這三步之後,鄔思道徹底實現了“歸隱”。說來,鄔思道能在雍正奪嫡後躲過一劫,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懂得,世間有一個普遍的規律:共患難的,往往不能同享福!



奇扒公式


康熙在駕崩前,曾對雍正說:“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過於急躁,待人有欠寬和”。

一個皇帝,如果經常急躁,那麼他就會失去理智,被人當猴耍。如果待人有欠寬和,他就會聽不進別的提的意見,變成孤家寡人。



雍正的這種性格缺陷,他自己並不清楚,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康熙倒是很清楚,但是老皇上眼瞅著就要嚥氣了。那麼誰能在關鍵時刻提醒雍正呢?只有一個人——鄔思道。

所謂的鄔思道對雍正“發號施令”,也無非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告訴雍正,自己的安排了五路人馬,各不認識,可保你的安全;第二件是告訴雍正“天子沒有私事”的道理,希望他能在後面的路,走的更平穩一點,不要受人擺佈。



每一個讀書人都有建功立業的雄心,鄔思道最大的功業,就是輔佐四爺登基。現在眼看要功成身退了,他還不能走。因為雍正的性格缺陷太明顯,他還需要繼續在後面添磚加瓦,盡最後一點綿薄之力。

問題是,一個人的缺陷,哪能在短時間就扭轉過來呢?鄔思道離開後,雍正果不出其然的翻車了……


雍正登基後辦了三件大事,無一例外全部辦砸了。先是新鑄造的雍正通寶,被孫嘉誠捅出了歷朝造幣的潛規則;接著冊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被田文鏡爆出是一起烏龍事件;第三是恩科考試,考試還沒開始,題目就洩露了。八爺黨在看他的笑話;百官也在拿他和聖祖爺做對比;張廷玉、胤祥這些忠臣,攝於雍正的淫威,也不敢出面糾正。

康熙老爺子果然沒有說錯:雍正性子急,猴急猴急的,八字還沒一撇就敢昭告天下;待人有欠寬和,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動不動就跟託孤老臣摔杯子,給臉色。


雍正看著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一怒之下將自己的茶杯摔了個粉碎(一件現在能拍出幾千萬的官窯沒了)。張廷玉默默的說了一句,唐太宗能有貞觀之治,是因為他能聽得進魏徵的諫言。言外之意,您要是再這麼專橫,以後怕是沒人再陪您玩了。

雍正的表情,貌似很委屈……

皇帝當成雍正這樣,三個字——很失敗。也難怪胤祥會不假思索的當著他的面說:“如果這個時候鄔先生還在的話,就好了”。



雍正回給了胤祥一個大大的瞪眼,淨特麼的胡說八道!朕不要面子啊?鄔先生在這裡就能避免這些事,豈不是更證明寡人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了?

皇上當不好,可以慢慢學,但是鄔先生是不能留的。畢竟鄔思道這個BUG,總能看穿人的內心。雍正在他面前,就像赤身裸體一樣,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作為BUG的鄔思道,他難道不知道雍正對自己的猜忌?並不是,他太清楚了,否則他也不會在雍正繼位的當夜急於跑路。但是,輔佐雍正登基,畢竟是自己的傑作。十五年的心血,怎麼能看著他摔更頭呢?

原著小說中,對鄔思道離開雍王府後的心理感受,有過一段描寫:

屋子裡只剩下了他一下人,他默默坐著,想入定,但今晚改了積習,再也靜不下來。從康熙四十六年夏入京,到現在整十五年半。孤身一人進來,轟轟烈烈做了一番事業,如今又剩下孤身一人,真像一場光怪陸離的夢!一幕幕往事湧上來又壓下去,壓下去又泛起,再也不得平靜。

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五年?鄔思道在自己最意氣風發的年華,得罪了官僚集團,被通緝了整整十年。又在步入中年之時,選擇了進京輔佐四貝勒爭儲。離開雍王府時,自己已經是五十多歲的老頭子了。

