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黑暗與光明

中國股市的黑暗與光明

中國股市有著光明與黑暗兩面,光明面在於價值投資的大門已經打開,黑暗面則是法制金融亟待加強。制度的選擇,就是讓中國的股市透過反腐風暴看到變革的方向。

演講人/金岩石

(新華指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資本市場通過每一個人的自由選擇改變著制度選擇,而制度選擇才是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真正力量。那麼在這樣的市場中,一個普通投資人如何獲利呢?這個市場中存在著一個制度變革驅動的牛市基石,而這種機制存在的條件下,要理解中國股市的價值投資。

一說到價值投資很多人本能地想到巴菲特。我曾經當面問過索羅斯,為什麼我們不學巴菲特。索羅斯說因為我們的錢是借的。言外之意是巴菲特的錢是沒有利息的長期資本,零利率的長期資本才成就了巴菲特,因為他經營的是一家保險公司。

那麼在中國如何堅持價值投資呢?最早提出價值投資的人,是格雷厄姆:投資要尋找內在價值,要建立安全邊界。

當我們把公司準備推上市,投資人買的是預期,預期看的絕對不是現在的資產,看的是團隊,這就形成了內在價值之上的經營價值,即團隊價值。當一個有經營價值的公司進入市場,就會由於貨幣而產生流動性溢價,而當流動性溢價推高股價的時候,就會引發情緒性溢價,使股價再創新高。當我們理解股票市場的價值是一個價值鏈,就能看到以前兩種價值為主導。經營價值驅動,以美國為代表,長期上漲,牛長熊短;以流動性溢價和情緒性溢價為主導,這就是交易價值驅動,這樣的市場長期震盪,牛短熊長。一個有內在價值的公司上市了,加上預期溢價和良好經營,可以翻20倍;加上流動性溢價,可以翻40倍;加上情緒性溢價,再翻倍都是有可能的,可能翻80倍。

所以一旦情緒從樂觀轉為悲觀,所以股價掉一半很正常。要堅持在這個市場中進行價值投資,“會買的是孫子,會賣的是爸爸,會空倉的才是爺爺”。中國2015年的股市是正常的,我寫了一首詩:“千古跌停,千古漲停,牛熊博弈真精彩;萬人歡喜,萬人哭泣,悲喜交集好文章。股市中,法無定法,方知非法法也;人世間,了猶未了,何妨不了了之。”

2013年有三個人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三個人代表的理論各不相同。1.尤金·法馬的有效市場理論,股票也和商品價值一樣,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這就是有效市場。結論只有一個:如果有效市場是這樣的走勢,那麼投資就只能在無效市場中發現機會。那麼中國和美國相比,中國的市場還是美國的市場更有效?當然是美國的市場。那麼投資機會應該在中國更好,是嗎?對第一個理論打一個問號。2.拉爾斯·皮特·漢森的風險溢價理論,由於商品風險不高,所以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但股市中,人的情緒產生了風險價值,價格在價值線之上波動,這就是風險溢價理論。如果相信這個理論,就不要買股票,而是買股權。在股權開始交易之前,獲得交易前的價值與交易後的價值之間的風險套利,這就是股權投資理論的依據。3.席勒的行為金融學理論,股價暴漲、暴跌證明價值就沒用,這個市場就是人的情緒在波動因素作用下而產生的一種行為,所以暴漲和暴跌都來源於人性的本能缺陷。即人們對風險財富的渴望和投資風險的恐懼,都來源於人性本身。而這樣的理論就支持了金融資產價格在流動中暴漲、暴跌,沒有所謂的價值。這也是索羅斯的理論,所以他永遠不相信長期投資。所以他的理論就是易錯性、反射性的。反射性就是告訴大家,你看到的事實都是別人的反射,不可能是真實。每一個人解讀信息都是帶著自己的偏見,所以信息在流動中必然產生謬誤。信息具有謬誤,資本市場和普通商品市場最大的差別就在這裡。市場經常是錯的。所以要在錯誤的市場中去參與交易,永遠沒有確定性。

