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到底會不會失敗?

日本學者三浦展在著作《第四消費時代》中多次提到便利店的功用,其中便利店成為第三消費時代的代表業態:能夠滿足這個時代的人極端個人化和隨時改變的的商品需求。


那麼未來呢,或許,隨著人際關係的進一步疏離,作者認為我們需要的“不是單單出售商品的便利店,而是能夠提供人際交流機會的便利店”。這與如今剛誕生的“無人便利店”呈相反趨勢。那麼什麼形式笑到最後,還是說,未來兩者會共存呢?

(社會學者,1999年在日本成立“文化研究所”)

無人超市到底會不會失敗?

從第四消費社會的角度來看的話,代表第三消費社會的業態“便利店”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呢?

特別是對於一個人生活的人來說,便利店是不可缺少的地方。地方的便利店暫且不談,都市裡的便利店給人留下缺乏交流的印象。在都市的便利店裡,店員通常都是沉默寡言地接待客人。難得在日本有數萬鋪的便利店,我們就不能把它作為地域社會的核心使用嗎?

面向個人消費的便利店分散在各個小小地域,所以便利店本應該是可以充分靈活地利用地域性的經營資源優勢,從而在各個地域促進地區居民之間的交流的,為社會團體的形成做出貢獻。按照我自己創造的詞來形容,這樣的便利店就是“社交便利店”,即,充分發揮社交、社團功能的便利店。

便利店集中著許多地區的居民。因為便利店通常設在離住宅較近的地方,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也十分方便。便利店還負責把食材送到家門口的外賣服務,這種服務在近幾年十分普遍。

但是從現狀來看,居民們前往便利店的時間和目的因人而異,因此很少有居民之間的交流。不過,即便是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便利店至少可以提供一些能夠讓居民們集中的場所吧。只要有餐桌和椅子,人們便可以在便利店購買飲料後,邊喝邊聊。

便利店還可以起到託兒所的作用。便利店如果能夠受家長們的委託幫助照顧孩子半小時左右,家長們便可以趁著這段時間段完成各自的任務,這是多麼方便的一件事。

此外,在未來的日子裡,需求增多的是能夠幫忙解決生活瑣事的人。例如,更換燈泡、挪動重物等事情對於老年人來說比較困難。特別是對於沒有和任何鄰居來往的現代人來說,恐怕沒有能夠幫助自己的鄰居。如果能把自己的一些需求寫在紙條上貼在便利店,地區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助將會產生。

我們需要的不是單單出售商品的便利店,而是能夠提供人際交流機會的便利店。如果在將來能有這樣的便利店出現,熟人之間的交流將會在該地域內增多。

一旦有了交流,社會團體將會自然形成,居民的安心感、安全感也會增強。例如,如果好幾天沒有見到三浦先生,會有更多的鄰居開始擔心三浦先生,從而會減少老人孤獨而死的概率。

當然,人們聚集的機會要是增多,還能夠帶動人們的購物意願。為了能夠安心、安全地過日子,人們再次開始重視鄰居交往的重要性。所以,便利店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

“3·11大地震”的時候嚴重缺米,那時候我也到處尋米,但是依然找不到,最後在一家老夫妻倆經營的當地舊米店裡找到了。這家米店每天都在一點點地碾著大量採購回來的大米進行銷售,因此有大量的儲備。

但是便利店通常都是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貨,所以一旦災情發生無法進貨時,包括米在內的任何庫存品都會減少,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正因為便利店是全國連鎖的,災情一旦發生時,作為該地域的據點應該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便利店可以與當地的行政部門協作,做出相應的防災措施,例如,設想災情一旦發生,便利店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儲備飲用水、緊急食品等功能,或者通過太陽能、風力等能源進行自行發電。

如果能做到以上這些,便利店確實起到了地域性據點“社交便利店”的作用。

無人超市到底會不會失敗?

《第四消費時代》,三浦展著,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