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ye620
我也是性格内向,不爱交际。曾经也尝试过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人群,但是每次都搞的疲惫不堪。后来学了很多心理学和心灵成长方面的知识,我明白其实性格无好坏之分,我慢慢接纳了自己的性格,不再羡慕他人,而是悦纳自己。
自信不是外向者独有的品质,很多内向性格的人也很自信。
题主想要孩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可能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性格,我有两个建议给到你。
一. 可以尝试改变自己。
有些人不善交际是出于害怕,但内心喜欢交际。这样的话可以大胆的去尝试,多接触情商高人际关系融洽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然后应用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中,慢慢来,慢慢练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但只要坚持下去,并不断总结技巧,就会脱离社交恐惧症。
坚持21天就可以形成潜意识,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题主如果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性格活泼开朗,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像我自己,是从内心深处不喜欢热闹,所以也就不想改变,如果题主也不想改变,可以试试第二个建议。
二.接纳自己的性格。
古今中外,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精英,内向性格的人数不胜数,因为内向的人做事情更加全神贯注,更容易看透事情的本质。
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孩子,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爱孩子,用无条件的爱滋养孩子。
重视孩子的感受,呵护孩子的心灵,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会按照他自己的本性成长,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强大的自信。
七蒙育儿
将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只是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划分的心理类型,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社交好的标准也不只是交友多,还有另一个维度也就是深度可供参照。内向和不擅长社交、情商低、不受欢迎之类的词汇本不应该划上等号。而且,会不会社交和善于表达也不能等同,很多内向的人非常善于表达只是不想表达。
有很多内向的人,拥有为数不多的知心好友,可以相互支持和鼓励。并不是只有热热闹闹的社交才是成功的表现。
回到题目,可以把“几乎没有社交的妈妈”等同于不善于表达的妈妈。也就是说,现在要探讨的是,不擅长表达的妈妈如何培养擅长表达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不善言辞的父母都有一些能言善辩的孩子。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1.给Ta足够的安全感,让Ta能够勇敢的向外探索。
说到这一点,其实全职妈妈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足够的安全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主要体现在亲子陪伴上。当然这里主要看的是陪伴质量,但其中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这种安全感,孩子就可以勇敢的走出去,妈妈只要站在Ta的身后,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就够了。这样,就能初步积累孩子的自信心。
2.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现在很多社区都会有非常丰富的亲子活动,或是绘本阅读活动。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下这样的活动,为孩子提供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初步的社交方式,Ta会了解到:想要跟其他人一起玩耍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学习到的这种规则,会对Ta以后都非常有所助益。
3.广泛阅读。
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不能没有阅读。经常听绘本的小朋友,语言的表达能力通常会更好。而这种语言表达能力,为开朗自信的表达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当小孩子在无意中用非常清晰且正确的话语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需要的时候,都会受到周围人的称赞,而这种积极、正向的体验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成为Ta下次自由表达的驱动力。
4.增加阅历。
这个层面的阅历主要是一些旅行经验。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不用带孩子出门旅游,因为即使去了,他们也记不住什么。其实不然,有很多“所见所闻”都默默地存储在了儿童的潜意识当中,成为了一种隐形资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非常能够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记得非常清楚,成为他们在家人或小伙伴中的谈资。
不倒翁小姐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无论父母性格如何,儿童都需要跟外界进行社交。
我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七岁的儿童,在上小学以后,几乎无法跟同学们进行正常社交。他跟同龄人的沟通和交往,有比较大的障碍。
经过了解,我们才知道孩子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出在了妈妈身上。
他的妈妈是个全职太太,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他。
妈妈的性格特别内向,几乎跟外界没有什么接触。除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其他时间喜欢带着孩子宅在家里。孩子跟外界的接触非常少。
正是因为跟其他小朋友接触太少,导致了上学后的各种不适应。
儿童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游戏活动,才能获得身心发展。
我常劝那些性格内向、喜欢圈养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尤其是让他们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
想要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善于表达,就要增加他和其他孩子的接触机会。
第二,父母要做好榜样。
