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在中国,人们的存款意识还是很强的,甚至是作为“懂事成熟”的标志,在国人眼里,“存钱”更是能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近日,央行出台了一组数据,早餐君觉得很有意思。

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的十年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这说明人们的存款变少了。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让人觉得十分惊讶,毕竟在当前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的时代,存款的增速上涨才是最值得诧异的事情,至于增速降低,太正常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十年来,人们的存款增速大降,到底是谁动了奶酪?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1、涨了39个月的房价一口咬掉了大半“奶酪”

如果要说近10年里人们的最大支出,肯定是房子无疑了。“得益于”房产大亨和温州炒房客的推动,我国的房价走向只能用“倍增”来形容,而且是很多倍。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截至到2018年8月,本轮房地产市场上涨周期已经长达“39个月”,仍然在持续的刷新着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涨周期最长纪录。

房价的持续增长让买房成为了消耗大量存款的“首要原因”。买房的首付款和月供,让无数家庭的存款被消耗了很多,甚至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下一场存款增速的回升,很有可能会在20年后还完房贷。

所以谁动了“奶酪”,大家心里还没点数么?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2、电商“购物便捷化”掀起的“买买买狂潮”

回顾这十年,互联网不仅让人们的信息传递变得快捷,更是让人们的“购物方式”更加便捷。“得益于”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人们的“购物车”从仅限于一个超市拓展到了全国各地。“足不出户便能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不再是一个奢望,各式各样的广告促销激发起了人们“买买买”的热情。“京东618”、“淘宝天猫双11”,噱头十足的“购物节”,说到底还是为了掏空人们的口袋。

如果说房子是“一锤子买卖”的话,那么电商就是“钝刀子割肉”了,要一点一点的榨干人们的存款。电商“购物便捷化”掀起的“买买买狂潮”也是一口咬在“奶酪”上。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3、“理财产品”的多样化,让银行不再是唯一选择


人都是有逐利心的,在理财产品多样化的当代,收益率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就不会作为首选。“余额宝”、“理财通”,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低门槛低风险高回报的诱惑是很难让人拒绝的。于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居民存款,让居民的存款率进一步流失。

银行的年收益率上不去,人们寻找年收益率更高的其他金融平台自然是无可厚非。虽然这样的流失并不是让存款“消费性流失”,但不能否认这也是这十年人们存款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4、存款增速下滑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收入增长并不明显

追根溯源,存款的源头还是由人们的收入决定的。收入增长的幅度小,开支增长幅度大,存款增速还能上涨真是有鬼了。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扣除物价上涨元素,实际增长的比例为6.6%。去年的增长比为7.3%,比今年高了0.7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自然就是存款增速的下降。

国家虽然实施了个税新政,但提高的这一点点收入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杯水车薪”。人民身上的担子依然重的可怕,而比增速下滑更可怕的是“信用消费”的普遍。截止到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同样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入不敷出”。

归根到底,存款增速下滑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人们的收入增长不明显。我们经常听到房价涨了、物价涨了、油价涨了,什么价格都涨了,就是听不到工资涨了的声音。

十年,存款增速下滑11%,是人们赚的少了,还是物价飙的太快了

十年,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是谁动了“奶酪”?是连涨39个月的房价,是电商高速发展带来的“购物便捷化”,是互联网金融的分流,最最最重要的,还是看不见上涨苗头的工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