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前五十年,鄔思道也是很惆悵。一個本是國士無雙的奇才,卻因為懷才不遇,於國於民都沒有任何作為。好不容易在雍王府能發揮自己的才華了,現在又要被人攆走了。他對雍正說的三不可用,只是一種為了脫身,自汙的說辭罷了。



他不希望自己輔佐的人摔更頭,哪怕這個人在繼位當晚要殺了他。他必須要再送四爺最後一程,然後在深藏功與名,這是他建功立業的夢想,也是一個謀士的職業道德。作為回報,他希望雍正能給他一條生路。瘸子已經盡心盡力了,希望你能夠實現諾言,讓我能夠體面的離開。



鄔思道的前半輩子,真可謂是看透了世間的百態。前二十五年醉心於功名,一心一意讀聖賢書;中間的十年因大鬧科考,被官府通緝,不僅腿被打折了,未婚妻也嫁給了別人;後十五年寄宿於雍王府,眼看要熬到頭了,結果又看清了四爺鷹視狼顧的本性……

他對雍正最後的“發號施令”,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功業,更圓滿一點,不希望留下遺憾。


Mer86


《雍正王朝》中,胤禛能夠最終登上帝位,每一步都離不開鄔先生的輔佐,鄔先生對帝王心術研究實在是精深,次次都能把康熙的心思分析透徹,這就讓胤禛能夠最準確的應對和佈局。

康熙駕崩之前,專門召見四阿哥胤禛,告訴了他對每個皇子的看法,其實這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真是良苦用心,為了避免眾多兒子之間的互相殘殺,他必須用這些謀略,以保江山社稷,以保皇位傳承。

四阿哥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皇位。

夜晚,雍正皇帝回到府邸,接受眾人的參拜,他第一個問的就是鄔先生呢!可以看出鄔先生對他的重要性,而此時雍正皇帝內心開始有了很多的念頭,這個念頭裡面有感激,有懼怕,有猶豫!

感激鄔先生是因為鄔先生對自己的一路輔佐,才讓他登上帝位;

懼怕鄔先生是因為鄔先生心機太深,對皇帝心思瞭如指掌,對自己以後執政也是威脅;

猶豫是對鄔先生的留或去難以抉擇,內心想留在身邊但是又不能留,怎麼處置鄔先生也是一個問題。



雍正也是城府極深之人,但是鄔先生謀略更高一籌。當他看到雍正回來之時,他就明白他已經是皇帝了,既然他實現了自己目標,達到了人生巔峰,身份已經變了,那麼他就不再是雍王府的那個“四爺”,而是一國之君。

所以,鄔先生立即改口稱“皇上”,因為不改口就會犯下大忌。

而後,張五哥進來稟告說十七阿哥求見,雍正看一下表,就說讓他進來吧!但是,鄔先生卻把他制止了,他沒等雍正反應過來就立即交代張五哥:

一,要是公事就找張廷玉處理,要是急事就找十三阿哥胤祥處理。

二,要是有私事,就告訴他:天子無私事!

然後,鄔先生又覺得這樣說沒有顧及到身邊的雍正皇帝,畢竟說的太急了,這就算是代發施令了,這樣也是犯了大忌,於是趕忙補一句:皇上,你看這樣安排行嗎?

雍正皇帝不置可否,內心卻是在想其他的,此時的雍正已經對鄔先生動了殺機,因為他感覺鄔先生樣樣比自己想的全面,而自己是皇帝,卻被別人樣樣想在前面,這對自己的執政來說,絕對是個威脅。作為一個皇帝,雍正是絕對不願意看到別人當著面指出自己的過錯,那是對自己顏面的羞辱,更是對自己執政的威脅。

接著,雍正就問鄔先生的打算,此時雍正就是試探了,一旦回答不好,鄔先生自然是吃不了兜著走。而鄔先生畢竟也是老江湖,提出“半隱”,也算是別出心裁,卻也讓雍正無話可說,只有讓他走。



