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清朝年间,汉人基本没有任何地位,朝中做到三品大员的汉族官员,见到七品的满清官员都要自称奴才。而就有这么一位汉族官员,进士出身却弃笔投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除了皇帝,不论满汉几品官员都不敢再他面前放肆。人生的最顶峰都已经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帝对他的宠信,也正是因为失去了皇帝的宠信,被连发三道诏书,从大将军一路贬到了守门小兵,直到一条白绫吊死在城洞里,他就是雍正年间的——年大将军“年羹尧”。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从这点来看,年羹尧怎么也是一位文官来的,不过年羹尧这人不简单,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据清人萧奭所著的《永宪录》记载,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对于康熙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到任之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康熙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并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康熙

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好官,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也正是因此对他特别赏识,而年羹尧做了这么多年的封疆大吏,对于站队更是熟悉的很,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就被他看重,觉得以后雍正必能登上皇位。自此年羹尧也正式暗中投靠了还是皇子的雍正,雍正也觉得自己是遇到了知己,对于年羹尧是倍加宠信,并希望他们彼此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他对年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雍正

可惜好景不长,年羹尧此时是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年羹尧的失宠和继而被整是以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十月第二次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礼"。年进京不久,雍正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又说整治阿灵阿(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等人,也是听了年的话。这些话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后来朝中诸多大臣对年羹尧上旨,述说年羹尧做了大将军之后的嚣张跋扈,对于君臣都不放在眼里的狂妄态度,这也是雍正改变过去对年羹尧嘉奖称赞的语调,警告年羹尧要慎重自持的开始,此后年羹尧的处境便急转直下。随后三诏连发,先是被取了兵权,使得大将军只是他的封号而没有实权,再贬为杭州将军,之后更是去守门洞,也许是雍正还念着君臣之义,也知道他只是为人嚣张了点,不忍他在城门洞里吹风受苦,便直接一条白绫了结了他。

清朝这位大将军,被连发三道诏书后吊死城洞,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

年羹尧死后,更是成为了百姓们的生活闲谈,当时的百姓人人都知道他为什么会被赐死,年羹尧自己却是到死都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嚣张跋扈在群臣眼里是什么样,更不知道他带领的将士眼里只有他没有皇上的后果,这些都是他的取死之道,而历史也正是用他的死说明了一个人生真理“做人别太嚣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