无论父母的性格如何,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出阳光积极的一面。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你每天散发的负能量会被孩子接收到,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
你表现出什么样子,孩子就会学什么样子。你表现出开朗自信,孩子也会学着开朗自信。
第三,父母要教孩子表达。
孩子的表达能力,是父母给予的。讲故事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小故事,然后,带领着孩子把这些故事讲出来,甚至表演出来。
经常这么做,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表达能力。
再就是,父母要跟孩子做好沟通交流。有些感受,孩子表达不出来。父母就要引导着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想培养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孩子,父母需要做到上面说的这三点。
欢迎关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热点知识推送给优秀的您。
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在帮助别人。
柳柳很忙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位妈妈一定不要给自己安上“内向、不会交际”的标签。虽然由于性格及生长环境的不同,人们经常人为地把人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类。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大部分人在内心中都渴望与人交流,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再说,什么是会交际?这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说你可能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更倾向于被动,而不是主动表达。所以,不要先给自己扣上这样的帽子,反而会失去很多值得珍惜的机会。
全职带宝宝之后,社交圈往往变得比较窄。因此,不管以前性格如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一是通过书籍或是网络媒体学习如何提升表达能力。现在,提倡终身学习,成为爸爸妈妈后,也要不断地学习为人父母的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所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多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中,会有比较多的老师、家长和小朋友参与,既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也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人,看到、听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从而让孩子更适应外面的环境。
三是多听别人如何给孩子讲故事,也要学以致用多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其实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习怎样表达自己,也会通过交流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四是多让孩子的爸爸也参与其中。爸爸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不能因为你是全职妈妈就承担起家里所有的事情。一个人接触的人和物是有限的,但爸爸的参与就弥补了这种缺憾。所以,爸爸的参与既能加强夫妻感情,也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开朗。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要尽量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信自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亲子沟通如何说: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亲子沟通如何说
我们知道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但是并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特别多的交际活动,但并不代表她不会交际,不自信。
所以,对于孩子也一样,不要因为她性格内向就认定她不善交际,不自信,妈妈们要做的是观察孩子,启发孩子,引导孩子,最终让孩子走出去,交朋友,而不是下定义,否定,强制,最终孩子不愿意,家长生气。
我女儿是慢热型孩子,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她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和自己认识的小朋友玩,从来不跟不认识的小朋友玩,从很长时间都是见了人不会主动去开口,甚至是很熟的朋友。在她三岁前,我也一度认为她的性格是内向的,为了让她可以和小朋友更好的去玩,我是这样做的:
1.尽量多让她出门,去和同龄人玩,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怎样去玩,玩什么,甚至吵架都是孩子在学习与人交往。如果同龄人之间有争吵,家长了先观察孩子们怎样去处理,如果孩子大哭不止,先安抚,在引导。
2.妈妈多去鼓励,引导孩子,独立的去做事情。我女儿从小喜欢坐摇摇车,最早是我帮他换硬币,后来让她自己去,她不敢,我陪着她去,她来换,慢慢的,她会主动自己要求去,会主动的叫叔叔,阿姨!
3.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要一气之下直接走掉。许多父母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会强制的命令孩子,比如我见过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和陌生小朋友玩,妈妈就对孩子说,去和小朋友玩,不玩就回家。孩子不愿意和陌生的小朋友玩,当然不会动,结果妈妈一气之下直接走掉,孩子哭着喊着去追着妈妈。
有天带着姑娘楼下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有位母亲带着孩子,女儿一直哭哭哒哒的,不肯玩,站在妈妈身边,妈妈一怒之下,趁着女儿发呆的功夫,一气之下直接走掉,等到姑娘发现妈妈走了,赶紧边哭边追。这样的方式养育孩子,孩子是不会开朗活波的。
4.做好父母的榜样,多给孩子时间和耐心。自信无关性格,内向并不代表不会交际。如果孩子不会和小伙伴交朋友,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或者玩具,让孩子学会一起游戏,一起分享。平日的生活中,妈妈也可以把自己与朋友,邻居等相处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怎样去和别人打招呼,学会对别人说谢谢!
此外,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妈妈做好引导,对孩子多点耐心,不要当众数落孩子,多鼓励,引导孩子,相信孩子自然会长成她们最好的样子!
前面说了,我女儿比较内向,虽然现在的她依然不会主动和熟人打招呼,但是她想坐摇摇车会主动去叔叔阿姨换硬币,想要别人帮忙会主动开口,在幼儿园不喜欢老师的拥抱也会大胆的说出来!
所以,孩子都是善于思考的,想让她善于表达,家长要多去引导,只要孩子面对不同的环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就算他有些内向,也不影响她的表达!
