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襄陽曆史文化悠久,千百年來不知多少達官貴胄生於此,死於此。古代素有編撰縣誌的習慣,作為文化古蹟,這些名人墳冢得以被單獨開章記載在《襄陽縣誌》中。雖歷朝歷代都將挖墳掘墓視為大罪,處以極刑。但作為文化知識普及,小編還是非常樂意以旅遊指南的形式(不是盜墓指南),告訴大家襄陽那些古代名人墳冢到底埋得誰,埋在什麼地方,有什麼值得特別關注之處。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鄭重警告:本文來源乾隆版《襄陽府志》,僅限於歷史研究,心存邪念者請立刻關閉本文,繞道而行。如果真有那九門傳人發現了什麼寶物,請立刻上交給國家,一面光榮錦旗加榮譽證書等著你拿。

昭王墓:

位於習家池北。此墓頗有爭議。一說是楚昭王,在明朝《襄陽縣誌》中認為是楚昭王,出處在《南齊書》有“相傳為楚王冢”一句話,遂加一“昭”字,從而誤傳。實際上宜城已經發現了楚昭王墓,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楚昭王的可能。

其二說是周昭王之墓。歷史上周昭王南征楚國,中途落水而亡。史載:王巡狩返,濟漢,漢人以膠舟載之。至中流,膠液,王及祭公皆溺死。周昭王淹死在漢水,很有可能葬於靠近漢江的襄陽附近。但奇怪的是《南雍州記》中說,南北朝齊朝建元時期有人盜伐此墓冢,得玉鏡、玉笈、古書、竹簡、青絲、簡編。其中竹簡、玉器按照古禮並非王君所用陪葬(檔次低),所以這座雖可以確認為王墓,但是否埋的周昭王,還有很大疑點。(要不挖開看看。)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盜墓(考古)星數:四星

原因:雖為王墓,但墓主不詳,且已經被盜掘過,其殘餘物品可想而知。

楚莊王墓:

在樊城鄞城內,俗呼“莊家冢”。然而據考《荊州府志》,真正楚莊王墓在江陵城西,此墓懷疑是楚昭王后之王墓。歷史上楚莊王率軍達到了周國首都洛水附近,虎視眈眈對其周天子政權發起了挑戰,留下了“問鼎中原”的歷史典故。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三星

原因:墓主真實身份有待確定。

漢南頓君墓:

襄陽東北七里,光武帝劉秀之父墓也。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二星

原因:死者雖為皇帝老子,但死亡早,陪葬品應該不多。

漢襄陽侯侍中習鬱墓:

習家池附近。據《襄陽耆舊記》載,此墓早在晉代前被毀,其建材被人用作打灶的材料。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

原因:墓地已被毀,且墓主為習家先人,請自重。

漢荊州刺史劉表墓:

襄城東門二百步。地名紅土腦。據史書記載劉表死後八十餘年,曾有人打開此墓,劉備及妻肉身不腐爛,栩栩如生,且散發出芬香之氣。清朝雍正二年,漢江發大水,墓為洪水沖毀,據說有漁人在附近水中打撈出漢鼎,高價賣給收藏家,考證懷疑是劉表墓中物。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墓穴已毀。

秦孝子墓:

位於白馬陂,漢水之西。據《水經注》記載:河南秦氏性至孝,事親無倦。親歿之後,負土成墳,泣血墓側,人有詠《寥莪》者,氏為流涕,悲不自勝。於墓所十得病不能食,虎常乳之,百餘日卒。今林木幽茂,號日孝子墓。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墓穴為普通人家,無高價值文物。

漢長水校尉蔡瑁冢:

劉表的手下,曾在“馬躍檀溪”中出場,意圖謀害劉備。據傳墓位於白馬陂,冢前刻石為大鹿狀,但如今早已無法尋找。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二星

原因:墓穴雖為當時襄陽大家族長,歷史名人,但墓穴位置不可考。

晉太醫令王叔和墓:

在峴山,如今還在,有墓碑可尋。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墓穴古代已被盜,無有價值文物。

南宋武昌王劉渾墓:

宋文帝第十子,曾與左右人戲作檄文,自稱楚王,號年為元光,備置百官,用來玩笑取樂。其長史王翼向孝武帝打了小報告。被孝武帝貶謫為庶人,最後逼令自殺,死時只有十七歲。若干年後,遷墳還葬母江太妃墓旁。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墓已遷走。

唐處士孟浩然墓:

位於鹿門山。對於這位寫了《春曉》的名人就不用多解釋了。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自古文人多貧困,墳頭就是個憑弔之地,連盜墓的都懶得下洛陽鏟,沒什麼值錢東西。

唐棗疆令劉言史墓:

在郭外五里。由皮日休撰寫墓誌銘,記述了一個清貧自守、剛正不阿的襄陽士子形象。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二星

原因:根據墓誌銘記載,其生活清貧,無有價值陪葬品。

宋宰相盧多遜墓:

北宋宰相。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盧多遜在流所去世,終年五十二歲。後由其子護送靈柩遷回襄陽佛寺。更換棺木時發現,其屍不壞,儼然如生。後人懷疑他是五月五日出生,據說這天出生的人死後不腐。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其具體位置無從知曉。