“伴君如伴虎”,沒有誰比鄔先生更懂這個道理。

四爺身份的變化就意味著考慮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以前,四阿哥依賴鄔先生,因為鄔先生能夠輔佐他成為繼承皇位;現在他已經繼承了皇位,天下都是他的了,有了文武百官,離開了鄔先生也照樣可以治理天下。

所以,胤禛以前不敢對鄔先生無禮,可是現在,鄔先生就不是他所必需的,可以留也可以殺。

鄔先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從他吩咐張五哥“天子無私事”開始,他就明白,自己必須要抽身了,不抽身就是死路一條。

他也明白,別人需要你時,別人肯定會留著你,但別人不需要你時,自己就應該離去,免得惹人嫌。畢竟自己知道新皇帝的私事太多,那麼自己始終都會讓新皇帝如鯁在喉,總會讓新皇帝在自己面前做了虧心事一般,那麼終有一天,新皇帝就一定會讓他徹底消失。

鄔先生豈能不知道危險,所以他就給自己留了後路,趕緊打包走人。

鄔先生對自己認識很深刻,他知道自己該如何進退,他能夠把握這個時機,故而他才能保得一命。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歷代不變的道理,古往今來,總會有很多人不知進退,最終導致無路可退。鄔先生是幸運的,當然幸運的人畢竟是少數。以後照樣還會有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認識不夠清楚,故而繼續走前人的老路,繼續被殺。

鄔先生在臨走之際,告知十三爺,千萬要拒絕“鐵帽子王”,因為他知道與君王相處,“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唯有及早脫身,才是唯一的選擇。




忠肝義膽嶽老三


鄔思道在雍正進宮以前曾跟雍正有一番對話。那就是在當天晚上,康熙下令將所有皇子押進暢春園時,雍正懷疑康熙可能會傳位八爺,擔心自己進宮會被殺。這時候鄔思道給他出了一計,讓雍正把還沒來得及上交的欽差官防印信交給自己,一旦算準時辰沒有得到雍正的消息就拿這枚印信去宗人府赦放十三爺,由十三爺拿著欽差印去接管豐臺大營。這是兩人事先商量好的,只是拿欽差關防印信在這個時候就有點假扮欽差的味道了。鄔思道願意賠上一次假扮欽差的罪名來扶雍正,雍正怎麼可能不去相信他!

其次,鄔思道還是挺注意分寸的,當時雍正要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先生讓他依計行事。可是鄔思道並沒有伸手去接令箭而是讓張五哥馬上拿著令箭去宗人府赦出十三爺,然後把令箭交給十三爺讓十三爺接管豐臺大營。整個過程鄔思道就沒有一個越權的舉動,自然談不上替雍正發號施令。

雍正派遣張五哥拿金牌令箭來給鄔思道並令他依計行事的意思就是,計謀還是按事先商量的去做,只是用真令箭去做就行了,不需要用到假欽差的身份去做。


優己


這個問題其實都不能稱為問題,如果非要問出個為什麼,那麼也就一句話表明:

鄔思道他刻意替四阿哥(雍正)發號施令!

但是他的發號施令,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代價,當然,這種代價在他一開始輔佐四阿哥時就已經預料到了。

要解開這其中的謎團,我們就要明白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雍正皇帝為什麼剛當上皇帝,卻不在皇宮守靈,偏偏急急忙忙的回府邸?他回去到底為了什麼?

用雍正自己的話說:

“按理說,孝子守靈,今晚我不該回來,只是乍逢大變,宮裡情形不明,回來略住一住,順便來看看你(鄔思道)。”

按照雍正皇帝自己的話講,剛剛登基,宮裡邊情形不明,擔心出問題,所以回到親王府邸住一晚,順便來看看鄔思道老先生。

這句話有問題嗎?

當然有問題!

有件事我們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皇宮裡安全,還是親王府邸安全?

