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有道理吗?

常听到农村老人在评论谁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谈论之后总爱发出用“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感慨,人们听完都付之一笑,当个玩笑来听,其实这句话很有道理。
老大傻,老大是人们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为人父母刚有了自己第一个宝宝,当然会将全部的爱给老大,即使家庭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要极力满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所以老大基本在幼年阶段收获很大,不用自己主动去要什么,不用自己考虑怎么得到。家长就会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人一旦外界环境满足了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就不用自己再去努力去思考,去花费心思了,最后就会导致老大成年后继续维持这种生活习惯,所以同其他孩子相比,会觉得有些傻。

老二奸,老二生下了以后,由于父母都过了初得贵子的新鲜感,所以对待老二在各方面的照顾,明显要低于老大刚出生的时候,这样老二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和关心,所以就要不断的动心思了。所以同老大相比,老二比较奸。再有老大因为比老二大了几岁,所以就有了照顾维护老二的心理,很多事情尽量让着老二,所以老二就比较奸了。

家家有个坏老三,老三出生了,老大、老二所走过的路,老三都无法在重复了,所以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爱,想着办法的作闹,惹出点事情来,这样好受到父母的关注。这符合人们的心理学思想,有专家论证表明,孩子会在缺少父母的爱和关注的时候,做出一些没事找事,或故意做错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些调皮捣蛋的行为也就被称为“坏”了。再加上老大、老二的娇惯、让步所以老三在三个孩子中是比较坏的。

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心理学原理,现在农村也几乎很少生三胎了,所以“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话没有了现实的基础也就慢慢会被人遗忘了。但事物也不是绝对的,人的性格养成关键也在于自身的思想,和人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