宋通判徽州贈少保王綱墓:

在真武山。參知政事之望父也,以子貴得贈官。由南宋紹興二十七年狀元,王十朋為其撰寫墓誌銘。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早已荒蕪,藏於土丘之中難以尋覓。

元湖廣行中書省左丞阿里罕墓:

位於萬山。墓失,惟存神道碑。而石厚逾二尺許,莫能徙之他所,故得存。今仰臥地上,風雨剝蝕,僅存其之字之半。其墓誌銘由皇帝敕令翰林學士元明善撰文,著名畫家、書法家趙孟俯(頫)書篆,非常難得。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就剩下個厚重的石碑了,除了書法值得玩味外,其他的所剩無幾。

元翰林學士暢師文墓:

在峴山。師文,南陽人,寓居襄陽。死的時候七十一歲,葬襄陽之峴山。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墓已坍塌,無從考證。

明襄簡王朱見淑墓:

位於隆中山。朱見淑(1451年-1490年),定王朱祁鏞庶第一子,明朝第三代襄王。據《明志》記載襄藩十一墓,俱注城西某山,但因葬後改了山名,所以大多無法知道確切山頭。如今可以確定的是憲王墓、靖王墓、忠王墓、追封襄恭王墓在谷城。而定王墓、康王墓,俱在南漳。

民間傳言朱見淑心覬隆中山這塊風水寶地,於弘治二年(1489年)毀隆中的草廬,修建成自己的陵墓。從而冒犯了神明,此後遭遇了洪水,塌方等等各種天災,而到了明末,更是被李自成一把火燒光了所有的地面建築。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二星

原因:此墓雖還在,但歷史上被多次掘開,估計裡面就剩下磚頭了。

懷王朱佑材墓:

在豐樂山。如今的臥龍鎮青山村青石橋自然村王墳衝。簡王朱見淑庶第一子,明朝第四代襄王。此墓於70年底從墓頂被炸開,墓室材料被搬運到附近修建水渠,而碑文也大多被砸斷,墓室大門推倒在墓室內,如今大半淹沒在黃土之下。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此墓現在已經坍塌。

莊王朱厚頰墓:

在龍泉山,如今九集鎮古林坪村。同樣在70年代被挖開,毀壞極為嚴重,僅剩下空墓以及少量漢白玉構建。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此墓現在徹底為空墓。

禮部尚書任亨泰墓:

在鳳凰山。但因為漢丹鐵路的建設而拆毀。任亨泰為襄陽明代唯一狀元,也是中國首位以聖旨建狀元坊表彰的狀元。洪武二十一年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訂定旌表孝行事例,曾出使安南。朱元璋重其學行,常每呼“襄陽任”。譙樓是專門為紀念任亨泰所建的,現五中剛進大門那裡的狀元橋就是與任亨泰有關。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此墓已毀。

忠臣王忠節母岳氏合葬墓:

在鳳凰山。都督同知王信父母也。

考古星數:零星

原因:此墓未發現。

都督同知王信墓:

在鳳凰山。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已荒廢。

襄陽知府何源墓:

百丈山。何源本是陝西涇陽人,任襄有惠政,就葬在襄陽,子孫也定居在了襄陽,後來其子涿州知州何正,葬在了鳳凰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子涿州知州何正墓:

鳳凰山,何源的兒子。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山東副使宗理墓:

在大成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廣德州知州宗賢墓:

在仰家衝。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戶部侍郎李文鬱墓:

在仰家衝。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刑部尚書韓邦問墓:

在仰家衝。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禮部侍郎艾福墓:

在百丈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刑部侍郎孔文英墓:

在峴山下。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廣州府同知邵濟墓:

在峴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大理寺丞鄭傑墓:

在峴山下。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封御史劉大經墓、子大理寺丞存義墓:

在峴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山西布政使胡羽墓:

在城西鳳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御史曹磷墓:

在城南大鐵山。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御史康慶墓:

在真武山西。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整屋知縣鄭達墓, 醴泉知縣何楚望墓:

在城南二里鋪。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鄭繼之墓:

初葬於城西龜山,後改葬城南仙人洞。 在峴山綠道附近有一廢棄古墳,內刻有“安樂窩”三字,懷疑就是此墓所在。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二星

原因:此墓已荒廢。

烈女墳:

又稱孝姑墳,在募旗山下湖旁。生員陳同修女,明末死於兵難。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考古星數:一星

原因:此墓荒廢,無從考證具體位置。

馮安邦墓:

位於峴山。其人為國軍第四十二軍中將軍長,抗戰時期,曾參加過娘子關、臺兒莊諸戰役,英勇奮戰,屢挫強敵。在轉進襄陽的途中,遭日機轟炸,重傷陣亡,壯烈殉國,葬於南峴周公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鐵骨錚錚的抗日英雄,還是被後世膽大妄為之徒盜掘,實在令人扼腕嘆息憤慨。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現實版《盜墓筆記》,襄陽古墓名冢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