那肯定是皇宮安全啊,那麼雍正帝回府邸,就絕不是因為安全問題,如果真是因為安全問題,為什麼當晚他又回皇宮住了?

可見,他回來,是要做一件大事的,而這件大事,聰明近妖的鄔思道一開始竟然沒有想到!

當他說出是他安排十三爺調集五路人馬保衛府邸的時候,雍正帝慢慢轉過身,說了一句:

“既然是鄔先生安排的,自然萬無一失啊!”

此時鄔思道一臉茫然,緊接著雍正帝又加了一句:

“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此時鄔思道突然就醒悟了,原來剛剛進門時雍正帝說的“你還是你,我還是我。”這句話是假的,這句話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你還是你,我已經不是我了!”

此時的鄔思道徹底醒悟:

鄔思道還是鄔思道,而四阿哥已經成為了皇帝,而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在此時的鄔思道想起了一件事,他記起了高福的死,高福為什麼會死?

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替四阿哥辦了秘密事情,最後事情已經辦完,而他自己卻暴露了……

那麼替四阿哥做了很多秘密事情的鄔思道,自然就想到了自己可能的結局!

於是他話鋒一轉,馬上就提出了自己的請求,而且他還發明瞭一個詞:“半隱”。

很簡單,對於一個聰明近妖的鄔思道來說,他的利用價值已經結束,曾經的四爺還不是皇帝,可以做一些不見陽光的事。而此時雍正帝已經成為了皇帝,做的全是光明正大的事,對於自己一個充滿陰謀詭計的人來說,是雍正帝的敵人,也是知道他秘密的人。

總之,鄔思道的處境非常危險,能不能活下來,全看他自己怎麼說了!

此時他要打消雍正帝的三個心結:

一是告訴他,鄔思道從此歸隱,不會輔佐任何其他人。

二則是,鄔思道不會全隱,如果全隱了,雍正帝不能見到他,難免會懷疑他去哪了,為了打消這個念頭,要告訴雍正帝自己歸隱的地方,也就是雍正帝隨時可以監督他。

三是,告訴皇帝,自己身體殘疾,沒有收入,需要雍正帝接濟,既然需要依附皇帝才能存活,自然不會做任何不利於皇帝的事情。

當然,說這些話的時候,還不忘打感情牌,談論兩個人感情,以後如果想念了,還能再見一面。

也正是他的話,終於打動了雍正帝,也打消了雍正帝對鄔思道下手的念頭,答應了他的請求。

而恰恰在這時,十七阿哥求見,雍正帝看了一下懷錶,說了讓他進來。

鄔思道突然就站起來阻止,情不自禁的喊的是“四爺”!

然後突然明白自己犯忌了,又改口為“皇帝”:

“今非昔比,你不宜善聽善見吶。”

然後雍正帝講這是自己的親兄弟啊,怎麼忍心不見?

此時的鄔思道,毅然決然的替雍正帝下了一道命令:

“如果有公事就找張廷玉、如果關防上有事就找十三爺處置、要是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此時的鄔思道是最後一次替四爺做不便做的事情了,從這以後,四爺就是沒有私事的天子了!

之所以強調“天子無私事”,也就是告訴雍正帝,大可放心,以後你就光明正大的做事,你之前的那些私事,我會幫你全部掩藏,永遠不會被挖出來。

後面的鄔思道也確實按照自己說的那樣一步步走下去,先去找李衛,李衛是雍正帝的心腹,自然也就處在了雍正帝的監視之下。其後去了田文鏡那裡,仍然處於雍正帝的監視之下,再以後以為“貪財”,被清官田文鏡趕走了,從此徹底歸隱……

可見,鄔思道最後替雍正帝發的命令,一方面讓雍正帝徹底冷靜了下來,自己已經是天子了,要做天子該做的事。一方面也讓雍正帝徹底對他放鬆了警惕,念及舊情,放了他一馬。

正所謂,同患難容易,同富貴難啊!

如果同樣跟鄔思道輔佐四阿哥的年羹堯能早點明白這一點,何至於落得被殺的下場?