當我們理解市場的本性,都會呼籲讓市場走向成熟,會讓大家本能地認為要加強監管。比如,P2P騙錢跑路了,都會說是監管不到位。法制金融已經迫在眉睫。我們需要喚醒法治的陽光,來照亮中國股市。

制度的選擇就是這樣讓中國的股市透過反腐風暴,看到了變革的方向。我們相信,註冊制和機構備案製作為全球主流國家的監管模式,最終一定會走進中國。從這個角度,新三板目前實行的就是註冊制和備案制,這讓新三板在中國股市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新三板意外地變成了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主板推不動的註冊制,新三板天生就有。在金融界推不動的備案制,在中國證券業基金會完成了。2017年5月20日,也就是新三板分層制實施一週年,有80%的概率會看到新三板的創新層更名為首都證券交易所。新三板制度會加速民營企業的證券化,會加速國民經濟的創新成長。

在新三板異軍突起的過程中要看到中國股市的三大趨勢:第一,散戶機構化;第二,決策數據化;第三,基金陽光化。我可以很坦誠地說,如果民營企業不敢上新三板,只有一個原因:你不乾淨,不要尋找其他理由。有人說新三板融不到資,誰讓你來融資的?你以為市場就是給融資人準備的嗎?如果一個企業不融資就活不了,就不應該上市坑人。

三種企業不能上新三板:1.繳稅就活不了的企業別上,靠逃稅活著,往那一掛,又繳稅又交費,三個月就死了;2.不融資就活不下去的別上,因為這個市場是為投資人設立的,是投資人選擇你,不是你來融資的;3.不創造價值的企業不能上,投資人很聰明,一個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一定要創造價值。有利潤的企業不創造價值,也不該活;有利潤又能創造價值的企業,一定能在這個市場中成為投資人的寵兒。

所以,新三板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將是獲取暴利的市場。如果能在這個市場中,讓自己的公司上市並分享制度紅利,或者參與優秀企業的併購重組,或者成為這個市場中的投資人,在未來三年,利潤肯定能增加一到兩個零。我現在是平均三個月在這個市場裡找一家企業,大家一塊,基本上兩年三到五倍的收益,這就是這個市場給我們的財富機會。

民營企業的證券化,民間投資的機構化,雙向驅動,正在讓中國經濟走向證券化驅動的軌道。城市化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必然會走向證券化。2013年我就講過,樓市投資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未來可以投資的城市會越來越少,投資的利率在樓市中是中心,即金融中心、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所以樓市將掀起一場天價與鬼城齊飛,癲狂與落寞同在,越來越少的城市,越來越有限的空間。樓市投資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取而代之的將是證券化時代,是兩種不同的財富經營模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新的投資產業:

富豪投股權,中產玩股票,窮人炒期貨,越炒越窮,越窮越炒。財富的增長會和證券化率成正比。這就是土豪時代的終結,富豪階層的崛起。

家庭財富存在一個財富偏好升級的順序:第一代財富,主要來自於不動產偏好,但不動產缺乏流動性;第二代財富,是股本黃金收藏,用流動性來補償不動產流動性不足的缺陷;第三代財富,是收益率偏好。當人們把收益率偏好作為家庭財富的支柱時,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人性中一種永恆的偏好,叫波動性偏好。不動產偏好-流動性偏好-收益率偏好,最後才到波動性偏好。

由於中國的文化和人天生的劣根性,人們看到了風險便掉頭而去,只有少數人才能推開這扇門,走進風險財富的市場。當通過這扇門才會看到,在門後又有兩個字,叫“財富”,這就是“風險財富”之門,風險財富已經上升為主流財富。勞動不致富,富貴險中求,每個人都在選擇著自己的人生。

而選擇之中,今天的中國已經打開了風險財富的大門,讓所有人都公平進入這個市場,這就是中國股市有陽光。

中國股市的黑暗與光明

“摘自金融強國之路第一輯“之《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模式激辯》。

中國股市的黑暗與光明

“金融強國之路第二輯”之《中國金融新秩序》,主編劉紀鵬,副主編武長海。東方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