豌豆妈妈育儿
我是宋思华(头条号:处处有心),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咨询师。
首先,性格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父母的先天遗传,大部分取决于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
而且即使有遗传,那么爸爸还占了一半呢,所以,妈妈首先不要焦虑,不要担心孩子会遗传自己“性格内向不会交际,几乎没有社交”。
其次,妈妈知道自己性格不足的部分,就要有意识的改变。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大人发现问题后,只希望在孩子身上完全扭转,而自己毫不努力进行调整,这在育儿上是大忌,只有父母自己动起来,努力调整自己,孩子自然也会跟进。
再次,孩子是张白纸,妈妈要学会书写。
1、要花时间。比如:多倾听孩子说话,如果孩子还小,不会说话,那么妈妈就要负责说,多和孩子说话,别觉得孩子听不懂,任何人只有接触了,才能从不懂到懂,你都不和他说话,他怎么可能懂。
2、要花精力。比如:多陪孩子外出,看看大千世界,鼓励孩子接触新朋友,主动打招呼等。
3、要花心思。比如:当你打开锅盖时,热气冒出来了,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边看着你做家务,边告诉他,因为水烧开了,所以热气冒出来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
以上三条,父母要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来促使孩子受益,并鼓励孩子将自己会的尽可能多的表达出来,在不断的表达中,收获成功,促成良性循环,孩子自然就慢慢变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人了。
最后,属于“性格内向不会交际,几乎没有社交”的妈妈的优势
“耐心”、“坚持”是培养孩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标配,但对很多家长来说有点难做到,或者说难坚持,因为生活中干扰的事太多了。而性格内向、不会交际、没有社交的妈妈,在这两方面往往有独特的优势,排干扰能力会比较强。
宋思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咨询师。
致力于青少年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婚姻情感、个人成长、职场困惑等方面的咨询和研究。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或心理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不爱说话,安静如水。不喜热闹,最爱的是宅在家里。同学聚会,公司的饭局,几乎见不到身影,即便去,也是那个躲在角落静静倾听的人。
虽然在别人眼里有些闷闷的,但这并不会妨碍孩子成为一个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人。
经常和孩子唠唠嗑。
不爱说不等于不会说,不说。孩子出生后,经常和她说说话。不管她听得懂听不懂,都和她讲。孩子会说话了,就讲故事。再大些就聊些幼儿园和学校里的事,天南海北地唠一唠。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和对方讲一讲。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要求,意见讲出来,做一个能说,会说,敢说的人,不愁今后不善表达。
让孩子懂得并学会幽默
幽默能让人变得快乐,有了烦心的事不易上心。幽默能化解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一个风趣幽默,长大了更受周围人的喜欢。
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看看幽默搞笑的动画片,听听相声,读一读名人趣事。从小就做一个笑口常开的宝宝,大了也会遇事想得开,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自信源于肯定和认可
孩子特别关注大人对他们的态度。经常的否定他们,说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没了自信。
孩子做事时,多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多多肯定他们的行为和想法。这样做,自信会一直陪伴孩子。
瞧这些,性格内向,不会交际,几乎没有社交的妈妈也能做到。所以不必担心,自己培养不出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孩子。
萌妈爱学习
看到你的问题,特别有感触。
我曾经也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妈妈,我也曾经因为自己的性格担心孩子受到影响。甚至后来我自我安慰,既然我性格内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性格内向?我性格内向,我也生活工作的很好啊,虽然没有很多朋友,但是自己仍然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人也觉得挺充实啊!自从想开了之后,人就不那么纠结了。
谁说这个世界只有性格开朗外向才是好的?这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有人外向,有人内向,越是内向的人,越是专注,越容易做成一件事情。看看古往今来那些有着匠人精神的大师,无一例外都是内向性格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反倒是因为心思过于活络,不能踏实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常常半途而废。
我觉得,不用纠结孩子的性格养成,更多的是好好看看自己,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本来的自己,接纳有优点,也有缺点的自己。当你接纳自己了,你的内心就会更加平和,心态平和了,你就会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气场,是滋养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源泉。
当然,如果你愿意交朋友,也可以试着调整自己,不知道如何同陌生人打招呼,那么可以从身边的熟人开始,跟自己的老公多聊聊,跟自己的亲戚以前的同学多聊聊,跟其他有孩子的妈妈多交换育儿经验,多带着孩子参加集体溜娃的活动。慢慢的,你会发现美好生活的另外一面!
