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的開始之「北約」的成立

1949年3月18日,美國和西歐國家公開建立一個他們稱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集體防務聯盟計劃,他們的目標是“維持和平與安定”。他們還重申了對聯合國的支持。而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是以美國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 ,與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 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杜魯門主義是美國第33位總統哈里·杜魯門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國會的諮文,是美國在全世界擴張勢力的宣言書)。

冷戰的開始之“北約”的成立

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1949年4月4日,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十二個國家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正式成立。北約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在軍事上和意識形態上的擴張而建立的,也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推行世界霸權政策,從軍事上控制西歐盟而建立的政治、軍事組織。

冷戰的開始之“北約”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簽字儀式

北約最初只有十二個成員國,後來北約經過六次擴大,成員國逐漸達到29個。1952年2月,土耳其和希臘加入;1955年5月,聯邦德國加入;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1999年3月,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2004年3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2009年4月,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2017年6月,黑山加入。

冷戰的開始之“北約”的成立

北約成員擴張國

《北大西洋公約》由序言和14條正文組成。主要內容:締約國實行“集體自衛”。保持並加強單獨及集體抵抗武裝攻擊的能力。任何一締約國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遭受威脅”,各締約國應共同協商。對於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其他締約國有義務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條約規定對締約國的“武裝攻擊”包括:對締約國領土及北迴歸線以北的北大西洋區域內任何締約國所轄島嶼的武裝攻擊;以及對締約國領土或領空,或有締約國佔領軍駐紮的歐洲其他地區、或地中海、或北迴歸線以北的北大西洋區域締約國的武裝部隊、船舶或飛機的武裝攻擊。《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還規定成員國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確認,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被理解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次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但在911事件之前,一直都未動用過。911事件發生後,北約首次根據公約第5條啟動了共同防禦機制。如果有任何國家授意進行了本次襲擊事件,將被視為對美國的軍事襲擊,也被視為對北約所有成員國的襲擊。

冷戰的開始之“北約”的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