也正應了雍正帝答應鄔思道半隱的一句感慨:

“看來,你比我幸運吶!”

這句話,既表明了自己將要面對的敵人有多少兇殘,又表明了鄔思道,能遇到重情的雍正帝,是多麼的幸運!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裡胤禛從中午被張五哥帶走到暢春園,再從深夜返回潛邸。胤禛已經變成了雍正。


這個過程變化太刺激,中午不過還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親王,晚上已經成為一個龐大帝國主之君,億兆生民的主宰。這變化實在太快實在太刺激!雖然為了這一天,整個雍王府上上下下為此準備多年,殫精竭慮。

然而一朝成真,雍正顯然還沒有適應,沒有完成角色轉換。至少”朕”這個字還沒用順溜!

而雍正此時返回潛邸處理“私事”。按照原著小說,是回來清理那些替自己做秘密事情的人。人之常情麼,畢竟鄔思道是運用“陰謀”的高手,雍正是不可能放心的。

可是此刻貴為天子的胤禛還能有什麼”私事”?天子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天子無“私事”。想著處理“私事”,那不應該是天子所為。


鄔思道之所以敢繼續”替雍正做主”,去安排各類善後事宜,他做事的根據就在那句“天子無私事”上面。

炒米試從鄔思道內心獨白,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整個過程。

作為一國之君,雍正必須稍作休息,便立刻動身去皇宮,那裡才是你的歸屬。而所謂雍王府,龍之潛邸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與你雍正無關了。


鄔思道一而再提醒雍正不可善聽善見,要立刻進行角色轉變,剩下的善後事宜,你應該相信我鄔思道這個“白手套”,畢竟我才是行“陰謀詭道”之人。既然皇上你走的是“光明正道”,那麼我一個玩弄陰謀的人就不適合呆在你身邊了。雖然我行的是“陰謀詭道”,但是你看,我都是一心一意為你的,對以前的四爺現在的皇上都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如果你重感情,看在我忠心耿耿的份上,你是不會忍心殺我的。


而且我主動提出“半隱”,給自己安排好去處。這就避免了你麻煩,難以委決。

做謀士做到這份上,我這職業道德那槓槓的!

所以您勞駕您雍正空回一趟潛邸,所有善後事宜,我都替你安排得妥妥當當的了,就不用您擔心了。您現在既然已經當了皇上,那就要坐手穩固權力,實施改革,澄清吏治,匡扶社稷。那才是你應該操心的事情。

而我功成之後,懂得身退,絕對不會成為您的後顧之憂!這些您就放心吧,趕緊回你的宮去吧!


炒米視角


鄔思道這是最後一次為胤禛出謀劃策了,也盡了一個謀士應該有的職業道德。

他很清楚,經過暢春園的這一夜驚魂,曾經那個亦徒亦友的四阿哥胤禛再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清國皇帝雍正。

那個曾經屬於兩人之間的小曖昧再也不會出現了。

胤禛的這種身份轉變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必然會帶來他的思維轉變。

對帝王之求研究透徹的鄔思道,經歷了九奪嫡的風雲,自然對胤禛最真實的一面有了深刻的理解!

所以,要想活命,必須遠離現在的大清皇帝胤禛,但又不能脫離他的視線,就只能選擇“中隱”。

但是,鄔思道畢竟是重情義的人,胤禛的皇位爭奪戰中,有他老人家的一份心血。


他必須再送胤禛最後一程,將帝王之求完全、徹底的送給胤禛,一是遵守一個謀士的職業道德,二是以此換取胤禛能給他一條生路。

這是他在暗示胤禛,我的盡心盡力,幫助你登上了皇位,也教會你最後一招,希望你能夠實現諾言,讓我體面的離開。

鄔思道離開了那個漩渦,雖然他的結局像是被監視,但活著總比死了好吧!

鄔思道作為《雍正王朝》中第一謀士,可以說是人老成精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