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方里村与溧阳的“同”字文化

溧阳的文化系统里有个“同”字,是地形与文化相结合的神工鬼斧。“同”字源自何处?来自城郊的方里村!

溧阳方里村与溧阳的“同”字文化

方里村隶属溧阳市昆仑街道,地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西北角,溧竹公路与常溧高速交汇处。行政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663户,总人口2343人,总耕地面积2568亩。方里村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由“同”字形水系和村庄、农田组成,河道形状和村庄布局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

溧阳方里村与溧阳的“同”字文化

说到方里,第一个印象就是方塘,也称为“同”字河,方塘与方里村中的几个小塘的组合巧夺天工,从天空俯瞰,俨然一个“同”字。目前围绕方塘而居的村民共有377户,涉及6个自然村、1301人。方塘的前身是一片芦苇荡和沼泽地,名为沙涨荡,非旱即涝,连年灾荒。

据《溧阳县志》记载

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五年,宜兴、溧阳连续旱灾,灾民遍野,当时告老还乡回到溧阳的吏部主事史际(溧阳夏庄人)开仓赈灾,同时向知县提出实行以工代赈,用粮食换取民力,将这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粮食,以备他年赈灾之用。

得到同意后,他即组织人力向四周350丈地内,建造内外塘堤,堤内低洼之处深挖为堰池,稍高处则平整为农田。外堤以挡外来洪水,内堤堰池用于淡水养殖,池内之水还可以用来灌溉。历时两年,建成后的方塘塘面四面每边长度约800米,河面宽度约40米,水深三四米,整个水系可供周边4000余亩良田的灌溉。其整个水系形似“同”字。

溧阳方里村与溧阳的“同”字文化

一个“同”字,隐含了建设者的多少苦心?天下大同?官民同心?抑或是水利设施的一种实用与审美兼顾的个性化设计?后人自有各种解读。

另一传说因为当年际开凿此塘是依据明朝嘉靖皇帝所题的“普天同庆”四个字中的“同”字而挖, 但另外三个字在哪里,村民有的说在山东,有的说在陕西、福建,众说纷纭,也无从考证,正是这样一个传奇,给方塘的历史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现如今的方里村围绕方塘布局,四面环水,水环田,田围水,宅街田水,层次分明。方里村以农业产业为主,方塘周边区域没有工业企业,环境优美,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拥有万亩油菜示范区,油菜花盛开时节,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观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村庄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无论是旅游观光还是历史文化传播,都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

“同”字塘是明代保存下来的水利工程遗址,是古代水利工程 “古为今用”的奇观,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五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田舍一直在变迁,村貌一直在更新,但方塘没变,依然是昨日容颜,依然是绿波荡漾,静静的审视着历史的变迁,但方塘人所传承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依然激励着新一代方塘人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

溧阳方里村与溧阳的“同”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