甜甜圈伐木累
我们可以先看看培养孩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养育前提:
1、民主型养育风格的家庭:在正面管教体系就是和善而坚定的亲子互动模式。这即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又不失必要的规则。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拥有稳固的安全感和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对孩子稳定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的情绪表达很有帮助。
2、积极的觉察孩子的需要:多大情况,内向风格的人会比较敏感细腻,洞察情绪的特质也相对明显。孩子的成长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流露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果妈妈能及时的洞察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并给与积极的回应和同理心引导,这会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积极情商的铺垫起到很好的支持。
3、高质量的陪伴:大部分内向的人时常表现出沉稳稳定、专注力高、生活节奏有规律、安静内敛等一些特质,这些特点在陪伴孩子时也会表现出更多的耐心、不容易陷入说教急躁或者控制孩子的一面,这反而给到孩子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些孩子反倒能够摸索出自己的学习规律和稳定的学习状态来,从而成为自然而然的自己。
其实,上面几点什么样个性的家长都是可以做到的。给孩子稳定的情绪环境、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安全民主的养育风格。这些角度能够为孩子将来发展出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友善的社交能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相关能力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当孩子将来走入社会,也更容易受到群体的欢迎,被接纳的程度也会很高。所以不要纠结自己是什么个性的家长,给孩子以上的环境支持更重要。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真心妈妈来现身说法。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妈妈,内向,安静,最喜欢做的事是写文章、读书、做手工、做饭,不善于人际交往,也不太喜欢热闹的活动。但我觉得,这样的个性,对培养孩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首先,内向和开朗、自信、善于表达没有矛盾。
开朗是开阔明朗、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我的理解是,这种特质和内向外向没有关系,内向的人不一定就不开朗。恰恰相反,我自己,就是集内向和开朗与一身的人,而且是个彻头彻尾的乐观主义者。
自信是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内向的人不一定不自信,而且因为内向,反倒容易反观内心、坚守自我,所以会更自信,反倒是很多看起来很外向的人,是用表面上的大大咧咧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自信。
是否善于表达也和内向没有关系。善于表达是一种能力,建立在认知、学习、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很多人不善于表达不是因为内向,是因为表达能力差。
所以这位妈妈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比较内向,就没有办法培养出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孩子。但如果自己不够开朗、自信,表达能力也不强,恐怕就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
再来说说我家的办法。
1、要想孩子开朗,爸妈首先要开朗。
孩子的个性,不来自爸爸妈妈刻意的“培养”,而是来自他的生活环境,来自爸爸妈妈日常的影响。
开朗的表现不一定是特别活泼好动,喜欢说话,而是畅快、豁达、不钻牛角尖,不阴郁低沉,大人遇事乐观、豁达、不抱怨,不封闭自己的内心,孩子就能具备这样的素质。
有些爸爸妈妈是这样的:在外面给别人的印象是开开心心,但回到家里,就是各种抱怨,情绪不稳,脸上经常阴云密布。这样的话,孩子是无论如何都开朗不起来的。
2、给孩子充分尊重。
要想孩子更自信,爸妈妈妈在家里需要充分尊重孩子,减少拒绝、批评、打击,并且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这样,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更喜欢自己、相信自己。
很多性格外向的爸妈妈妈,却没有培养出自信的孩子,原因就在于,心直口快的爸爸妈妈对待孩子时,态度非常轻率,经常打击孩子。
3、一家人经常聊天,彼此畅所欲言。
一个气氛沉闷,一家人很少聊天说话的家庭,也是没有办法培养出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孩子的。你和孩子说话的方式、爸爸妈妈之间说话的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这些素质。
我自己虽然是一个内向的妈妈,但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和孩子聊天的妈妈,和孩子聊起他感兴趣的话题来,能聊上一个小时,而且我会充分和孩子分享我对话题的了解、看法,和孩子一起讨论。
我们夫妻之间,也经常聊天,话题广泛,有时是讨论最近读的书,有时是讨论时事,有时是讨论电影,有时是讨论育儿,家里的柴米油盐,我们反倒是很少讨论,自然,也几乎不为柴米油盐的事争吵。
我们的两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也都开朗、自信、善于表达。虽然他们确实没有长成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4、丰富自己,保持开放。
最后一个建议,是特别给这位妈妈的。做全职妈妈,很容易将自己封闭在家庭之中,眼中只有带娃和家务,视野越来越窄,思维越来越不活跃,而且因为疲累,也比较容易情绪低落,有的妈妈还会变得脾气暴躁,这样无疑对孩子的性格发张有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的建议是,做全职妈妈,也不能让自己完完全全淹没在育儿和家务中,要留意通过阅读、学习,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同时也保持开放的心态,让自己不和社会脱节。否则,很容易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缺乏活力。孩子每天和这样的妈妈在一起,恐怕也很难养成开朗自信善于表达的素质。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